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占卒中患者的30%左右,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过去几年的研究认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时间、过程代表两种不同的发病机制.本文就我科于2001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患者68例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于下.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临床资料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颈椎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观察、护理及临床效果。结果9例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其中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7例患者在行血肿清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9例神经症状严重但不合并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再次行手术后症状得到改善,其余18例患者未再行手术治疗,采取高压氧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对于颈椎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来说,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健康。

  • 标签: 颈椎术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的影响因素。方法:于我院ACI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均给予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ND分为ND组(22例)和非ND组(64例),统计患者病历资料展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D患者年龄、有吸烟史、有糖尿病、溶栓治疗时间、NIHSS、WBC、责任大血管栓塞均高于非ND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影响ND的单因素包括年龄、有吸烟史、有糖尿病、溶栓治疗时间、NIHSS、WBC、出现责任大血管栓塞。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溶栓治疗时间、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栓塞。结论:影响ACI患者发生ND的原因包括糖尿病、溶栓治疗时间、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栓塞。因此需要及早展开溶栓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恢复脑部血管再灌注,防范ND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接受脑电图检查,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发病72 h时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依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恶化组(15例)与无恶化组(71例),比较两组的脑电图变化,分析脑电图变化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α、β、δ、θ、DTABR值分别为(18.78±5.24)Hz、(9.03±5.12)Hz、(43.23±10.47)Hz、(29.36±9.16)Hz、1.17±0.39。86例患者中15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恶化发生率为17.44%。恶化组δ、θ及DTABR值均高于无恶化组,α、β值均低于无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电图中α、β值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NIHSS增加分值)均呈负相关(r<0,P<0.05);δ、θ及DTABR值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各检验变量(α、β、δ、θ、DTABR值)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72、0.917、0.895、0.918,均>0.85,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电图异常改变可能预示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高风险,临床可依据脑电图变化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尽早给予合理干预。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电图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护理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3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有糖尿病病史,发病期间高血糖,住院期间患者升高等。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病变进展性脑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不同亚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CISS分型标准,36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26例为穿支动脉疾病型(PAD)-BAD,18例为PAD-脂质玻璃样变(LD)。按照END定义将80例患者分为END组(43例)和非END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75±2.56)分,高于非END组的(3.17±2.49)分,P<0.05。END组冠心病患者11例(25.58%,11/43),多于非END组的3例(8.11%,3/37),P<0.05。两组患者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 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3.282,95%CI:1.708~7.326,P<0.05)、PAD-BAD(OR=4.159,95%CI:2.068~11.139,P<0.05)是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D-BAD是穿支病变进展性脑卒中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分析END的预测因素。方法随访研究。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桥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END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在卒中后1个月、3个月利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量表)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性桥脑梗死后EN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Z检验,判断END的最佳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患者113例,男72例,女41例,年龄(62±11)岁,其中END组40例,NEND组73例,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END的发生率为35.4%(40/113)。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15±1.88)分]、梗死灶面积[(2.15±0.39)mm2]大于NEND组[(4.10±1.63)分、(1.61±0.46)mm2](P=0.002、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393,95%CI:1.017~1.909,P=0.039)、梗死灶面积(OR=11.539,95%CI:3.574~37.255,P<0.001)是END的相关因素,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梗死灶面积(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0.750,特异度0.545)预测END的价值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8,灵敏度0.700,特异度0.589)预测END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EN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梗死灶面积较大,且两者对孤立性桥脑梗死后END具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脑桥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7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展开研究,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基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组,即恶化组(n=20例)、正常组(n=50例),汇总两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女性、平均年龄大、发病-入院时间长、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高、随机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龄、病情严重、血糖血脂高等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识别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见性处理与针对性治疗。

  • 标签: 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7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展开研究,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基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组,即恶化组(n=20例)、正常组(n=50例),汇总两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女性、平均年龄大、发病-入院时间长、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高、随机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龄、病情严重、血糖血脂高等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识别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见性处理与针对性治疗。

  • 标签: 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估中型颅脑创伤(mTB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8例mTBI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0.3±1.1)分(9~12分),每8小时重新评估1次,GCS下降≥2分或病情发展需立即处置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TCD监测颅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患者中,40例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另48例未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GCS、CT分级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舒张期血流速度(FVd)、收缩期血流速度(FVs)、平均流速(FVm)]可能为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Vd(OR=0.873,95% CI:0.816~0.921,P<0.001)、FVs(OR=1.061,95% CI:1.026~1.104,P=0.001)及PI(OR=80.700,95% CI:1.600~716.200,P<0.001)为影响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可见诊断效能最高的是PI(AUC=0.869),其次为FVd(AUC=0.827);最佳截断值为PI>1.22,FVd<35.8 cm/s。结论初步推断作为无创、可重复、床旁监测手段,TCD监测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警中型mTBI患者发生的神经功能恶化

