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妇产科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78例,根据随机法将她们分成EM组、PCI-FA组及MF组,给予EM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吗啡2mg,给予PCI-FA组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给予MF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1mg,联合使用PCI-F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6、24、48h的VAS和术后48h镇痛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和PCI-FA比较和EM组比较,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MF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妇产科术后,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效果良好,见效快、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腔 吗啡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控制晚期肿瘤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疼痛评估,并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60例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从而增强患者抗肿瘤的信心。

  • 标签: 晚期肿瘤 疼痛 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71例,对这71例患者采取吗啡缓释片进行止痛,了解其止痛效果。结果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有效率高达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结论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应用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缓释片 晚期癌症疼痛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疼痛。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3例晚期肿瘤患者采取系统的疼痛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记录患者对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感觉做出的评价。结果在采取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做好医护人员的理论、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对缓解患者疼痛有很明显的作用。

  • 标签: 晚期肿瘤 疼痛护理 生活质量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加强各方面的护理。结果80%的患者经综合护理后能有效控制疼痛。结论加强癌症患者各方面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 标签: 晚期癌症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硬膜外镇痛抗凝患者导管拔除规范进行调查。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86名护士进行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根据循证指南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的知识及能力,促进护理安全。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拔管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人安全的应用。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逐渐增多,并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当然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也随之增加,这样对我们麻醉医生也是一种挑战老年人在生理和疾病上有自身的特点,如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各疾病的产生等,都会对手术麻醉造成影响,需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老年人手术麻醉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选用何麻醉方法均对其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安全
  • 简介:摘要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采取心理指导,综合我科42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疼痛减轻,减少用药次数。

  • 标签: 癌症 疼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吗啡复合新斯的明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12月剖宫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吗啡复合新斯的明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关腹后N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1.5mg+新斯的明0.5mg,C组硬膜外注入吗啡2mg,两组硬膜外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ml。观察镇痛持续时间及术后48h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复合新斯的明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方便经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 标签: 新斯的明 吗啡 单次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即释吗啡滴定治疗癌性疼痛采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即释吗啡滴定治疗癌性疼痛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护理,对两组病人疼痛积分程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数字评分法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14天以后,实验组病人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即释吗啡滴定治疗癌性疼痛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护理,可以使病人疼痛明显减轻,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即释吗啡滴定 癌性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同期选择我院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不伴疼痛患者为对照组,依次对两组患者进行24h长程12通道心电图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在Holter异常、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比较上,实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脏应激性反应,动态心电相比不疼痛患者存在明显异常,医师需要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心脏受损。

  • 标签: 癌症晚期 疼痛 动态心电图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1~12月共收治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与此同时对疼痛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生理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改善,生理疼痛VAS评分由(8.67±1.01)分降至(5.32±0.78)分,且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给予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疼痛,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肿瘤 疼痛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现存的或潜在组织损伤,强调本人的感受。据WHO统计全世界范围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万以上。国内最新资料指出,每天至少有50万~9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1。为了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专科医院将疼痛的评估表放入体温单每天进行常规的定期评估。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国抗癌协会2009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癌痛的规范化治疗的目标是为癌症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止痛治疗,其技术核心是准确评估疼痛1。护理人员通过连续评估和记录疼痛变化,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改善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家属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平时应该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才更有机会了解患者是否有疼痛的存在,从而正确选择止痛治疗方法,制订个体化止痛治疗方案2。疼痛也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与肿瘤对神经的直接浸润和压迫有关,给患者精神和身体上造成伤害,也给患者亲人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癌痛控制已列为癌症防治综合规划中的4项重点之一,提出“让癌症患者无痛”的奋斗目标2。我科从2012年01月-2012年12月,对收治148例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进行评估及原因分析。

  • 标签: 晚期癌症患者 疼痛 评估 原因 无痛生存
  • 简介: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标签: 肝肿瘤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0.1%罗哌卡因②0.1%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产妇宫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2ml。5分钟后排除无全脊麻现象发生,然后各组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10ml.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接镇痛泵,将镇痛泵维持量以5―7ml/h,持续硬膜外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ug/ml.在分娩镇痛中能有效降低镇痛。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耐高压双PICC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应对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4例留置耐高压双PICC管的病人的堵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堵管发生的原因,根据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84例双PICC置管病人有21例发生堵管,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导管复通,正常使用。结论根据堵管的发生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堵管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工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终末期患者,依据循证护理原则,实施最佳关怀和支持护理。结果:患者疼痛减轻,肝性脑病改善,顽固性腹水及自发性腹膜炎部分得到控制,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缓解,严重营养不良改善。结论:临终关怀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临终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肝癌晚期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从我院肝癌晚期病人中选取42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各为2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缓解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的,且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肝癌晚期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舒适护理 肝癌晚期病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晚期患者行优质护理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度与重度疼痛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体健康评分(79.53±11.86)分高于对照组(63.37±10.0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晚期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状况。

  • 标签: 肿瘤 优质护理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