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合生元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道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建模对照组,C组为益生菌组,D组为合生元组。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病理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比较各组肠黏膜和粪便标本相对丰度。计量资料两两及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F分析。结果1周后B、C、D组小鼠的体重均低于A组[(35.11±0.70) g],且C组[(33.46±0.72) g]、D组小鼠的体重[(33.50±0.89) g]高于B组[(30.35±0.89) g];B组[(27.00±7.94)分]、C组[(5.40±2.79)分]、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7.25±2.85)分]均高于A组(0分),且C、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6、5.365,P<0.05)。B、C、D组小鼠的血清DAO[(1.13±0.21)、(1.00±0.32)、(0.98±0.21) U/L]、内毒素[(3.48±0.07)、(2.56±0.10)、(2.55±0.05) EU/L]、TNF-α[(21.07±9.09)、(16.24±2.52)、(15.90±8.43) ng/L]、IL-6[(24.96±8.89)、(20.41±6.02)、(19.02±7.40) ng/L]浓度均高于A组,且C、D组大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7、6.536、4.151、6.158,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B、C、D组小鼠的粪便、肠黏膜群生物多样性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4、2.823、2.557、2.186、2.573、1.983,P<0.05)。主成分分析法(PCA)显示,各组小鼠粪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9、2.559、2.495、1.975、2.557、2.084,P<0.05)。结论益生菌与合生元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的肠道炎症程度,调节益菌属比例,维持肠道平衡,保护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益生菌 合生元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有关果糖生产和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对果糖的相关生产工艺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研究上样速率、活性炭种类、糖品浓度以及吸附剂的种类对果糖的收率和提纯的影响。将果糖产品划分为不同产品种类的糖混合物,由因为糖度不高限制人们对果糖产品的认知感。并且由于我国对果糖产品的提纯工艺技术的缺乏,国内市场急缺高纯度果糖的产品,这就使得研发高纯度果糖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低聚果糖 技术优化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肠道群主要来源于母体与其之间的群交换。剖宫产、早期接触抗生素和配方奶喂养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的建立,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乳寡糖(HMOs)是一类结构多样的非共轭聚糖,母乳中含量丰富,可调节婴儿肠道群组成,对婴儿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为了解婴儿肠道的定植特点及HMOs对肠道的影响,现就此综述如下。

  • 标签: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母乳寡糖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及布拉氏酵母对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肠道的作用。方法选取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各组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行后续实验。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组均诱导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B、C、D组分别给予饮用水、益生菌vs.L#3、布拉氏酵母灌胃。建模后12周处死小鼠,评估结肠大体成瘤情况,比较结直肠成瘤率、肿瘤数目和瘤负荷。检测并比较处理前及处死前粪便及结肠黏膜的变化,比较W0、W6、W12时各组疾病活动度(DAI)。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C组小鼠的肿瘤数目(1.88±0.35)个和瘤负荷(0.63±0.07) cm均低于其余3组,D组小鼠的肿瘤数目(2.78±0.49)个和瘤负荷(1.11±0.32) cm均低于A组和B组,B组小鼠的肿瘤数目(3.83±0.82)个和瘤负荷(2.17±0.15) cm均低于A组的(7.67±1.88)个和(2.42±0.2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6、4.151,P<0.05)。A组和C组小鼠的W12粪便(52.38±9.29、51.88±5.33)和黏膜(98.76±41.88、98.57±30.45)均高于B组和D组,D组小鼠的W12粪便(49.76±2.43)和黏膜(97.08±22.45)均高于B组的(47.55±5.38)和(94.30±21.87),差异统计学有意义(F=6.035、8.427,P<0.05)。A组(69 396.55±4 847.28)和C组(68 245.38±10 445.98)小鼠的W12粪便操作分类单位(OTU)丰度均低于B组(77 722.38±8 459.91)和D组(74 289.67±5 243.38),C组(50 717.62±21 611.79)和D组(38 759.70±24 934.91)小鼠的W12黏膜OTU丰度均低于A组(61 601.08±12 431.97)和B组(56 976.46±22 822.81),且D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6、4.538,P<0.05)。C组(7.12±0.64、6.75±0.46)和D组(7.25±0.70、6.88±0.64)小鼠W6和W12 DAI均低于B组的(8.25±1.48、7.62±1.1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F=7.037、5.365,P<0.05)。结论益生菌vs.L#3及布拉氏酵母均可影响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的肠道。较正常小鼠,益生菌vs.L#3可增加粪便及黏膜活性,抑制多样性,布拉氏酵母可增加粪便及黏膜多样性,两者均具有较佳的肠道调节作用,抑制炎癌转化过程。

