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摘要:201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本文重点介绍我国电力市场与市场的发展现状,围绕电力市场与市场协同发展的意义,运用市场方式提升新能源的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下一步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电力市场 碳交易 新能源消纳
  • 简介:摘要:自熔炼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铜冶炼工艺,以其独特的能源利用方式在行业内独树一帜。该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铜精矿在极高温度下自然氧化产生的热量,驱动整个冶炼过程的进行,从而显著降低了对外部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了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然而,尽管自熔炼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当前全球环境背景下,其在排放的深度减排上仍面临严峻挑战。在冶炼过程中,铜精矿的氧化副反应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与全球减排目标相悖。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和行业领导者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施技术创新。自熔炼技术为铜冶炼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能源效率提升,但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还需面对并解决排放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政策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铜冶炼行业将能够走向更加绿色、低的未来。

  • 标签: 铜冶炼过程 碳排放 自热熔炼
  • 简介:以SiO2、碳黑和少量添加剂(CaO,MgO或Al2O3)为原料,在流动氮气中于1350~1550℃下,对SiO2还原-氮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S-1,S-2分别在1400℃和1450℃加热4h后,均生成Si2N2O和Si3N4混合物;在1550℃保温4h,这2种试样生成的产物均为SiC.试样S-3在140℃和1450℃加热4h后所得产物为Si3N4和SiC.氧化物添加剂可以促进还原-氮化反应的进行,并保留在生成的粉末体中,在随后的粉末热压或无压烧结中起烧结助剂的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硅 碳热还原-氮化 添加剂 氮化硅
  • 简介:本文以上海虹桥迎宾馆9号楼项目为例,开展对夏冬冷地区近零排放建筑的实践。虹桥迎宾馆9号楼在立项阶段建立节能控制目标,将节能目标贯穿建筑建造全过程,通过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高效照明系统、高效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BA集成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措施,预计可实现年排放量不超过25kgCCVm2(不含插座)的节能目标,成为夏冬冷地区近零排放建筑示范项目。

  • 标签: 近零碳排放 建筑节能 夏热冬冷地区
  • 简介:晶态纳米材料具有石墨烯晶格的基纳米结构。这种晶态材料与非晶态结构相比,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镍为催化剂,通过水配位-解炭化路线制备了晶态纳米材料(GC),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和炭化温度对GC材料微观形貌和结晶性的影响。

  • 标签: 晶态碳 催化 裂解 炭化
  • 简介:摘要:铝材料作为不同于一般材料,具有耐火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良的特点,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冶炼中。而铝材料的震性决定了铝材料在现实应用中的实际效果。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介绍了几种影响铝材料震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社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为了保障电能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火电厂采取了工保护措施。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保护系统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拒动、误动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火电厂的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分析具体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确保电能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低碳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 简介:摘要:火电厂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发电任务,关系到社会电力能源的供应,而火电厂发电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排放,对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低背景下,也对火电厂的排放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采用工自动化技术能起到有效的节能减排的作用,减少发电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低背景下火电厂工自动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火电厂工自动化水平的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低碳背景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植酸钠分解制备新能源电池基负极材料的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适当控制热分解条件,可以得到高性能的基负极材料。此外,研究还发现,粉碎处理、酸洗条件、干燥条件等步骤和参数的精细控制也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发现为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植酸钠 热分解 碳基负极材料 新能源电池 材料制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电器用量不断攀升,每年用电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在低背景下开展火电厂工自动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低碳背景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 简介:本文采用金属铝直收率、物料失重率、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手段与方法,研究了真空条件下氧化铝还原温度、氯化铝升华速率、物料配比、与氯化时间以及添加剂对氧化铝还原.氯化法炼铝工艺的影响。

  • 标签: 氧化铝 铝碳热还原 氯化真空冶金
  • 简介:摘要: 本文采用金属铝直收率、物料失重率、 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手段与方法,研究了真空条件下氧化铝还原温度、氯化铝升华速率、物料配比、与氯化时间以及添加剂对氧化铝还原.氯化法炼铝工艺的影响。

  • 标签: 氧化铝 铝碳热还原 氯化真空冶金
  • 简介:摘要: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由于技术落后和其它 一些因素,只能操控一些简单的发电设备,特别是炉、机等相关系统的控制方式,只能实现一些有限的简单控制。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火力发电厂的被动局面。本文对低背景下火电厂工自动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低碳背景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 简介:摘要: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虽然满足了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为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文对低背景下火电厂工自动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供参阅。

  • 标签: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节能降耗
  • 简介:以甲烷(CH4)为碳源先驱体,以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为沉积基体,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工艺过程中沉积时间、沉积压力以及预制体厚度对界面层沉积厚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合适厚度的界面层所需的CVD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针对现有反应腔体,5mm厚碳纤维预制体试样,采用1000℃的沉积温度,CH4流速500ml/min,沉积时间10h,沉积压力5kPa,可在预制体内外碳纤维表面沉积得到厚度合适的界面层;当碳纤维预制体厚度增至10mm,则沉积时间应延长至15h,压力维持不变,可沉积得到合适厚度的界面层。

  • 标签: 工艺参数 热解碳 界面层
  • 简介:摘要:在低背景下,火电厂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着实现火电厂低排放和高效运营的目标,探讨了工自动化在火电厂中的应用。通过优化锅炉、汽轮机等设备的控制策略,提高了燃煤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了排放。此外,工自动化还提供了对火电厂各个工艺单元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了生产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火电厂,低碳,热工自动化,碳排放,高效运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电器用量不断攀升,每年用电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在低背景下开展火电厂工自动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低碳背景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研究回收焦炉工艺和化产回收焦炉炼焦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排放情况,按照《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相关规定,采用估算燃料的含量方法,对不同炉型炼焦过程核算整体的吨焦碳排放量,通过核算分析表明每生产1t焦炭,回收焦炉炼焦工艺CO2排放量同比化产回收焦炉CO2排放量降低0.0648t,研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回收焦炉炼焦工艺可实现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回收炼焦产生的高温烟气热量,实现一定程度的减排,故采用回收焦炉生产焦炭可以降低焦化企业的排放量。

  • 标签: 热回收焦炉 碳排放 焦炭 炼焦
  • 简介:摘要:常减压装置是一种处理能力强、能耗高的装置,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当前,大多数炼化企业对常压装置的运行和换网络的优化都是分开进行的。本文以 AspenPlus过程仿真软件及其相关部件为依托,基于对中段采-传热网络的综合分析,对其进行了排放核算分析。研究发现,将常二中取率由33.1%增加至38.1%,减三中取率由40%减少至35.4%,每年可增加1.46亿元左右的纯净度,并使设备的排放量减少1.5%。因此,本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实现最大限度降低排放、最大限度提升企业效益的目标,为企业实施相应的优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常减压装置 流程模拟 碳排放分析 中段取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