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肿瘤声像图特征,提高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5例卵巢肿瘤声像图特征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浆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6例,畸胎瘤8例,纤维瘤1例。其中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特点大多来源体腔上皮细胞,以浆液性多见。结论超声诊断是卵巢良恶性肿瘤首选可靠的医学诊断方法。

  • 标签: 卵巢肿瘤 超声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5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与同期50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与中老年组比较,其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更高。结论青年乳腺癌有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展快,预后差。

  • 标签: 青年 乳腺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computedtomography)增强特点及影像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增强检查。结果CT检查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3例患者由于表现形态不规则或者边界较模糊、密度不均匀,而误诊为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是77.8%(7/9)75.0%,2例患者由于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CT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典型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CT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型食管癌的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选择1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早期食管癌位于胸上段6.7%,胸中段74.7%,胸下段18.6%。内镜下可见糜烂型34%、斑块型52%、乳头型8%、隐伏型6%。组织学见原位癌18.7%、黏膜内癌21.3%、黏膜下癌60%。结论联合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胃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4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边界不清,灰白色,质中等,直径约为0.2-1.0cm,癌组织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核、核内胞浆假包涵体、核沟,纤维间质反应及砂粒体。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多数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可早期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但远处转移者甚少,预后良好。

  • 标签: 甲状腺 微笑乳头状癌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超声影像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患者和甲状腺健康者各65例,对其进行拍摄超声影像图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学研究,并从甲状腺形态、腺体的血流分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甲状腺肿大,血流分级增加,低回声,可以合并多种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腺体肿大、淋巴细胞侵润;淋巴滤泡形成;滤泡增生;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合并有结节时,良性结节为回声高、钙化少。恶性结节以PTC为主,为低回声、血流增加、钙化、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病理特征淋巴细胞浸润降低,滤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滤泡间出现无数微小结节。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超声影像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3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HE染色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癌巢多呈桑椹状或微乳头状,与周围纤维组织间有明显间隙。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CD44v6呈阳性,Actin(sm)呈阴性,细胞簇的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EMA染色呈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形态独特、侵袭性和淋巴转移率高、预后差,无论其成分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微乳头状癌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肺部CT及病理特征;方法给予7例患者进行开胸活检或胸腔镜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方法获取检验标本,给予11例患者进行经由支气管镜肺活检法取得检验标本,由检验科进行光镜检测观察;给予所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胸部CT扫描,以及各项免疫系统的检查;结果病理学检验呈现为肺泡组织病变,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的病症阴影等影像;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将肺部CT与病理学检验特征相结合,对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部CT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与女性乳腺癌(femalebreastcancer,F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男性乳腺癌及随机抽取(将6853例FBC排序后应用小飞侠随机抽取器软件V5.1.2版随机抽取)的300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MBC的中位年龄较FBC大(t=3.117,P=0.002),MBC与同期FBC例数之比为0.54%(37∶6853);MBC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χ2=7.535,P=0.023);临床分期Ⅲ期与Ⅳ期患者较FBC多(χ2=16.471,P=0.000);MBC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率明显高于FBC患者(χ2=6.294,P=0.043),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receptor2,HER2)明显低于FBC患者(χ2=11.222,P=0.004)。MBC的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为主,目前未行保乳手术,而FBC的手术方式较多(χ2=7.720,P=0.021)。结论男性乳腺癌和女性乳腺癌不管从临床病理特点还是手术治疗方式,甚至预后情况均不一致,了解其病理特征是临床治疗的前提。

  • 标签: 乳腺癌 男性 女性 病理特征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根据我院的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均属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当中有1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8例患者中,ⅠE期13例,ⅡE期10例,ⅢE期与ⅣE期5例。经过治疗后,患者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35.71%。结论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因为弥漫性大B细胞,使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蛋白类 腺癌 黏液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大肠癌癌组织及27例癌旁正常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大肠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49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与大肠癌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结论β-catenin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肠癌 &beta -cateni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资料,研究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87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无表达或低表达的患者75例,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作为本次研究的三阴性乳腺癌组,占同期乳腺癌患者总人数的19.38%,其余的312例作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本文通过回顾性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单因素使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计算法,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多因素使用Cox风险模型,以得出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可能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非三阴性乳腺癌的Ⅰ、Ⅱ期比例大于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Ⅲ、Ⅳ期比例大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类型都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三阴性乳腺癌比例大于非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直径<5cm为大多数,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大于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均高于三阴性乳腺癌。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瘤栓、N分期、T分期以及TNM分期是影响TNBC预后的主要因素;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NB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较差,生存率低,淋巴结状况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影响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例共203例,根据其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例研究对象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Basal-like型、HER-2过度表达型分别占52.2%、16.3%、16.3%、15.3%。各分子亚型之间在发病年龄与绝经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较其它两种类型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这提示了不同分子亚型在预后及治疗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开展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OBC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320例非OBC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72例均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乳腺内可疑病灶检出率为71.4%,高于钼靶X线摄影的53.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P=0.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CK7、CK20和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7%和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和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临床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OBC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联合免疫组化更有利于O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BC的ER、PR阳性率低,改良根治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的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的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的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的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肿瘤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的细胞病理诊断的细胞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收治的20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将检测结果的确诊率与临床病例对照,计算符合率。结果20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5%。临床诊断淋巴结核61例,符合率为95.3%。临床确诊淋巴结炎107例,符合率为94.7%。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8例,符合率为100%。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临床上未检出,产生误诊。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病理诊断对于临床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颈部淋巴结 穿刺 细胞特征
  • 简介:摘要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adenoma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回顾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并经病理证实SA69例。男51例,女18例。腹痛38例(55.1%),腹泻29例(42.0),便血2例(3.8%)。病变位于直肠20例、乙状结肠21例、直乙交界处1例、横结肠13例、降结肠8例、回盲部5例、升结肠3例;多发2例。69例中广基锯齿状息肉42例(60.9%);非广基锯齿状腺瘤27例(39.1%);伴腺上皮异型增生1例;癌变2例。SA少见,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对SA进行确切分类,利于对SA的研究。

  • 标签: SA 结肠镜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