  • 标签: 颅脑损伤 超声检查,多普勒 疾病恶化 中型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第1、3、7d的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并探讨上述参数与近期预后(发病14d较第1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发病第1、3、7d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于病程第1、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治愈、显著进步组患者24h平均血压(也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较恶化、无变化组偏低,与进步组比较血压水平无差异,所有病人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急性期血压平均值对神经功能恶化有影响,(150~160)/(85~100)mmHg血压区间患者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24H动态血压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发病48 h内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当日即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 d后使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ND定义为入院7 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的最高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聚集率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0例患者,年龄(63.24±9.75)岁,女性126例(51.4%);中位基线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4~10分),中位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四分位数间距9~28 h)。END组54例(23.5%),非END组176例(76.5%)。END组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rachadonic acid-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AA)、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epinephrine-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EPI)和胶原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collagen-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COL)与非END组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R-AA[优势比(odds ratio, OR)1.1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91~1.243;P<0.001]和MAR-EPI(OR 1.035,95% CI 1.006~1.067;P=0.023)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AR-AA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 CI 0.707~0.843;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80%,其预测EN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77.3%。结论PL-11测定的血小板功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密切相关,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阿司匹林 血小板功能试验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血栓弹力图(TEG)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出现END设为A组,151例未出现END设为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和TEG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男性比例(58.82%)和吸烟比例(20.59%)均显著低于B组(80.79%,38.41%)(χ2=11.40、4.45,均P<0.05);A组合并糖尿病比例(41.18%)、基线NIHSS评分[(5.23±1.90)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62±0.72)mg/L]均显著高于B组[19.21%,(2.40±1.35)分,(1.70±0.49)mg/L](χ2=5.89,t=2.26、3.27,均P<0.05);A组凝血反应时间(RT)[(4.10±1.08)min]和凝血形成时间(KT)[(1.33±0.30)min]均显著少于B组[(4.41±1.35)min,(1.56±0.42)min](t=-3.72、-3.30,均P <0.05);A组RT缩短比例(82.35%)和KT缩短比例(22.06%)均显著高于B组(58.28%,7.95%)(χ2=5.86、4.55,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T缩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P<0.05);同时合并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发生相关(OR=2.95、1.38、1.61,均P<0.05)。结论TEG凝血时间RT缩短可用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发生预测;临床医师可据此早期评估病情转归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弹力描记术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质 神经损伤 预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8例和非END组90例,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类肝素药物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分型、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ND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患有糖尿病和既往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χ2=4.000、8.056,P=0.046、0.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时间、吞咽功能障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卒中TOAST分型、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9、9.509,Z=2.912,P=0.004、0.023、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HbA1c、心源性卒中、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白细胞计数为END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22、2.131、1.965、1.876、1.563,P=0.036、0.024、0.028、0.030、0.041)。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HbA1c、心源性卒中、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白细胞计数为END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应重点监测并制定防治措施,以期改善AIS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功能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根据OCSP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ACI)、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 LACI)。END定义为发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总分较基线值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05例AIS患者,年龄(68.84±12.27)岁,男性250例(61.7%);TACI组132例(32.6%),PACI组108例(26.7%),POCI组61例(15.1%),LACI组104例(25.7%)。136例(33.6%)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优势比(odds ratio, 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2~1.212;P=0.015]、基线NIHSS评分(OR 1.209,95% CI 1.095~1.335;P<0.001)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663,95% CI 1.282~2.082;P<0.001)与T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Hcy(OR 1.137,95% CI 1.040~1.244;P=0.005)、空腹血糖(OR 1.714,95% CI 1.272~2.311;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OR 1.370,95% CI 1.016~1.848;P=0.039)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266,95% CI 1.056~1.519;P=0.011)与P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NLR(OR 1.446,95% CI 1.031~2.027;P=0.033)与PO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空腹血糖(OR 1.301,95% CI 1.006~1.683;P=0.045)、NLR(OR 1.393,95% CI 1.025~1.894;P=0.034)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171,95% CI 1.008~1.361;P=0.039)与L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TACI组Hcy和基线NIHSS评分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95% CI 0.521~0.713;P=0.021)和0.784(95% CI 0.706~0.862;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91 μmol/L和19.5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和85.2%以及62.0%和86.9%。PACI组Hcy、空腹血糖和NLR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95% CI 0.548~0.797;P=0.005)、0.794(95% CI 0.697~0.891;P<0.001)和0.674(95% CI 0.560~0.788;P=0.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2 μmol/L、6.85 mmol/L和3.7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3%和77.9%、80.6%和72.8%以及67.7%和79.4%。POCI组NLR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95% CI 0.735~0.964;P<0.001),最佳截断值为5.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81.4%。LACI组空腹血糖和NLR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95% CI 0.614~0.842;P<0.001)和0.731(95% CI 0.614~0.842;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44 mmol/L和2.7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62.7%以及76.0%和79.2%。结论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预测因素有所不同。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恶化 时间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H)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并建立EN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46例BGH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病例分为END组(n=34)和非END组(n=112)。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SIRI与END发生的关系,并筛选出其他影响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应用Nomogram法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IRI及模型对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END发生与血肿体积、不规则血肿、血肿破入脑室、血糖、淋巴细胞及SIRI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P<0.001)、血肿破入脑室(P=0.012)、SIRI水平(P=0.023)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确定SIRI=5.40×109/L为诊断END发生的最佳截点。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结合SIRI和其他标准变量的模型(AUC=0.869, 95%CI:0.804~0.935, P<0.001)比未结合SIRI的模型(AUC=0.811, 95%CI:0.734~0.889, P<0.001)和仅基于SIRI的模型(AUC=0.716, 95%CI:0.622~0.810, P<0.001)对END发生具有更佳的预测价值。结论SIRI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结合其共建Nomogram预测模型,以提高对END发生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 标签: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基底节脑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Nomogram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ickkopf-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END定义为入院后7 d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ickkopf-1与END和转归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浆Dickkopf-1对END和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男性92例(52.3%),年龄(66.7±9.6)岁。中位Dickkopf-1为4.30 μg/L,52例(29.5%)发生END,81例(46.0%)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ickkopf-1较高是END[优势比(odds ratio, OR)1.69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23~2.351;P=0.002]和转归不良(OR 1.566,95% CI 1.156~2.121;P=0.004)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ickkopf-1对EN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17(95% CI 0.634~0.801);最佳截断值为4.40 μg/L,对应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和60.5%。Dickkopf-1对转归不良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01(95% CI 0.624~0.778);最佳截断值为4.25 μg/L,对应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4%和61.1%。结论血浆Dickkopf-1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ND和转归不良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疾病恶化 治疗结果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