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C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9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随访的时间为0.5年,针对手术后不同阶段视力和屈光情况分析,并观察患者角膜内皮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前,所有患者视力均低于0.01;但手术后30d、90d,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 硬核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20例实验组患者行小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7d平均视力为(0.45±0.03),高于对照组的(0.36±0.2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61.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术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囊袋 手法劈核术 硬核白内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4例(64眼)接受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的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32眼)与观察组32例(32眼),观察组行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对照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天内观察组矫正视力≥0.5的眼睛为81.25%,对照组只有46.88%,两组差异明显(P<0.05),1周、1个月视力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为65.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 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84)及观察组(n=8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易掌握、经济强、疗效显著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硬核白内障 无缝线小切口 囊外摘除 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高原白内障的特点,对其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25眼,对高原成熟期白内障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过熟期白内障采用先注吸液化的皮质后再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及术后角膜散光程度。结果经治疗,125眼的脱盲率高达100%,所有患者术后3d的视力均大于0.05,其中裸眼矫正视力高于0.5的患者有85眼,占全部患眼的68%。所有患者的角膜散光均比较小,其中0级散光有83眼,占66.4%。结论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为高原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代谢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代谢白内障患者,并对其进行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50例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血糖控制以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⑴术前与术后的血糖控制良好;⑵术后视力恢复≥1.0的有6眼,0.6~1.0的有46眼,在手术后,患者的平均视力约提高了0.39;⑶所有患者都安全的度过手术期,并无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为代谢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 标签: 代谢性白内障 围手术期护理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白内障导致的知觉外斜视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外斜视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伴有知觉外斜视的37例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位、复视和双眼视功能情况。分别对术前双眼视力差距、白内障患病时间、术后视力及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3的有35例,其中≥0.5的有32例。37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外斜视眼眼位均得到矫正,因双眼视力差距较大双眼立体视功能无法统计。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视消失。单纯白内障所致知觉外斜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提高、眼位纠正、复视消失。结论对于年龄相关白内障所致的知觉外斜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眼的外斜视可以得到纠正。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知觉性外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护理方法,实验组按照自定的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少于对照组,患者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更加有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所接受并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3例(132眼),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之后,进行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状况临床分析。结果手术之后患者视力都有所提升,脱残率是93%。视力恢复至大于等于0.5的患者是51例(63眼)可达47.7%,在0.3至0.5间的患者是35例(52眼)39.3%,在0.05至0.3间的患者是5例(7眼)占5.3%,0.05之下的患者是2例(3眼)占到了2.3%。手术中、后出现并发症患者极少,通过正确处理之后得到了一定控制及痊愈。结论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非常显著,损伤小、视力恢复速度快,并且并发症极少,因此值得在老年白内障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1-01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白内障(ARC)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年龄相关白内障共129例患者(224只眼),对12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视力及眼部检查。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体 MS值 MD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讨论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15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5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75例,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67%(53/7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有6眼机化外后膜囊出现损坏,术后3d,发生眼角膜水肿的患者38例,眼部前房渗出患者35例,眼部压力增大患者8例,瞳孔不圆滑患者12例。术后1w46例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且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瞳孔机化膜消失。结论在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发生恶化,同时能够降低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各种不良反应,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视力,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治疗 葡萄膜炎 白内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白内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了在我院治疗的外伤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视力的恢复情况,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好于药物治疗患者,且伤后4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少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的患者。结论伤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外伤白内障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视力恢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8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状态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149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散光情况。对患者角膜散光度数的大小,散光类型的分布情况,眼轴与角膜散光度数的相关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16±3.78)岁,角膜散光的平均值为0.96D(0.05D-4.96D),角膜散光≥1.0D的占63.1%,其中逆规散光占40.9%。结论白内障医生应该重视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后决定是否需要矫正,为患者选择合理的矫正策略,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使白内障手术从某种程度上转变为屈光性手术。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