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本文研究了多硫化溶液中硫化、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氢氧化钠、硫指数等的测定方法。验证了氯化锶沉淀转化亚硫酸钠的效果;新制 ZnCO3悬浊液、新制 Zn(OH)2悬浊液沉淀转化硫化的效果比较。制定了用新制 Zn(OH)2悬浊液沉淀转化硫化,氯化锶沉淀转化亚硫酸钠,碘量法测定各成分中硫的含量等方法。结果表明在 PH10左右的常温下测出硫指数 X的值为 5.0575。

  • 标签: 多硫化钠,硫化钠,亚硫酸钠,碘量法,硫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角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紊乱的新机制。方法采用硫化氢(H2S)暴露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①体内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H2S暴露组(300×10-6 H2S持续暴露3 h)、血必净对照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每日2次、持续3 d)、血必净干预组(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后予以H2S暴露),每组6只。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0、6、12、24 h)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PPI=BALF中总蛋白含量/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P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S供体(NaHS)处理组(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血必净对照组(加入2 g/L血必净注射液培养24 h)、血必净干预组(2 g/L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24 h后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分别于共孵育不同时间点(1、3、6、12和24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PMECs细胞claudin-5蛋白表达,以荧光素钠评价单层HPMECs的通透性。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H2S暴露后6 h肺W/D比值即显著升高,12 h达峰值(4.67±0.11比4.26±0.06,P<0.01);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降低,暴露后6 h时降至对照组的89%(P<0.01)。暴露后12 h 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mg/L):262.31±14.24比33.30±3.09,PPI:(11.72±0.57)×10-3比(1.21±0.08)×10-3,均P<0.01〕;而血必净预处理后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下降〔总蛋白(mg/L):153.25±7.32比262.31±14.24,PPI:(5.79±0.23)×10-3比(11.72±0.57)×10-3,均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MECs与NaHS共孵育后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约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P<0.01),而claudin-5蛋白表达则于12 h时降至最低(claudin-5/β- actin:0.42±0.03比1.03±0.05,P<0.01);经血必净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通透性(荧光素钠的荧光强度:1.46±0.10比1.89±0.11,P<0.01),减轻claudin-5蛋白的下降程度(claudin-5/β- actin:0.68±0.04比0.38±0.03,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claudin-5的表达改善ALI时受损的肺血管屏障功能。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Claudin-5 硫化氢 内皮屏障 失调
  • 简介:摘要 : 室温硫化硅橡胶是在红外探测器的组件里,大量应用此橡胶工艺是因为其具有密封性、抗震性、耐低温以及耐高温的特点。可以对实验与理论相融合,来解析影响 室温硫化硅橡胶硫化工艺的原因。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得知,每个组的分工配比、操作技术、环境的湿度以及温度都是可以影响此橡胶的硫化工艺。想要使产品都达到合格标准,就要改变原先的硫化工艺,这样才可以使产品更可靠安全。

  • 标签: 硫化硅橡胶 硫化工艺 胶料配比
  • 简介:摘要硫化氢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信号分子,广泛参与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硫化氢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对细胞的功能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表皮细胞内存在胱硫醚-γ-裂解酶和胱硫醚-β-合酶体系,烧伤应激会抑制大鼠表皮细胞内硫化氢/胱硫酶-γ-裂解酶体系功能,使硫化氢生成减少。严重烧伤应激使多种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同时再灌注损伤促使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各种酶类的激活、炎性因子的释放可加重细胞的水肿,在细胞内发生钙离子超载。因此研究硫化氢对于表皮细胞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硫化氢在表皮细胞内是否通过钙离子介导信号转导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硫化氢及硫化氢与细胞内钙离子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丰富硫化氢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硫化氢与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钙离子是否在硫化氢胞内的信号通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硫化氢 烧伤 第二信使系统 钙离子
  • 简介:【 摘要 】 石墨可用作抗磨剂、润滑剂,高纯度石墨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 中子减速剂,还可用于制造 坩埚、电极、电刷、干电池、石墨纤维、换热器、冷却器、电弧炉、弧光灯、铅笔的笔芯等。天然开采得到的石墨含杂质较多,因而需要选矿降低去杂质含量。在某些领域中要求经选矿获得的石墨粒径较大,所以获得较大粒径的石墨精矿成为石墨精矿的一方面要求。

  • 标签: 石墨 浮选 试验
  • 简介:摘要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日益减少,杂、贫、细已经成为矿石资源分布的明显特征。由于纳米技术的自身优势,在矿物加工当中十分适用,在未来的矿山生产活动中,广泛应用纳米技术是大势所趋。

