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墓中出土了460枚,大多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据《墓主记》断代,这批竹简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89)以前。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而且对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文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及其他出土和传世的秦国铭文,对秦始皇时代流传的文字书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秦简书体 隶书 汉字演变 秦文化
  • 简介: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是酒的故乡和酒文化的发源地。秦代政府实行酒类专卖制度,用酒作为奖品,消费量很大。除了把酒奖给政绩突出的官吏外,还奖给手工业者和农民,以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简记载了人们饮酒时的助兴游戏——酒令歌和酒骰。此外,秦人把酒与医药相结合,制成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

  • 标签: 酒文化 秦简
  • 简介:屈肢葬是盛行于地的丧葬方式,这点已经得到田野考古的证明;岳麓可从文献上证明这种丧葬方式的存在,且政府一直有意识地向关东地区推行之。岳麓、里耶简中有数则关于祠庙设置及管理的材料,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政府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又里耶简中所见的祠先农、祠是传世文献所未见的祠祀门类,也是重视农业的一大体现。秦代对礼俗的重视反映其治国是礼、法并行而非惟法是从。

  • 标签: 屈肢葬 祠庙 祠先农
  • 简介:本文认为出现在《睡虎地墓竹简》中的“柀”字,除《日书》甲一四正壹等通“破”外,绝大多数应读为“颇”。并讨论了《秦律十八种》一七四、《效律》三五、《日书》甲二五背一中的“彼”字及《诘》篇四六背贰中的“女笔”。

  • 标签: 睡虎地秦墓竹简 女笔
  • 简介:永远也想象不出,假如生活中没有他,我的日子会怎样。我是个不善安排生活的人,如果房中有两道门可以出去的话,我不知该走左边那道门还是右边那道门。

  • 标签: 书体 隶书体 书法 中国
  • 简介:里耶债务简中的欠债戍卒不是居赀赎债者,他们屯戍迁陵是正常的徭戍义务。阳陵司空向迁陵方面索要这些戍卒的服役时日记录,是为了从戍卒的生活费用中扣除欠款,或者把握其服役返乡的时间,以强迫其居赀抵债。

  • 标签: 里耶秦简 居赀赎债 金布 债务关系
  • 简介:一幅书法须有整体之妙。整体之妙在于风神。书法应就字取形,各尽其妙,需平则平,当斜则斜。写字应笔画照应,顾盼生情,此理不可失也。书法宜从奇险中落笔,于浓厚处化淡,画亦然也。邓石如的书法长于技术性,而弱于艺术性。他的功力很深,用笔精到,但总觉缺乏天趣。

  • 标签: 书家书体
  • 简介:里耶作为秦朝的官署公文档案,保留了大量的史料信息。里耶简中8-135号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各位学者对里耶8-135号的研究成果颇丰。然针对此研究的综述性论著尚未见到。文章试尽可能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较详尽的梳理。分别从简文的整理与考释,内容对读和历史文化三个方面分类讨论研究状况。可充分发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为补益的作用,思考和借鉴其他研究范式,方便后续的拓展性研究。

  • 标签: 里耶秦简 8-135号简 研究 综述
  • 简介:所反映的时代,正是秦国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逐步废止,准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成份日渐增加的历史时期,但前者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变革的动力是商鞅变法,军功赏田制度和授田制度的大力推行。

  • 标签: 秦简 井田制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简介:《语书》是秦王政(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四月初二日,南郡守腾发布的一道文告。出土时原共由十四支组成,分前后两段。前段(八支)为《语书》主文,内容大体是对正在郡内蔓延的吏民轻忽法制,违反法律令的混乱状况加以训诫和警告;后段(六支)似为前段的附件,系对有关良吏与恶吏区分标准的专门规定。通观《语书》全篇,由于文告的主旨在于强调对郡下令、丞的"不忠"、"不胜任"和有令不从等重大犯罪行为的

