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PP4B)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观察INPP4B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PP4B的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IHH4细胞中敲减INPP4B表达,采用系列体外试验检查INPP4B表达水平改变对IHH4细胞功能的影响。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性t检验,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非参数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22例INPP4B mRNA水平明显升高,癌组织中INPP4B的高表达率为73.3%(22/3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1/3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21例INPP4B蛋白呈上调表达,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5%。在IHH4细胞中敲减INPP4B表达可上调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3.61倍(χ2=33.800,P<0.05);下调磷脂酰3-激酶(PI3K)表达0.24倍(χ2=14.300,P<0.05)、下调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3(SGK3)表达0.18倍(χ2=19.400,P<0.05)、下调卷曲蛋白(Twist)表达0.31倍(χ2=8.700,P<0.05)和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0.25倍(χ2=15.800,P<0.05);但敲减INPP4B表达对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影响很小,仅下调0.96倍(χ2=0.000,P>0.05)。噻唑蓝(MTT)增殖试验表明,敲减INPP4B表达可显著抑制IHH4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38±11)个]比较,敲减INPP4B表达组[(76±9)个]的体外集落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92,P<0.05)。刮痕愈合试验结果表明,敲减INPP4B表达组和对照组的IHH4细胞刮痕愈合率分别为(33.48±0.05)%和(93.2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82,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敲减INPP4B表达组和对照组的IHH4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4,16)个和129(94,1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P<0.01)。结论INPP4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水平敲减INPP4B表达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INPP4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起促癌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观察脾虚太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B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治疗后,I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党参组明显。结论:脾虚证可能与壁细胞内IP3含量生成量减少相关,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脾虚证 壁细胞 IP3 党参 白术 补中益气汤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1,4,5-三磷酸肌醇(IP3)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生后7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5%氧气和95%氮气的密闭容器20min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4,12,24,48,72h及7,14,21d留取标本.对照组只做假手术,时间点与HIE组一致.PK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活性测定采用γ-32P催化活性测定法.IP3测定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c-fos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与对照组比,HIE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膜PKC活性降低(P<0.05或0.01),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升高(P<0.01),海马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变化不大;动态观察PKC活性显示上述改变在造模后72h内明显,并持续到14d,造模后21d基本恢复正常.与此同时,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IP3含量降低,丘脑IP3含量升高,以上改变在14d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HIE造模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即有不同程度的c-fos表达,且于缺氧缺血后4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并持续至72h.脑皮质c-fos表达以Ⅱ-Ⅴ层明显,海马以CA1和DG区明显,CA3区也有表达,丘脑c-fos表达稍有增加.结论HIE诱导第二信使PKC及IP3发生变化,缺氧缺血激活的PKC可调节c-fos基因表达,持续的PKC活性降低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参与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 标签: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蛋白激酶C C-FOS 1 4 5-三磷酸肌醇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预处理组(I/R+NBP组)。通过氧气剥夺以及无糖培养基的更换模拟6 h缺血4 h复灌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细胞活性,探索丁苯酞的最佳药物浓度;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核糖核酸(mRNA)水平的表达。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丁苯酞的最佳用药浓度为100 μmol/L;I/R组MDA、LDH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172.03±14.99) nmol/L比(38.98±6.49) nmol/L、(195.04±14.50)%比(100.00±0.00)%,t=14.106、11.354,P<0.05];I/R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22.36±2.71比1.00±0.00、6.20±0.31比1.00±0.00,t=13.660、28.874,P<0.05);I/R组PI3K、p-Akt的表达量也高于Sham组(0.61±0.34比0.34±0.01、0.95±0.04比0.36±0.04,t=13.487、18.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MDA、LDH的表达量低于I/R组[(56.98±4.79) nmol/L比(172.03±14.99) nmol/L、(140.34±4.44)%比(195.04±14.50)%,t=12.661、7.890,P<0.05];I/R+NBP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低于I/R组(6.66±0.60比22.36±2.71、1.76±0.11比6.20±0.31,t=9.798、2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PI3K、p-Akt的表达量高于I/R组(1.00±0.05比0.61±0.34、1.27±0.04比0.95±0.04,t=11.440、10.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及炎性反应进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过程可能有PI3K/Akt通路的参与。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简介:为研究灵芝多糖(GLB7)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的作用,确定其对Mφ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细胞培养、放射免疫分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和薄层层析法测定了小鼠腹腔Mφ中IP3和DAG的变化。结果显示GLB7能引起小鼠Mφ中IP3和DAG浓度升高。IP3的达峰时间为30s,百日咳毒素(PTX)对此现象有抑制作用;DAG的合成出现两个峰,第一个峰迅速短暂,峰值位于30s,第二个峰是持续近2min的迟发峰。表明IP3/Ca^2+和DAG/PKC两条信息途径均参与了灵芝多糖对Mφ的免疫调节。

