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理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的结果,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和瘢痕防治动态方案的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对病理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瘢痕的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病理性 生物学特性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乳头溢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乳头溢液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病理黄疸的原因。方法对258例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主要原因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因素等,分别占到46.90%、31.78%及7.36%。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不同病理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在不同病理质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结果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55例为良性,22例为恶性;其中良性和恶性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2.73%(51/55)、90.91%(20/22)。结论经过相关试验得知超声诊断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而且诊断结果准确,以便于医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不同病理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近视患者中常见心理状态,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理近视患者108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加以分析,以此提升治疗策略。结果病理学近视患者主要以失望、悲观、焦虑、孤独、紧张、抑郁为常见的心理状态。结论病理近视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在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心理状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理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黄疸患儿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和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理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干预 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病理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胆红素下降值和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黄疸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茵栀黄颗粒 小儿病理性黄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病理疼痛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及其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病理疼痛患者80例和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血清BDNF、5—HT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疾病组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当中的BDNF和5—HT血清浓度无相关性,但是在健康组当中两者呈现正相关;疾病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DNF在神经病理疼痛疾病的发生当中有一定的生化机制作用。神经病理疼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但是主要表现在疼痛感所导致的继发性状态,和神经病理疼痛的生化机制无明显关联性。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mdash 羟色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病理黄疸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提供护理参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好于常规组。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减少了症状改善时间,提升了治疗质量,护理满意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病理黄疸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50例病理黄疸患儿作为这次分析的对象,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病理黄疸患儿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黄疸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病理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分组的依据;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抚触护理、喂养护理、扩肛处理、皮肤护理、光疗护理、预防感染和脱水;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1、2、3、4、5d的黄疸指数,并以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作为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干预3、4、5d,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理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于促进黄疸消退、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护理干预 黄疸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比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的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理黄疸新生儿163例,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和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以及对接受治疗收到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发现,胆红素功能过低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因胆红素含量过多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95%,因胆汁排放异常而致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对于新生儿病理黄疸这一疾病,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送医,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治愈率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同时不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92例新生儿病理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病原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结果经分析,392例病理黄疸新生儿中,150例由围生因素引起,112例由感染引起,59例由母乳性黄疸引起,39例由新生儿溶血病引起,20例由多因素引起,12例病因尚不明确。对所有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354例。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病因多且复杂,通过切实做好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黄疸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外洗及抚触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出生治疗的64例病理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儿分组后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中药外洗及抚触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97%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的83.87%,P<0.05;观察组的黄疸的平均消失时间为7.9±1.4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7±2.1d,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理黄疸新生儿在采用蓝光照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外洗及抚触可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外洗 抚触 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慢性神经病理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慢性神经病理疼痛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时间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结论时间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还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和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时间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的临床疗效,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14年 2月 -2016年 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76例神经病理疼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缓解度为 84.2%,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 60.5%,观察组患者的缓解度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分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及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疾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病理黄疸新生儿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组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茵栀黄颗粒治疗的观察组38例,持续治疗7d。治疗7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TBA、TBI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可提升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治疗效果,优化血清黄疸相关指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茵栀黄颗粒 总胆红素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