  • 标签: 结直肠癌 炎症 益生菌 布拉氏酵母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严重精神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易复发,治愈率不理想。而肠道在维持人体健康和调节人体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肠道的改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部分躯体疾病的患者其肠道有着明显的改变,因此,脑-肠-轴的深入研究成为探索精神疾病客观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方向。文章就近年来肠道与双相情感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脑-肠-轴、双相障碍的肠道改变、肠道引起双相障碍的可能生物机制以及双相障碍的治疗新发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双相障碍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肠道菌群 脑-肠-菌群轴 益生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益生菌在 HP 根除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道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HP 感染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以双歧杆菌四联活 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 HP 根除率 95.56% 高于对照组 84.56% ,不良反应发生率 6.66% 低于对照组 22.22% ;对照组治疗后有一定程度肠道改变,观察组无异常变化。 结论: 益生菌可提高 HP 根除治疗的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加用益生菌可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患者康复,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HP 益生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肠道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位于人体胃肠道生态系统中,作为人体内一个隐藏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各种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与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肠道与糖尿病的研究最多,被广泛关注,而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与肠道的相关性还认识不足。从内分泌各腺体角度总结和讨论当前的发现,以阐明肠道在内分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可能会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 标签: 肠道菌群 甲状腺 下丘脑及垂体 性腺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内携带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细菌,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总是和宿主保持动态平衡,但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人体功能紊乱。本文讲述了人类肠道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疾病与肠道的关系。

  • 标签: 肠道菌群 生理功能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特点,分析肠道变化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4-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通过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用宏基因组学对5例白癜风患者粪便及5例健康对照者粪便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调控通路。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粪便中细菌物种相似,但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富集明显减少(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和梭杆菌丰度明显降低;在属水平上,7个种属(拟杆菌、大肠杆菌志贺、罗氏囊、相炭疽杆菌、梭杆菌、柔膜细菌-RF9、普氏-7)丰度明显降低(P<0.05),4个种属(瘤胃球菌-1、瘤胃球菌科UCG、毛螺科、链球菌)明显增加(P<0.05);链球菌属及相炭疽杆菌在白癜风患者表达差异尤为明显,前者增加10.8倍,后者减少6.517倍。通过构建一个基于11个白癜风相关属的肠道微生物的随机森林模型,显示该判别模型在ROC中AUC为0.89;宏基因组分析显示,白癜风相关菌群失调主要与免疫相关通路(如WNT通路、Notch通路等)、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健康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其菌群失调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发展,补充益生菌可能有益于白癜风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肠道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文就肠道与人类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高血压 脂肪酸类,挥发性 交感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肠道不仅维持消化系统平衡,对免疫、激素和代谢稳态也至关重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等一系列疾病组成。近期研究发现,AITD患者肠道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肠道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激发机体交叉免疫反应,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性重金属暴露人群众多,低浓度复合暴露仍广泛存在,加之重金属的难降解性,其危害不容忽视。重金属暴露可导致皮肤、肝、肾和肺等多脏器的急慢性中毒和癌症等疾病,亦可对肠道产生影响。肠道由超过103~104个微生物组成,拥有人类基因组150倍的基因,被视为人体自身一个强大的隐藏"器官"。这些对环境和宿主功能的改变十分敏感,其失调可影响机体健康。我们就重金属暴露对机体肠道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职业暴露 重金属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肠道是构成人体微生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增龄肠道的相对含量及多样性也随之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衰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平滑肌细胞改变及斑块破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与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潜在关系,本文将从衰老、肠道及动脉粥样硬化3个方面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病毒属
  • 简介:摘要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处于紊乱状态,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及时有效地重建肠道平衡,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胃肠外科手术的顺利恢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文从胃肠外科手术对肠道的影响、胃肠手术对肠道影响的机制、围手术期重建肠道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胃肠外科手术 肠道菌群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胃功能和肠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129例≥ 60岁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5例、 64例。对照组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和益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 Hp根除率分别 93.85%、 90.77%,对照组分别为 79.69%、 75.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 B/E 值均明显增加( 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 B/E 值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疗效确切,可改善肠道,提高 Hp清除率。

  • 标签: [ ] 益生菌 抗幽门螺杆菌 老年胃溃疡 胃功能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胃功能和肠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129例≥ 60岁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5例、 64例。对照组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和益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 Hp根除率分别 93.85%、 90.77%,对照组分别为 79.69%、 75.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 B/E 值均明显增加( 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 B/E 值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老年胃溃疡病人疗效确切,可改善肠道,提高 Hp清除率。

  • 标签: [ ] 益生菌 抗幽门螺杆菌 老年胃溃疡 胃功能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儿童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胃肠道疾病。目前治疗方式多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虽然药物疗效良好,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且长期用药花费较大。近年来研究发现,FC患儿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调为治疗儿童FC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就肠道与儿童FC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认为T1DM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然而,具体的病因及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阐释清楚。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认识及研究,肠道的组成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胃肠道疾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型糖尿病等。而已有研究证据显示,肠道紊乱和T1DM的发病相关,在T1DM儿童中,肠道群生态失衡,并且与健康儿童肠道比较存在差异。但是,目前对于儿童糖尿病肠道的分析研究较少。该文将对T1DM儿童肠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儿童
  • 简介:摘要肠道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