  • 标签: 灵芝多糖 三磷酸肌醇 二酰基甘油 巨噬细胞 灵芝 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表达的变化以及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8周后分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过程中,大鼠肾脏IP3R蛋白质的定位、表达及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ARB(替米沙坦)干预后的变化。结果Ⅰ型IP3R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胞浆内。在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Ⅰ型IP3R表达增强,ARB干预后Ⅰ型IP3R表达减轻,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肾脏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表达增强,其mRNA也呈上调趋势,采用ARB干预后可以减少Ⅰ型IP3R在肾脏表达,改变肾脏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达到优化RAS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进展及糖尿病肾病最终发展为终末肾脏疾病。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肾病 受体 1,4,5-三磷酸肌醇 替米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OX转录物反义RNA(HOTAIR)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细胞资源种子库),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CRISPR/Cas9 KO HOTAIR病毒或CRISPR/Cas9 KO HOTAIR病毒+PI3K/Akt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处理,得到对照组(NC组),CRISPR/Cas9 KO HOTAIR组和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HOTAIR和Akt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Akt(p-Akt)、t-Akt和Tubulin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最后通过Tanswell测各组细胞迁移。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通过RT-PCR检测IncRNA HOTAIR在正常食管组织组(1.001±0.115)和食管鳞癌组织组(4.167±0.4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4,P<0.01);与NC组(1.001±0.144)比较,CRISPR/Cas9 KO HOTAIR组(0.051±0.014)的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6.5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1.033±0.060)比较,CRISPR/Cas9 KO HOTAIR组(0.220±0.058)的p-Akt或p-Akt/t-Akt值显著降低(t=10.0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0.400±0.02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220±0.058)比较,p-Akt或p-Akt/t-Akt值显著升高(t=1.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敲除HOTAIR基因对的Akt mRNA检测:NC组(1.033±0.044)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936±0.064)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P>0.05);CRISPR/Cas9 KO HOTAIR组(0.936±0.064)与CRISPR/Cas9 KO HOTAIR +IGF-1组(1.036±0.102)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在72 h比较细胞增殖,NC组(6.700±0.28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2.517±0.306)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58,P<0.01);CRISPR/Cas9 KO HOTAIR组(2.517±0.306)与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4.200±0.265)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66,P<0.05)。通过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NC组(1.000±0.02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330±0.049)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8,P<0.01);CRISPR/Cas9 KO HOTAIR组(0.330±0.049)与CRISPR/Cas9 KO HOTAIR+IGF-1(0.608±0.068)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6,P<0.05)。结论敲除HOTAIR基因(KO HOTAIR)通过降低p-Akt水平,降低p-Akt/t-Akt值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而PI3K/Akt的激活剂IGF-1可以阻止HOTAIR基因敲除产生的影响。

  • 标签: HOX转录物反义RNA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性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性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微小RNA(miRNA,miR)-199a-3p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2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其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99a-3p和PI3K/Akt/mTOR表达,分析miR-199a-3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肠癌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1.107±0.0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613±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与淋巴管侵袭(χ2=8.111,P<0.05)、血管侵袭(χ2=5.550,P<0.05)、淋巴结转移(χ2=4.189,P<0.05)、肝转移(χ2=12.320,P<0.05)、临床分期(χ2=4.300,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年龄(χ2=0.069,P>0.05)、性别(χ2=0.238,P>0.05)、肿瘤位置(χ2=0.321,P>0.05)、病理分级(χ2=0.013,P>0.05)、腹膜转移(χ2=0.109,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mTOR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0%(54/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3.8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1,P<0.05);Akt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63%(50/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5);PI3K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66%(46/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5.37%(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1,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表达与PI3K、Akt、mTOR均呈正相关(r=0.632、0.605、0.689,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PI3K表达与Akt、mTOR均呈正相关(r=0.707、0.705,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Akt表达与mTOR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管侵袭、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miR-199a-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 微小RNA-199a-3p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

