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和目的:颅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沟通性肿瘤和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沟通性肿瘤和球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上缘入路和经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沟通性肿瘤和球后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经颅开切除眼球后肿瘤手术技术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了经颅手术切除肿瘤13例临床资料,探讨手术过程中保留视力,美容重建等难点和技巧。结果其中血管瘤8例和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全部切除,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次全切,1例假性肿瘤和1例错构瘤部分切除;随访7例(6例失去联系),其中6例术前突眼视力下降3~6个月内均恢复,1例突眼眼外展未恢复。结论经颅入路可根据肿瘤位置适当调整手术入路,更好的暴露眼眶内容物及肿瘤,能较好地保护内容物,基本不影响容貌。

  • 标签: 眶内球后 经颅 肿瘤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颅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颅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肿瘤21例,颅沟通性肿瘤11例,均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13例采用经额硬膜外入路,另19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27例,大部切除4例,1例未切除。术中15例行颅底重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颅沟通性肿瘤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以增加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能直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颅底重建对于预防脑脊液漏及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键作用。

  • 标签: 脑肿瘤 外科手术 颅底 骨重建
  • 简介:患者,女,46岁,藏族,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眼球突出,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未予重视。患者曾于1a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行CT检查示左眼眶肿瘤,遂收住入院,入院后发现“肺结核”,故未行手术。患者“肺结核”经治疗痊愈后,续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检查:

  • 标签: 眶内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眼眶内肿瘤 视物模糊 眼球突出 门诊就诊
  • 简介:<正>患男,10岁,学生。因从高树摔下致左眼出血疼痛4小时于1996年12月19日晚8时收入我科。体检:T37.3℃,P83次/分,R20次/分,BP14/11kPa,神清合作,心肺无异常。眼科情况:VOD1.5,VOL1.5,右眼正常,左眼下睑正中全层撕向

  • 标签: 异物 眶隔 眶脂肪 眼出血 下睑 神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CT扫描显示囊性肿物,囊密度高度不均,有负值区,或除囊壁外内容均呈负值,环形强化。位于骨膜外者骨壁凹陷,边缘增生;可与颞窝、颅腔或鼻窦沟通。手术切除肿物,彻底去除囊壁,以免复发。

  • 标签: 眶内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CT扫描检查对异物定位的准确性和显示并发症方面都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还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估计提供参考.现对1999年6月~2002年12月,28例异物定位的影像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眶内异物定位 影像学 临床资料 CT扫描 X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5 d,右眼红肿3 d,眼球外凸1 d于2020年8月2日入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鼻眼部CT+增强MR示双侧鼻窦炎(上颌窦、筛窦),右侧、鼻根部皮下多发脓肿形成。患儿于全身麻醉下接受鼻镜下经鼻窦脓肿引流术,术后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分析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合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痊愈。因婴儿鼻窦发育不全,鼻腔极其狭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多发脓肿位置深在,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视力或生命,需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巩膜在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行眼内容剜除或眼球摘除的患者保留或移植自体巩膜,植入义眼座。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满意。结论HA义眼座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保留移植自体巩膜使HA得以巩膜加固,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自体巩膜 手术
  • 简介:2010赛季伊始,虽然澳洲各地热身赛战火纷飞,但纵观男女网坛态势,却也不尽相同。与去年赛季末相比,世界排名均无太大变化。费德勒、小威廉姆斯虽然在各自的热身赛中都表现平平,但是在积分上他们依然远远地将第二名甩在了身后,并都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战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 标签: 俄罗斯 澳大利亚 西班牙 塞尔维亚 优势明显 法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老年患者的眼袋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原因:(1)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2)眼轮匝肌松弛;(3)皮肤松弛,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松弛;(4)眼眶为骨性锥形体结构、前口大、后端尖。只有前方的口为软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周骨退行性变化,故球下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脱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筋膜松解 眶下缘 软组织结构 凹陷 眶缘 矫正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左鼻塞,流鼻涕1wk,发烧4d,左眼睑红肿、恶心、呕吐2d,于1995年7月16日急诊入院.专科检查:左眼睑上方压痛(+),左眼内眦部压痛(±),下睑压痛(-),左眼周围红肿,颜面部肿胀,左眼球向下移位,运动受限,视物模糊,球结膜充血、水肿,较右眼明显突出,对光反射减弱.左中鼻甲大,中鼻道有较多的脓性物,左筛窦区及上颌窦区压痛(+).住院诊断:左急性鼻窦炎,蜂窝织炎,疑海绵窦炎.

  • 标签: 蜂窝织炎 上颌窦炎 眼睑脓肿 眶内 麻黄素滴鼻剂 1995年
  • 简介:目的探讨上锁孔入路神经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瘤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镜下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固定眼轮匝肌紧缩整复眼袋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以及老化性下眼睑皮肤松弛,下眼睑内脂肪膨出和眼袋形成的 35例患者,运用眼轮匝肌瓣固定紧缩整复眼袋。 结果:对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1-4年后发现,都获得良好的成效,并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 结论:因此可看出,临床中运用眼轮匝肌辩固定手段法紧缩修复整形眼袋,其不但手术创伤偏小,同时安全性较高,有效的控制术后下睑外翻和其它并发症出现,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眶隔内固定 眼轮匝肌紧缩 修复
  • 简介:病例患者,男,68岁。2011年7月10日16:00左右在马路上骑电动车不慎摔倒,被一棒状硬物从右眼的上缘刺入颅,当即昏迷,急诊送来我院。检查:神志昏迷,GCS评分5分,血压137/85mmHg,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双眼上眼睑皮肤挫伤,右眼眶上缘有木质棒状异物外露,右眼结合膜、球结膜外露,眼球外突,右侧瞳孔直径2.5mm,无光反射,左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迟钝。鼻腔及外耳道无出血。

  • 标签: 颅内损伤 大脑中动脉 刺入 树枝 瞳孔直径 GCS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袋去除整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先天性、生理性退变、老化性下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松弛,下眼睑内脂肪膨出,眼袋形成的患者,应用眼轮匝肌瓣固定紧缩整复眼袋。结果从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眼轮匝肌瓣固定紧缩整复眼袋591例,手术后随访1~3年,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应用眼轮匝肌瓣固定手术方法紧缩修复整形眼袋,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减少术后下睑外翻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生理性退变 眼轮匝肌紧缩 眶隔内固定 修复整形眼袋
  • 简介:长时间剧烈的网球运动后,虽然很尽兴,但也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劳。怎样才能尽快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呢?这是网球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其中,整理(放松)活动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一种。整理活动的目的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此外,通过整理活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提高肌肉爆发力,防止肌肉劳损,延长运动寿命。对肌肉放松而言,最有效的牵伸方法有两类,一类叫静力牵伸练习,另一类叫PNF练习。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