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低分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0例需要皮下注射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治疗组改进皮下低分肝素注射流程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皮下出血、出血程度以及皮下硬结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下低分肝素注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请,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 流程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低分肝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使用低分肝素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43例,改进组在注射前不用排气,针筒内留有0.1mL空气、垂直进针注射、30s间期注射及3~5min压迫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注射法。观察两组病人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及出血程度。结果改进组出血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出血程度轻。结论采用改进注射方法可降低病人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注射方法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注射低分肝素的临床观察,找出一种更好的注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2101.5~2011.4,140例需注射低分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按压组和不按压组各70例,观察两组致皮下出血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不按压组皮下出血显著低于按压组,差异有显著性(X2=12.14,P﹤0.01)。结论注射低分肝素不按压更能降低皮下出血情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及观察对比,改良低分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依从性。方法将150例皮下注射低分肝素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2.5ml注射器抽药,排气到针头乳头部位,更换为1ml注射器针头,腹壁皮下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每次注射均采用垂直注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2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措施,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24小时注射一次,采取对时注射1500-次日1500,每次选择不同注射方法,连续10天。结果改良注射后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正确的注射部位,方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以避免皮下出血。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62-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以便寻找最佳的注射方法,减少出血的发生率。方法于2012年4月~8月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共140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分肝素皮下注射的7种因素对注射部位皮肤出血情况的影响,采用SPSS16.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不同注射手法7个自变量,是否产生瘀斑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x2=5.190,P=0.637)。结论注射低分肝素时,应严格按照基本注射方法进行注射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分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从注射部位及体位、注射方法、适当按压、皮下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降低疼痛和皮下出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护理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腹部轮换注射卡 在皮下注射 低分肝素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接诊的 146 例需要低分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对照组随机 轮换 注射部位,研究组接受 腹部轮换注射卡 , 对两组患者皮下 瘀血 率及皮下 瘀血 程度加以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皮下 瘀血 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皮下 瘀血 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需要低分皮下注射患者采用 腹部轮换注射卡 且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可以有效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

  • 标签: 腹部轮换注射卡 低分子肝素 皮下瘀血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轮换注射卡在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病人1852例,按时间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时使用腹部轮换注射位卡,观察例数为1019例,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例数为833例,观察两组皮下瘀血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瘀血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部轮换注射卡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及瘀血面积。

  • 标签: 腹部轮换注射卡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瘀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腹部轮换注射卡 在皮下注射 低分肝素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接诊的 146 例需要低分皮下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对照组随机 轮换 注射部位,研究组接受 腹部轮换注射卡 , 对两组患者皮下 瘀血 率及皮下 瘀血 程度加以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皮下 瘀血 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皮下 瘀血 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需要低分皮下注射患者采用 腹部轮换注射卡 且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可以有效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

  • 标签: 腹部轮换注射卡 低分子肝素 皮下瘀血 皮下注射
  • 简介:(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101300)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皮下注射低分肝素钙出血而给患者造成痛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冠心病病人皮下注射低分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出血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45例痊愈,5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肝素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出血 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83-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改良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科300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注射方法后观察效果。结果联合皮下注射法较传统注射法减少了淤斑形成,减轻患者痛感。结论联合皮下注射法优于传统皮下注射法。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按压时间的长短。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低分肝素钙治疗的患者30例,每例患者接受14次皮下注射,共420例次,采取自身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完毕后按压时间为3分钟,实验组注射完毕后停留3~5秒拔针后再按压30秒。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低分肝素后致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肝素钙后停留3~5秒再按压30秒即可。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按压时间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低分肝素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样本总人数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注射低分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及相关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使用垂直皱褶法注射低分肝素钙,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脐周法注射低分肝素钙,观察患者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出血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出血 改进方法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