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清代医家孔毓礼《痢疾论》系统论述了痢疾之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并以辨表里寒热虚实将全书理、法、方、药、案贯穿起来,建立了一整套的论治痢疾学术体系。孔毓礼治痢思路独特,其根据外感症状辨表里,根据排泄物辨寒热,根据患者体质辨虚实,并以脉为辨表里寒热虚实的重要补充。书中总结了治痢十大常用治法,即和血调气、发散、攻下、表里两解、清热导滞、温补、升补、初中末、固涩及暂宽法,还有痢疾诸方106首、痢疾要方12首。孔毓礼主张和血调气应视气血状态定夺具体如何"和""调",用攻下法须顾护胃气,还擅用温补法借阳气助血行,独创可暂时快速缓解后重症状的"暂宽法",并强调治疗需因人制宜,不可为常法所禁锢。

  • 标签: 痢疾 孔毓礼 《痢疾论》 表里寒热虚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 宣教。方法 选取并收集医 院 2018年 7月 --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防治宣教。经比较: 患者均治愈 出院、 经过随访无 1例复发、无 转化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无 感染他人或 出现并发症等病例 。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防治宣教十分必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改善预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防治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痢疾为夏秋季节的常见传染病 , 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败血症 , 迁延不愈可以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类白血病反应;且有研究表明 , 骨质流失在炎症性肠病中十分普遍 , 易发生多部位骨折。因此 , 病发早期的积极治疗对于干预病情进展、阻断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治疗  痢疾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终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夏秋季。中医学范畴的痢疾不仅包括现代医学细菌或阿米巴痢疾,还包括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在内。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形成。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粪便色泽及伴随体征,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考虑是感染性肠道疾患,抑或非感染性肠道疾患,排除因肠道恶性肿瘤引起者。          一、西医诊治思路         ( 一 ) 一般治疗          注意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保持精神愉快,注意寒温适宜。         ( 二 ) 病因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药物,需手术等外科治疗时及时手术等。         ( 三 ) 对症治疗          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或从静脉补充,并注意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腹痛明显者可给予对症处理,尽量不要长期使用解痛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肠毒素或致病菌不能及时排出。          二、中医辨治思路         1. 湿热痢         (1)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本证的病机特点是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病性为实为热,治当祛邪为主要原则,具体治法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2) 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的芍药汤治疗。常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黄芩、黄连、大黄、当归、芍药、甘草、木香、槟榔、肉桂、金银花等。         (3) 根据兼证加减:如血热瘀阻,腹痛较甚者,可酌加凉血行瘀的地榆、桃仁、红花、赤芍、丹皮等。         (4) 根据变证转方: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见有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方选活人败毒散,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法;如属痢下较重,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口渴引饮,苔黄脉数,宜白头翁汤清热解毒。         2. 疫毒痢         (1)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本证的病机特点为疫邪热毒,壅盛肠道,以其毒盛,故其治非若前述清解可比,而应以解毒以祛其热毒之邪;毒热之邪传变最速,每易燔灼气血,故需赖凉血之品,综合观之,本证当清热凉血解毒以治其痢。         (2) 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专治热毒深陷血分,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常用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等。         (3) 根据兼症加减:疫毒内淫炽盛,可加金银花、赤芍,丹皮、地榆、贯众等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4) 根据变证转方:如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舌红绛苔黄糙,脉弦细者,为热毒深人心营,病热危急,上方加羚羊角、鲜生地等,再合用紫雪丹以清热解毒,开窍镇痉。         3. 寒湿痢         (1)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本证的主要病机为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疗应针对寒湿之邪,由于有别于一般寒湿证,故非单纯温运可及,而应在温化同时注重流通、行气导滞之法,并遵该病基本治则以调气和血贯穿其中。         (2) 选方用药思路,本证可选用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利水之胃苓汤治疗。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等。         (3) 根据兼症加减:因痢疾忌利小便,故猪苓、泽泻可以减去,并可加芍药、当归以活血和营,槟榔、木香、炮姜以散寒调气。         (4) 根据变证转方:如寒邪较重,可选用不换金正气散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 虚寒痢         (1)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本证的病机要点为久痢不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病属虚证,治当扶正为要,应宜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2) 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收涩固脱的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前方重在温中补脾;后方既收涩,又补脾,兼能温肾行气。常用收涩固脱的赤石脂、干姜、粳米、诃子、罂粟壳、肉豆蔻、白术、人参、肉桂、当归、芍药、木香等。         (3) 根据兼症加减:如虚寒较甚,可酌加温中之品如附子等。         (4) 根据变证转方:如痢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补中,升清举陷。         5. 阴虚痢         (1) 治法:养阴清肠。          本证的要点为阴虚湿热,肠络受损,为虚热之证,故扶正为主要原则,具体治法应养阴清肠。         (2) 选方用药思路:可选用养阴和血、清肠止痢的驻车丸。常用黄连、阿胶、当归、炮姜等。         (3) 根据兼症加减:如虚热灼津而见口渴,尿少,舌干者,可加养阴生津的沙参、石斛若痢下血多,可加凉血止血的丹皮,赤芍、地榆等。         (4) 根据变证转方:若阴虚较甚,可加酸甘化阴,和营止痛的白芍、甘草;若湿热未清,而见口苦、肛门灼热者,可加清解湿热的黄柏、秦皮。 参 考 文 献 [1] 吴佳愉 , 孙 菁 , 袁耀宗 . 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多因素分析 [J]. 中华消化杂志 , [2] 李乾构 , 周学文 , 单兆伟 . 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 并总结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 8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采用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 98.79%, 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7%,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为 99.17%,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方法, 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 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临床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in children,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tive and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7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9.1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and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ndition of children,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nursing,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ldre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作者: 黄继磊 常昭瑞 郑灿军 刘慧慧 陈颖丹 孙军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探索高发县(市、区)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全国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数据的季节性特征、人群特征和地区分布。结果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4 366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其中确诊病例占68.23%(2 979/4 366)。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季节为5-10月,2015和2017年发病高峰分别为7月和6月,2016和2018年为双高峰,为6月和10月。发病集中在<5岁儿童(占42.28%,1 846/4 366),在<10岁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0~1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28/10万);广西、河南、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省、自治区)的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全国前5位,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4.50%(2 816/4 36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累计病例数占所在省份病例总数的比例超过50.00%。结论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5岁儿童高发,局部地区(市、县)病例数高发,提示可对重点地区阿米巴痢疾诊断和报告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推动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的更新。

  • 标签: 阿米巴痢疾 监测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蒙药巴特日 -7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病患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对照组60例和调查组60例,其中对照组和调查组病患分别采用诺氟沙星治疗和蒙药巴特日 -7 治疗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与调查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导,不存在对比意义 (P>0.05);在不良反正发生率上,调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蒙药巴特日 -7 止泻时间 急性细菌性痢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3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症状缓解时间也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头孢哌酮能够更好的缓解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症状,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哌酮 急性细菌性痢疾 阿莫西林
  • 简介:【 摘要 】 目的:了解村民对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索开展细菌性痢疾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农村村民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大屯村 260名村民,作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普及问卷调查及宣教干预对象, 比较宣教前后知晓率,分析宣教效果。 结果:宣教干预前,村民对细菌性痢疾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 30.78%,宣教后 65.56%,防治知识宣教前为 24.74%,宣教后为 75 . 8 2%。宣教干预前后 9个项目及总体知晓率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结论:对村民开展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宣教取得了积极效果, 对村民开展防治知识宣教对 增强村民对细菌性痢疾预防能力,保障农村村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