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DR脊柱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行移动DR脊柱水平投照的外伤患者100例。结果在不搬动患者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选择最佳的摄影体位,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成功率达98%以上。结论移动DR脊柱外伤摄片中有一定应用优势,快速且避免患者的二次伤害。

  • 标签: 移动DR脊柱外伤水平侧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凸矫形中DR-X线脊柱拼接摄影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01月--2022年08月就诊于本院的脊柱凸患者71例作为探讨对象,临床给予矫形干预过程中辅以DR-X线脊柱拼接摄影技术。结果:一次性拼接成功率高达97.18%(69/71),术前证实14例腰椎弯、36例胸椎弯、21例胸腰椎弯。为期12个月随访观察,脊柱凸矫形优良率高达88.73%(63/71),术后Cobb角、LL(腰椎前凸角)、ATR(躯干旋转角)降低,TK(胸椎后凸角)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DR-X线 脊柱拼接摄影技术 脊柱侧凸
  • 简介:脊柱凸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因此不同的术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的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脊柱凸合理的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及对凸最终疗效的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凸畸形的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的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的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脊柱凸的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凸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疗效 矫治 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拼接技术在脊柱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柱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n=50)、乙(n=50)两组。甲组患者施行CT诊断技术,乙组患者施行DR拼接技术,将两组患者的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及Cobb角测量结果进行对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和优秀率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甲组分别为76.00%和68.00%,而乙组分别为96.00%和92.00%,乙组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Cobb角测量结果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乙组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DR拼接技术能够在精准测量Cobb角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全脊柱图像正位优秀率和优秀率,这对于脊柱弯患者的康复治疗意义重大,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DR拼接技术 脊柱侧弯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弯患者使用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过程中运用DR方式检测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2019年1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此时间段内收治的62例需要接受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DR方式进行检测,观察DR检测方式使用过程中的优势。结果:患者使用DR方式检测的图像质量较高。结论:此检测方式对脊柱弯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脊柱侧弯 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 DR
  • 简介:目的探寻在鼻骨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在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辐射剂量 鼻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R脊柱弯患者站立位全脊 X 线摄片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选取我 院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50 例脊柱弯患者,全部患者均选择 DR 摄像方式完成站立位全脊 X 线摄片,对成像方式以及图像质量进行观察,探讨 DR 在站立位全脊 X 线摄片中的应用优势 。结果:评价 DR 检查图像质量发现,正位图像、位图像中的 DR 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2.57±0.58 )分、( 2.49±0.56 )分;全部 150 例患者中, 105 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 3 分, 39 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 2 分, 3 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 1 分 。全部 150 例患者中,胸腰椎弯、胸椎弯、腰椎弯患者各 40 例、 65 例、 45 例; Cobb 角度> 60° 的患者共 61 例, Cobb 角度为 40-60° 的患者共 40 例, Cobb 角度< 40° 的患者共 49 例。 结论:在脊柱弯患者站立位全脊 X 线摄片中,应用 DR 摄像方式能获得清晰、细腻的图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成像快速,而且能自动进行无缝拼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标签: DR 脊柱侧弯 站立位 全脊 X 线摄片
  • 简介:摘要:脊柱弯的症状是患儿出现两个肩不一样高,呈一高一低的状态,走路时的形态也发生异常,女性患儿还有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不对称的症状,还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后背凸起的症状。脊柱弯主要是由于脊柱椎体变形引起的症状。建议在发现脊柱弯后,尽早做纠正治疗,以免脊柱弯严重后,压迫脊髓内神经组织引起严重症状。脊柱弯患儿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脊柱弯早期症状主要表现:站姿、坐姿不正常,双肩膀不等高,腰际线不对称,可见腰椎一隆起一凹陷等症状。脊柱弯,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建议到医院骨科就诊,做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脊椎弯曲程度。轻度的弯曲,可以用肩带固定矫正,重度的脊柱弯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平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躺着时尽量平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DR影像在青少年脊柱弯畸形诊断及正骨治疗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青少年脊柱弯畸形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74例患者分别展开CT诊断(对照组)和DR影像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单一畸形、裂椎、肋骨合并畸形检出率和弯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青少年脊柱弯畸形患者DR影像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效果,为患者的正骨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DR影像 青少年 脊柱侧弯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1),平均输血量643.3ml(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 标签: 翻修手术 脊柱侧凸 患者 矫形术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摘要脊柱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脊柱畸形。脊柱从后面观察各椎骨都在一条垂直线上,从枕骨后中点至骶骨中脊间连线上,如果脊柱偏离这一轴线,称之为脊柱弯。脊柱向侧方弯曲可引起肋骨、胸廓、内脏器官位置、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出现病理状态。脊柱弯有非结构性和结构性之分。

  • 标签: 脊柱侧弯 畸形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全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 标签: DR 全脊柱 全下肢 自动拼接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摄影技术在鼻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175例做鼻咽摄影的儿童患者自然分为五组,其中选出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DR摄影,其余采用不同条件的双能量摄影技术进行摄影。结果采用常规DR摄影技术对鼻咽进行摄影其曝光剂量平均值为1.995mGy,而采用不同参数的双能量减影摄影技术对鼻咽进行摄影其曝光剂量平均值分别为2.046mGy,1.943mGy,1.226mGy,0.503mGy。结论采用合理优化的双能量摄影技术对鼻咽进行摄影,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双能量减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 DES) DR(Digital Radiography) 鼻咽 摄影条件 曝光量 曝光时间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