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 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0.5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 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 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标签: 秋水仙碱 抗痛风药 尿失禁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现代临床实践表明,从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如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多肽类等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于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种类以及天然抗肿瘤多肽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 以某乙烯工程化学水装置液管线焊口处开裂为案例,通过脆的腐蚀机理和发生条件,分析了该装置管道发生脆的原因,并提出了碳钢液管道预防脆失效的措施和对策。

  • 标签: 碱脆 腐蚀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 要: 本文介绍了 利用 硫酸盐还原菌将芒硝( 硫酸钠) 转化为纯碱( 碳酸钠) 的方法及意义。 通过回顾纯碱制造的历史及现状, 指出了 化学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介绍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及应用, 阐述了 利用 硫酸盐还原菌将芒硝转化为纯碱的原理及方法。 理论分析表明,利用 硫酸盐还原菌将芒硝转化为纯碱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 实际结果需要实验验证。

  • 标签: 硫酸钠 碳酸钠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化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板蓝根为祖国传统医学预防、调理和治疗疾病较常用的一种传统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 )的干燥根。查阅资料发现,中医治疗该疾病主要应用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即现代医学中的抗病毒治疗。伴随着现代化学技术和化学工艺的发展,板蓝根中多种化学成分被发现,各种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也逐渐被提取和应用。与此同时,通过实践研究也发现,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并不是发现的所有化学成分均具有积极的作用机制,部分化学成分也可能发挥毒性作用。因此,即使该药物具有药性温和的特点,在提取各种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时也应保持高度谨慎。本文在查阅资料,对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医疗领域对该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将该药物合理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调理和治疗中,使该药物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患者。

  • 标签: 板蓝根 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烧伤是临床上复杂而难以治愈的眼化学伤,其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较多且预后不佳。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会导致角膜反复炎症反应、透明性丧失,从而损害视力、破坏眼前节相关免疫赦免状态造成角膜移植排斥等后果。因此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一直是眼科比较棘手的难题。

  • 标签: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焦油常减压不加精馏工艺很可能引发腐蚀问题,严重影响环境。本文将对焦油精馏工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精馏工艺的改进方法,探究改进后工艺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

  • 标签: 精馏加工 焦油 减压不加碱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盐酸小檗片进行理化性质测定,为处方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盐酸小檗的性状、引湿性、晶型和结晶水等进行考察,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料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结果 盐酸小檗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盐酸小檗略有引湿性;盐酸小檗为含结晶水晶体结构;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线性范围广,测试出盐酸小檗溶解度为pH依赖型,在pH1.2~pH3.0范围内溶解度增加趋势明显,在pH3.0~pH8.0范围内溶解度变化趋于平缓。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盐酸小檗片处方设计及工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处方前研究 结晶水 溶解度
  • 简介:摘要:环肽为植物来源,在稳定上方面比较明显。环肽属于有氨基酸在肽键连接状态下形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为环状,在自然界当中普遍存在,将环肽与其它肽之间比较,由于其形成结构较为独特,可以利用较强稳定性,并将其替换结构的实际耐受性作为依据,运用在药物设计框架当中,本文主要分析生物活性环肽以及其药学实际进展。

  • 标签: 生物活性环肽 药学进展 结构独特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纤维激发混凝土的材性试验和6根钢筋钢纤维激发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激发混凝土轴压强度、劈拉强度和三点弯曲断裂能的影响;以及对梁构件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位移延性、跨中截面应变和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钢纤维 碱激发混凝土 材料性能 弯曲性能 延性
  • 简介:摘要:辛醇装置缩合循环塔底物料在液位控制器控制下用缩合塔底泵打到缩合换热器,热量由缩合循环塔塔底传递到进入辛烯醛气相加氢蒸发器的有机物流中,然后经过缩合塔冷却器进入辛烯醛层析器,在此水相和有机相分离。层析器内的水相循环回缩合反应器,如果开工或补加时反应混合物需要加热,一定比例物料可通过缩合换热器返回,这部分物料的比例是由缩合反应器温度控制器来控制的,控制一部分水相物料作为废水去往中和单元。这部分废水的处理不但造成装置能耗的上升,而且经常出现环保指标超标的现象,本文讨论探讨辛醇装置废液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找到最佳操作数据。

  • 标签: 废碱液 缩合 酸化 萃取 环保
  • 简介:摘要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抑郁症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为了减少炼水洗工序处理时间、降低耗水量和经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对植物油炼水洗工艺进行了以增加水洗罐体积、保温处理、将污水直接接入皂角罐内为主要内容的炼水洗工艺改造。通过逐渐测试水洗反应时间与中和油残皂的关系,寻找出水洗反应最佳时间为 7-8分钟,即水洗罐液位维持在 40%-50%之间为最佳位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改造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 6个月即可将改造成本回收,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植物油 碱炼水洗 工艺改造 中和油残皂
  • 简介:摘要:黏胶纤维生产的过程中,首道工序为碱性纤维的制备,这对于碱性纤维素的生产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黏胶纤维最终的产品质量,特别是纤维素的生产是需要高质量的黏胶长丝的,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生产黏胶长丝的过程中,二次浸渍纤维素的应用问题,希望对我国的纤维行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二次浸渍 碱纤维素 黏胶长丝 应用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负压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内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液的去除,减轻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烧伤,化学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碱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烧伤早期局部应用阿柏西普(Aflibercept)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实验室将20只SD大鼠纳入研究,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各组行右眼单眼烧伤造模。20只大鼠左眼均作为空白对照E组。A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滴眼为阳性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B组使用1.0 mg/ml地塞米松滴眼液,C组使用2.5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使用5.0 mg/ml阿柏西普滴眼液。每组滴眼3次/d,25 μl/次。烧伤后动态观察28天。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细而稀疏且面积较小,角膜浑浊度评分低、前房积血发生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其中D组优于C组。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均低于A组(D<E<C <B<A),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均低于A组(E<D<B<C<A),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柏西普滴眼液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和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浓度5.0 mg/ml滴眼液效果最好。

  • 标签: 烧伤,碱,角膜,大鼠 阿柏西普 效果
  • 简介:摘要:盐酸小檗片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其抗菌谱广,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治疗腹泻的传统用药,属于国家基本药物。本文通过对盐酸小檗片的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及参比制剂信息的梳理,在处方工艺、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制剂在仿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为国内开展该品种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盐酸小檗碱片 国内外现状比较 一致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