  • 标签: 骨肉瘤 p53 血管生成 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宁夏汉族老年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ITPKC)、磷脂酶C样1蛋白(PLC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COPD稳定期汉族患者250例,分为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组103例、COPD非PH组147例,同期选取老年汉族健康对照组12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ITPKC基因和PLCL1基因纳入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间的差异。结果rs2288450等位基因(χ2=6.09,P=0.048)及基因型频率(χ2=5.18,P=0.020)和rs9789480位点等位基因(χ2=30.14,P<0.001)及基因型频率(χ2=32.89,P<0.001)的分布在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290692、rs1771306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COP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LCL1基因rs9789480位点等位基因(χ2=94.50,P<0.001)及基因型(χ2=72.76,P<0.001)频率分布在COPD非PH组与COPD相关P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s2290692、rs17713068、rs2288450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COPD相关PH组与COPD非PH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PKC基因rs2288450位点携带C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罹患COPD的保护性因素,可降低老年人COPD的发病率。PLCL1基因rs9789480位点携带C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罹患COPD及COPD-PH的保护性因素,可降低老年人COPD及COPD-PH的发病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的测定三维片中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方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Ultimate^TMXB-NH2(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0.8mL·min^-1,漂移管温度100℃。雾化气流速度2.5L·min^-1。结果:在0.1016~1.016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102.32%,RSD=1.41%,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复方制剂中含量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肌醇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小儿心肌炎利用磷酸酸与果糖二磷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中的90例小儿心肌炎进行研究,按照患儿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接受磷酸酸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果糖二磷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K-MB、LDH-1、cTnI、cTnT水平与对照组均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77.78%,P<0.05。结论磷酸酸与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心肌炎均有一定效果,但相比之下磷酸酸治疗的效果更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 果糖二磷酸 治疗
  • 简介:磷酸酸作为细胞内的能量载体,能够维持细胞的活性及基本功能。外源性磷酸酸作为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在治疗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的机体病理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磷酸酸的膜稳定作用、抗氧化作用、神经保护作用等正逐渐被证实。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磷酸酸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磷酸肌酸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S1P)通过1-磷酸鞘氨受体2(S1P2)及RhoA/Rho激酶通路对人胎儿肺成纤维细胞(HFL-1)中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培养14~19代HFL-1。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7 mol/L、10-6 mol/L、10-5 mol/L)S1P刺激下HFL-1中α-SMA的表达,10-6 mol/L S1P及10-6 mol/L S1P2拮抗剂JTE-013刺激下HFL-1中α-SMA、RhoA的表达,10 μg/L RhoA抑制剂C3胞外酶、10-5 mol/L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0-6 mol/L S1P刺激下HIF-1中α-SMA的表达。结果S1P 10-6 mol/L组、S1P 10-5 mol/L组α-SMA的相对表达量0.641(0.591,0.747)、0.662(0.633,0.810)较空白对照组0.116(0.089,0.456)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1P组α-SMA的相对表达量0.907(0.466,1.629)较空白对照组0.540(0.210,0.807)、JTE-013组0.296(0.182,0.59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1P10-6 mol/L 5 min组RhoA的相对表达量0.931(0.660,0.977)较S1P 10-6 mol/L 0 min组0.060(0.023,0.061)升高;S1P 10-6 mol/L 10 min组RhoA的相对表达量0.086(0.016,0.097)较S1P 10-6 mol/L 5 min组RhoA的相对表达量0.931(0.660,0.977)降低;S1P 10-6 mol/L组RhoA的相对表达量2.221(2.063,3.061)较空白对照组0.833(0.092,1.393)、JTE-013 10-6 mol/L组0.619(0.145,0.967)、JTE-013 10-6 mol/L+S1P 10-6 mol/L组0.984(0.354,1.44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1P组α-SMA的相对表达量0.738(0.389,0.774)较空白对照组0.120(0.057,0.120)、C3胞外酶组0.073(0.027,0.09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Y27632+S1P组α-SMA的相对表达量0.142(0.014,0.430)较空白对照组0.544(0.489,0.6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在毫摩尔水平浓度通过S1P2及其下游信号RhoA/Rho激酶通路调控HFL-1中α-SMA的表达。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肌动蛋白类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 R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