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又称神经官能,是一组大脑功能失调疾病的总称。西药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经过几年的临床观察,做出了中药制剂安神解郁胶囊治疗神经的临床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神经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老年心血管神经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将其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 45例作为对照组,中药心悸宁 I号治疗 45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5.6%,高于对照组的 80.0%;治疗 1周、 2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神经患者在治疗期间,加用心悸宁 I号能提高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神经症 老年患者 心悸宁 I号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焦虑性神经⑴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通过案例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便于开展心理咨询。方法本例因婚恋受挫,形成非理性因果认知,带来焦虑负性情绪体验及双脚刺痛频繁发作,对议论敏感,反复求医,工作难以开展。与求助者共同商讨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后症状得以改善。结果在特定环境、事件刺激下,非理性认知可得出异常结论,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及相应异常行为。结论焦虑性神经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一种后天习得性行为;焦虑情绪是对特殊环境、事件刺激的条件反射,通过系统规范咨询、治疗抑制该条件反射而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伴有“神经性症状”的抑郁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抽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2例伴有“神经性症状”的抑郁患者,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症状有何异同,尤其是和一些神经患者的临床表现怎样区分。过程中可以利用抑郁量表测试患者的抑郁程度,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精神性量表综合测试。把抽选的患者分类,按照他们是属于哪种神经性抑郁分类,更清晰的总结他们的异同点,方便我们的研究。结果不同类型的神经性抑郁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也有些相同的症状,如果分析的不全面可能会混淆,如伴有强迫性的抑郁患者和普通的强迫患者就不易区分,他们有相同的症状,都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但不同的是伴有强迫性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更深,表现出来的自杀和悲伤的情绪更浓烈。结果面对抑郁患者时,在确诊之前尽可能多的观察他的临床症状,他们也会伴有神经的部分症状,为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抑郁不属于神经,抑郁性神经属于情感障碍。

  • 标签: 神经症性症状 抑郁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神经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前后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每组均分为31例,观察及比较两组神经失眠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SAS各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为(4.0±2.1)分、SAS评分为(41.66±6.80)分,较干预前相比较有所改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5.3±1.8)分、SAS评分(48.58±7.13)分,组间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神经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效减少身体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症 失眠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科医院门诊神经的检出率。方法连续收集了2所盘锦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病人4990人,经神经筛查量表筛查出阳性者,同时行DSM—IV确立诊断,符合诊断者184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余作为对照。结果神经者患者检出率36.9%。其中焦虑性神经占37.6%。抑郁性神经31.1%;强迫性神经17.7%;其他类型占13.5%。男性患者840例,检出率31.7%;女性患者1000例,检出率率42.7%,女性高于男性(P=0.007);神经患者在皮肤科检出率最高,依次为内科、外科、五官科(P=0.028);神经组中,离异丧偶者多于非神经组(P=0.002);神经患者更加对睡眠不满意(P=0.000)、认为自身疾病重(P=0.000)、对治疗满意度差(P=0.000)。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问题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综合科医院 门诊 神经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治疗的98例神经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平均每组49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结果心理组和常规组焦虑与抑郁评定干预10周以后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心理组明显的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神经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适合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症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的本质的不同看法而提出的。他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建议治疗上要体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安的原理,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的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而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 标签: 神经症 接纳自我 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神经患者应用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广泛焦虑性神经患者5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各类神经实施支持和营养脑细胞、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联合低剂量镇静催眠剂、中医镇静催眠药物。结果56例焦虑性神经病人经住院治疗1个月左右后,大多数病人呈现为良好反应,有效率近90%,显效率达50%以上。结论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对焦虑性神经呈现良好疗效,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是各类神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规范方法。

  • 标签: 神经症 整体调整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神经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包含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医院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使用PSQI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和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神经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症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神经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神经伴发抑郁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伴发抑郁者21例,占33.87%。这些患者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工作或家庭压力大的特点。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表明精神病患者伴发抑郁疾病的病情较普通人为重,且与精神因素有关。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要重视其抑郁疾病的发生,并要加强与相关学科协作,加强心理护理。

  • 标签: 神经症伴抑郁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技术研究伴发躯体化抑郁神经患者之间脑电超慢涨落图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的不同。方法:将 SCL-90量表躯体化因子分≥ 36 分抑郁神经病人分为抑郁组、神经组,并设正常人为对照组,各 60例。利用脑涨落图仪检测脑内神经递质超慢波脑电频率实测功率、相对功率、总功率指标变化。 结果:神经患者总功率较正常值升高(P <0.05),而抑郁伴有躯体化症状患者较正常值低( P <0.05)。 GABA实测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伴躯体化抑郁 >正常值 >神经; GABA相对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神经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 NE实测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神经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 NE相对功率比较:神经和伴躯体化抑郁无显著差异( P >0.05),二者于正常值比较则高于正常值( P <0.05)。 5-HT实测功率与相对功率三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神经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结论:利用脑涨落图临床特点可区分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神经

  • 标签: 躯体化症状 抑郁症 神经症 脑电超慢涨落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神经中医辨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5年3月—2017年5月,门诊收治的心血管神经患者6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西药治疗于对照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于观察组应用,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两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中医辨证治疗于心血管神经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心血管神经症 价值 中医辨证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神经官能是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一种功能性障碍。患者一般为20~50岁,女性较多,尤以更年期妇女为多。除心悸外,病人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疲劳和注意力集中等症状1。但是这种病没有器质性疾病,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间的竞争逐渐增加,增加生活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无法呼吸,心血管神经患者逐年增加,有些患者不小心生病的起初,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延缓疾病有些患者;治疗太单一,回收效果差,今天我们看看治疗心血管神经的中医和西医。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神经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有效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内科治疗的心血管神经患者 5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25 例。观察组采用常规的心理辅导治疗,治疗组以有效的心理治疗为基础,使用谷维素 100mg ,每日 3 次,口服。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 4 例治愈,综合治疗效率为 16% ;治疗组治愈 12 例,总有效率为 48% ,两组差异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标准意义, P<0.05 。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过程中,神经的治疗分析中,通过心血管神经治疗效果明显确切,值得良好的推广分析。

  • 标签: 医学心血管 神经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神经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安定以及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4.83±8.67)d,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65.83±9.27)d;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患者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快,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稳心颗粒 比索洛尔 心血管神经症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的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焦虑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7例、观察组(心理与药物治疗组)27例,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经8wk治疗后分别比较。结果焦虑多伴有恐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等,治疗效果以观察组最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对照组46%、观察组8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SCL-90的焦虑、恐怖、抑郁、强迫、人际敏感、躯体化等症状因子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症状因子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心理和药物治疗的完美结合,是治疗焦虑的关键,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焦虑性神经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且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神经失眠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神经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改善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失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改善患者的失眠状态,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后,其身体机能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症失眠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