  • 标签: 法治思想 法律手段 秦简 成文法 吏民 二十年
  • 简介:《云梦睡虎地》又称睡虎地、云梦。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为竹简形制,竹简计1155枚,另有残片80余枚,长23.1~27.8厘米,宽为0.5~0.8厘米。每枚竹简均为一行字迹,有的反面亦有墨书文字,大部分书于蔑黄上,按顺序编组成册,近4万字,为早期隶书墨迹。湖北省博物馆藏。《云梦睡虎地》出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此书法样式和谐统一,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并举,纵横奔放,浑厚凝重,跌宕多姿;横平竖直的笔法基本形成,折笔法开始普遍使用。对比同时期的小篆,小篆结体圆、正,均衡;结体欹、侧,倾斜;小篆有转无折,转折兼施;小篆线条均匀不强求节奏,用笔提按顿挫明显;小篆笔画横竖一样,出现了横细竖粗;小篆无波挑,开始出现波挑与掠笔……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由篆到隶变化的新面貌,为后来日臻成熟的汉隶开了先河。《云梦睡虎地》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秦人墨迹。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帛书 1975年 云梦秦简 和谐统一 湖北省
  • 简介:时"谳狱"之"谳"除了有"疑狱上谳"之义,还有因事件的特殊性或者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本级司法机关无权决断而上谳上级司法机关断决之义。根据《岳麓书院藏(五)》(待出版)中令的内容,"当"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书,有固定的格式,附在确定案情的"鞫"文书之后,多见于郡级上谳廷尉的狱案文书中;且这类案件中对于犯罪主体所适用的处罚没有疑义,而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郡无权处理,需要廷尉或者皇帝来做最后的决断。

  • 标签: 谳狱 奏谳书 岳麓书院藏秦简
  • 简介:岳麓《为吏治官及黔首》有“郭道不治”一词,本文认为所谓“郭”字应为“障”之误释,“阝(享)”乃“埠”字的异体;并对著名的封邑瓦书中的“阝(享)”字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其含义应该与堤、封、堰性质相近。

  • 标签: 岳麓秦简 封邑瓦书 阝(享)障道
  • 简介:“字体”、“书体”定称问题在现代书学界、文字学界存有争议,本文对学术界的主要观点(以文字结构、书写风格为尺度和以文字规范为尺度)作了综述并进行辨析。同时,针对秋子、王太雄两位先生的分歧所在,进而探讨文字学与书学、实用字体与艺术书体之间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

  • 标签: 书体 书写风格 艺术 实用 字体 争议
  • 简介:湖北江陵王家台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部与《归藏》有关的古筮书,内容十分丰富。《周礼·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云:

  • 标签: 湖北 王家台 竹简 秦墓 《归藏》 筮书
  • 简介:<正>文字是战国晚期秦人的墨迹,其字体介於篆隸之间,又稱古隸或隸,从總方面看,是不难辨認的,整理小组已为全部文窵了釋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一些形体比较特殊的字,也得到了确切的隸釋,如1040号有两例结体相同的字,写作(?)、(?),整理小组釋为“叕”,读为“(食叕)”。按之文文意,这两个字釋为“叕”,是很确切的,但在近3.8萬字釋文中,難免有些字隸釋有误,有些字解释得不太准确,在81年版《雲夢睡虎地墓》一书误釋或没有确釋的字中,有的字在90年版《睡虎地墓竹简》一书中已改正过来,如872背面的(?)字,原釋为“蔦”,误“女”为“(?)”,新版已改釋为“(?)”;813背面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疑难字 战国晚期 古文字学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人
  • 简介:本文认为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编年记》中从昭王元年到秦王政(始皇)十一年的大事当为墓主平日阅读的一种历史读物;这一段内关于喜及其家事的记载,和秦王政(始皇)十二年以后的私家记事及时事新闻当为墓主标注,以备遗忘,类似后世"记事珠"之类。因此,《编年记》不能算成喜的私家历史著述,而是当时通行历史读物的留存,并已得到新考古发现强有力的证明。

  • 标签: 编年记 睡虎地秦简 历史读物 历谱 秦王政 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