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 标签: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虫可引起皮肤、粘膜皮肤和内脏(黑热病)的。每年大约有1千万例皮肤和40万例内脏。吸血白蛉可传播,从被感染的动物传播给人或从人传播给人。注射药物的设备可传播内脏。由于生态学的改变,病例在多数疫区越来越多。

  • 标签: 内脏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粘膜皮肤 利什曼原虫 注射药物 传播
  • 简介:摘要是由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中国发病率较低。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医师对此认识不足,易漏诊。现报道1例长期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脾大等表现的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等非感染性疾病,多次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传统方法未检测到病原体,仍考虑感染性发热,遂行外周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检测出原虫,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小剂量爬坡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属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内脏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 简介:摘要内脏(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方案 5价锑剂 两性霉素B 巴龙霉素 米替福新 喷他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脏病患者流行学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规范化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内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比较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50.0%),其中儿童38例(61.3%),成人24例(38.7%)。长期居住于陇南市者32例(51.6%),居住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者11例(17.7%),47例(75.8%)从发病至确诊时间>3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畏寒,34例(54.8%)有乏力、纳差,30例(48.4%)有咳嗽、咳痰,10例(16.1%)有头痛、头晕;45例(72.6%)出现脾肿大,40例(64.5%)贫血,29例(46.8%)肝肿大;32例(51.6%)并发呼吸道感染,11例(17.7%)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16.1%)并发肝功能异常。60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4例经治患者入院前接受过至少1个疗程的锑剂单药治疗后复发。46例接受标准锑剂方案单药治疗,14例接受标准锑剂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其中13例因肾功能受损而停用两性霉素B, 50例患者随访至少半年无复发。儿童脾肿大和肝肿大比例分别为86.8%(33/38)和65.8%(25/38),高于成人患者的50.0%(12/24)和1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4.26,均P<0.050);儿童患者中从发病至确诊时间>30 d者为33例(86.8%),而成人为14例(58.3%),两组患者中不同发病至确诊时间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11)。儿童患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降钙素原升高比例均高于成人患者[76.3%(29/38)比45.8%(11/24)、94.3%(33/35)比71.4%(15/21)、73.9%(17/23)比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89、7.82,均P<0.050)。结论内脏病患者并发症较多且重,早诊断、早治疗及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不良结局的重要措施。锑剂治疗失败患者可考虑两性霉素B单药或者联合锑剂再治疗,但应密切监测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特征 两性霉素B 锑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的流行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1例VL患儿的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的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t=2.64,Z=-2.66,t=7.15,t=-5.76,t=3.86,均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0.93,均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儿童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发展迅猛、病死率高,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该病的诊断中,应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积极寻找潜在病因。内脏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报道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继发于内脏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葡萄糖酸锑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通过病例讨论旨在加深对内脏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的理解,在工作中对流行区患者要考虑到少见病原体感染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方法对37种姜黄素类似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抗原虫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建立了RBFNN非线性模型,得到了较高的复相关系数(R2=0.9736),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 标签: 姜黄素类似物 抗利什曼原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文县、迭部县两个犬源型内脏流行区犬原虫感染现状,为当地制定有效的内脏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甘肃省文县、迭部县以往内脏病例较多的村,收集犬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并采集犬静脉血,采用PCR法检测原虫小环DNA。结果共调查537只犬,PCR检测阳性率为41.15%(221/537),其中文县和迭部县犬阳性率分别为64.63%(95/147)和32.31%(126/390),文县高于迭部县(χ2=46.044,P < 0.05)。有内脏临床症状的犬35只,PCR检测阳性率为74.29%(26/35),其中文县和迭部县有症状感染犬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22/26)和4/9,文县高于迭部县(P < 0.05);无症状犬502只,PCR检测阳性率为38.84%(195/502),其中文县和迭部县无症状犬的阳性率分别为60.33%(73/121)和32.02%(122/381),文县高于迭部县(χ2=39.982,P < 0.05)。结论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犬原虫感染率较高,无症状感染犬PCR检测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居民和犬感染原虫风险高,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居民主动防护意识,并加大控制犬感染原虫的力度。

  • 标签: 利什曼病 犬感染利什曼原虫 PCR检测 甘肃
  • 简介:英格的职业生涯开始于雄鹿队.不过对于一个第二轮第23位的新秀通常都只有被忽略的命运.而雄鹿队也向来有轻视二轮新秀的传统——上赛季单场拿到过24次助攻的塞申思也被扔到板凳末端整整有65场比赛。总之.在密尔沃基干了两年提球鞋收篮球的杂活之后,英格被交易到印第安那步行者队。

  • 标签: 职业生涯 密尔沃基 步行者队 印第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原虫。

  • 标签: 犬科 利什曼原虫 内转录间隔区1 种系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原虫感染犬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内脏流行区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采集村内所有犬的血样,选择内脏诊断引物RV1-RV2对犬血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犬原虫感染情况;并采用SaTScan V9.5软件对犬原虫感染情况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犬537只,感染阳性犬221只,阳性率为41.2%;其中,文县和迭部县犬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6%(95/147)、32.3%(126/390)。SaTScan分析结果显示,文县和迭部县原虫感染犬在空间范围内聚集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文县和迭部县原虫感染犬无空间聚集性,但犬原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存在较高流行风险。建议当地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严格驱蛉灭蛉、查杀病犬,降低内脏传播风险。

  • 标签: 利什曼原虫属 犬科 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原虫感染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观察,探索该类患者的相关循证护理方法与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虫感染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从用药护理、消毒隔离、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探索。结果 结合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后,护理人员积累了疾病的护理知识和经验。结论 原虫感染疾病是一种罕见,积极重视护理的重点和关键点,尽早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利什曼病 脂肪肝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背景:皮肤(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sa染色并行镜检,并用Novy—Nicolle—McNeal(NNN)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体前鞭毛生长。其他标本用于提取DNA,PCR扩增动基体微环DNA保守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到预期大小(120bp)的PCR产物。结果:25份标本培养、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4%、68%和100%。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技术 血琼脂培养基 地方性 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