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方法对苏州市东港社区10348户居民进行每户上门调查,选择纳入的康复对象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填好后收回并统计数据。结果10348户居民共纳入353位康复对象。大部分康复对象为为卒中和慢性骨关节疼痛,分别占32.3%和35.1%的比例。其中有37位康复对象无苏州医保。半年内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为71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未进行康复原因主要为不了解康复是什么治疗、不知道哪些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以及觉得自己不需要治疗。353人中30位愿意接受机构康复,111位首选社区康复,40位选择家庭康复,不了解康复而未回答的为59位。大部人认为应该将康复治疗项目更多地纳入医保并应该更多地普及康复知识。结论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对康复了解少,康复需求高,目前的社区康复服务不能满足其康复需求,需加强康复宣传,普及社区及家庭康复

  • 标签: 康复调查 社区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疾病。虽然心脏急性事件的治疗方法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其再发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且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的、系统的、长期的康复过程,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住院康复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心脏康复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心血管疾病人群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城市社区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出院后,只是病情相对稳定。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也很重要,但是,能够重视的患者并不多,常因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病情反复,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乙肝病人进行良好地社区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 社区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康复如识知晓和接受康复治疗状况,为制订适宜的康复知识教育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和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964例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964例卒中患者中,325例(35.7%)社区卒中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对康复治疗比较了解和很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的原因中,“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的原因,占65.2%。74.j%的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中却只有8,3%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中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 标签: 卒中 康复 社区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是否可行、有效的。方法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精神病患者病情控制好后,转入社区接受康复护理,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病人负担的同时,能起到明显的效果。结论对精神病患者惊醒社区康复护理有明显良好效果。

  • 标签: 精神疾病 社区 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症经社区康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7月60例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不仅给予常规抑郁药物治疗,也给予社区康复干预治疗。社区医生对研究对象采集资料、定期的随访。评分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对照组17.8±0.4分,治疗组11.1±0.3分,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比两组,实验组中焦虑人数明显减少,临床效果较好。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若经过社区医生系统、全面、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抑郁症状,使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地提高。

  • 标签: 康复治疗 产后抑郁症 孕妇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社区 康复护理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专科护理对社区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苏州市东港社区进行康复调查后纳入筛查出的78位卒中患者,对纳入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并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康复科专科护士每月一次对专科护理组进行专科护理,社区普通护士对常规护理组每月一次进行常规护理,一年后对两组卒中患者再次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生存质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康复护理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社区中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的疗效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应加强社区康复专科护理力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社区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搜集我社区的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按摩及中药外洗,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后的运动、平衡、感觉及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发现研究组同期各项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研究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及治疗前与随访半年后比较,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 标签: 社区护理 中风后遗症患者 康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程进行观察,对其治疗进行观测分析以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适宜方案。方法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西结合和西医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西结合治疗显效48例,有效率96.0%,西医治疗显效44例有效率88.0%,两者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数据差异明显,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更好。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 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前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神经功能轻度损伤2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ADL评分差为3例,中为9例,良为26例,对照组神经功能轻度损伤10例,中度15例,重度9例,ADL评分差为16例,中为10例,良为8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社区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家庭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每一位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制定菜单式的康复治疗方案,早期以社区医院康复治疗为主,后期逐渐以家庭跟踪治疗为主。神经生理学疗法针灸、推拿等。常规运动疗法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松动术、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恢复平衡训练、协调功能训练、站立步行功能训练等。作业疗法根据患者实际功能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活动(穿衣、收工、拼图等)的训练。心理干预全面了解患者,理解病患队患者的意义,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状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家庭评价关注病患与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与患者建立长久信赖的医患关系,提供人性化照顾,对问题进行连续性管理。教会患者和家属或护工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以便患者在家也能进行训练,同时减少护理不当所致的患肢再次损伤。对每一位病人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结果147例中痊愈8例占5.44%,基本痊愈27例占18.37%,显著好转71例占48.30%,好转31例占21.09%,无效10例占6.80%。总有效137例,总有效率达93.20%。结论通过社区医院-家庭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生理与心理健康,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低,可操作性强,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社区医院-家庭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意义。方法将200例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心理护理的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老年心血管后遗症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中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后遗症 社区康复治疗 心理 护理
  • 简介:贵州“阳光工程”是该省部署实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活动的统称。这一样本表明:省市一级政府具有调动人力物力,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的优势;社区戒毒被放在强制戒毒体系核心位置,能实质转变以管代治的传统观念;在社区戒毒中突显就业安置和生活扶助两大要点,符合戒毒规律;积极引入中小企业力量代表了强化戒毒效率的向度。目前如何实现政府、企业与就业人员的共赢,保持社区戒毒康复机制运行的后劲,仍是摆在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 标签: 社区戒毒 社区康复 运行机制 阳光工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11个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站(以下称为阳光心园)新入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居家监护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于入组时、入组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评估精神症状,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疾病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各时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入组后12个月末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对照组入组后各时段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入组后第12个月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区 康复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康复状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