  • 标签: 纳米技术 浮选技术 进展
  • 简介:【摘要】 磁浮选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选矿工艺,和许多学科技术一样需要扬长避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节能是各种产品应用需要研究的主题,磁浮选技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很大的,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前景可以让矿产资源领域实现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让资源开采有更多的选择。

  • 标签: 磁浮选技术 铁矿选矿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加氢催化剂大多是由 Ni,W,Mo,Co 等活性金属组分和载体组成,其中金属组分是以氧化态形式分散在载体上,可进行加氢脱硫、氮,加氢脱芳烃及加氢裂化等反应。研究表明,未经预硫化的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低于硫化态的催化剂,而且使用寿命较短。将氧化态的催化剂进行预硫化,使活性金属组分转变为硫化态,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因而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

  • 标签: 加氢 催化剂 预硫化技术
  • 简介:摘要:以黄铁矿为硫化剂,锌冶炼过程中的酸浸渣为处理对象,采用硫化焙烧新工艺对锌浸渣进行处理,考察了硫化焙烧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黄铁矿添加量对锌浸渣硫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温度为 900℃、硫化时间 60min和黄铁矿添加量为 30%时,锌的硫化率可达 91%以上。

  • 标签: 锌浸渣 硫化焙烧 黄铁矿 硫化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单位 :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摘要:由于橡胶的应用十分广泛,每年所需的橡胶总量一直居高不下,因而为确保其产量,有必要对其生产及加工技术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重点就橡胶的硫化行为及其最新的成型加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橡胶材料 硫化成型 方法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是向模腔中浇注液体反应混合物生产制品的化学体系。本文以电缆对接硫化为例,简述了浇注型聚氨酯硫化工艺流程,并从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浇注型聚氮酯弹性体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聚氨酯弹性体 浇注型 预聚物法
  • 简介:摘要: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了生态问题,大量工业废弃物如金属废液、废渣得不到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工业; 环保    1 冶金工程中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认识到冶金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加强环境保护是保证冶金工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冶金工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冶金工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生产实践可以测试和优化环境政策和系统,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冶金工业。环境链应有序进行,并且西澳大利亚州发展冶金工业的另一种方法是检查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在保护过程中引入企业发展战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环境,逐步优化产业发展进程冶金。仅把环境保护纳入任何现实的发展环节,都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冶金行业的发展成本。    1.1 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   在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中,在从事环境监测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环境教育,提高冶金行业的环境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合理控制排放。目前,我国环境评价和监测标准是根据冶金行业实际监测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来控制污染排放的环境能承受的合理程度,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缓解环境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乙酸乙酯溶解松脂,用水溶解反萃取出掺杂在松脂中氯化钠,然后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AgCl沉淀保护剂情况下,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下层水相中氯化钠的含量。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快捷且重现性好和回收率高,适合于松脂掺杂物中氯化钠的快速测定。

  • 标签: 松脂 掺杂 氯化钠 检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作者: 刘强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0-12-23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25期
  • 机构:摘 要 钢丝绳芯胶带是煤矿常用的输送带,但接头处往往是胶带中的薄弱点,接头出现破损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发生撕裂甚至断带事故。胶带硫化接头强度仅能达到原强度的75%-80%,孙村煤矿钢丝绳芯胶带以往均采用传统的三阶搭接方式硫化,近年来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有效保证了接头的硫化质量,大大提高了接头的强度并延长了接头的使用寿命。
  • 简介:摘要:石油的作为决定人类经济命脉的基本能源之一,当前面临着过度开采的现状。而过度开采石油的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污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因此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成为了当前石油开采工作的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当前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气浮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同时对于气浮法相关的浮选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给后续工作人员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气浮法 含油污水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1例78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米诺钠2 g静脉滴注、1次/12 h抗感染治疗。首次用药8 h后,患者颈部及四肢出现红褐色、圆形、高出皮肤的皮疹。患者有服用环丙沙星后出现药疹的病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固定型药疹,考虑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继续使用头孢米诺钠并给予抗过敏治疗。7 d后,患者皮疹消退。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化钠治疗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9月至20198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救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经头颅CT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予以三对症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3%化钠溶液治疗,并对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经统计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脑水肿消失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经处理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化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液中钠离子水平,使脑水肿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 氯化钠 钠离子 脑水肿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NBNA评分
  • 简介:摘要:氯化钾是重要的无机盐产品,一般是由正浮选法进行生产,这种方法主要存在原料浪费、损失严重、浮选效果差废液不达标等现象,制约了氯化钾工业的发展。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工艺过程中最常用的浮选药剂为十八胺,十八胺的浓度过大则会影响浮选过程的选择性,进而使得药剂留在溶液中造成浪费,降低氯化钾的回收率。

  • 标签: 浮选法 氯化钾工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