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能够影响早产的各种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我院90例早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前置胎盘、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胎膜早破、感染等。结论针对各类早产人群和早产高危患者,实施早期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治疗、加强高危患者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早产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生率。

  • 标签: 分娩 早产/病因学 分娩 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羔羊肺炎是一种感染频率较高的羔羊疾病,会影响羔羊的正常生长,如果疾病在羊群中大范围扩散,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如果羔羊在患肺炎的同时感染了其他疾病,将会增加羔羊的死亡率。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羔羊肺炎,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更是要对羔羊进行科学管护,对于感染肺炎的羔羊,需要了解患有羔羊肺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冬春季羔羊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保证羔羊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冬春季 羔羊肺炎 发病原因 羊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1月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院内感染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1株(65.9%),革兰阳性球菌36株(29.2%),真菌6株(4.9%)。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多见,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对主要的革三阴性菌有效;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基层医院ICU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MRSA为第二位的病原菌。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分析近一年来幼儿脱甲病患者增多的原因。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微量元素测定等情况判断造成本区域短时脱甲病增多的原因,分析手足口病与幼儿脱甲病之间是否有关联性。

  • 标签: 脱甲病 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阑尾炎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阑尾炎患儿进脓液涂片及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0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118株,占84.29%,而其中大肠埃希菌90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13.57%,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其次为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真菌3株,占2.14%。混合感染10例。结论儿童阑尾炎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医师应对阑尾炎患儿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实验,并特别关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MRSA的病例。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小儿 阑尾炎 病原菌 药敏分析
  • 简介:耐药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对结核控制规程的实现构成严重的威胁。据估计全球目前已有5000万以上人受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WHO估计当今约2/3患者处于发生耐药病例的危险之中。现将本院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105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原因作一分析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病因 药敏试验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了解该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肠道门诊诊治的急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状况.结果急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属,阳性率分别为6.05%和0.67%,其中未成年组的阳性率在两种细菌中分别达14.28%和1.06%,远高于成年组及老年组;在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各占75.1%和22.81%;两组病原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氯霉素都高度耐药,对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好.结论志贺菌属是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沙门菌属;两种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氯霉素耐药率都较高,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

  • 标签: 急性腹泻 病原菌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便病原菌的检验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观察比较不同病原菌的检出率。结果通过对148例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共检测出志贺菌属共65例,检出率为43.92%,该菌属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属检出率为14.86%,且这两种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样本检出的其他病原菌主要有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邻单胞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结论造成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进行腹泻病原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致病菌进行检测,还需要充分重视条件致病菌,从而更好的指导腹泻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腹泻便 病原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浅部真菌的致病原菌、菌种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浅部真菌患者标本共958份,对其进行镜检和培养阳性分析。结果浅部真菌引起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8种,女性甲真菌病和足癣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而花斑糠疹和股癣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体癣和花斑糠疹外,其余6种6种浅部真菌病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部真菌致病菌种从多到少依次为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念珠菌、许兰黄癣菌、断发毛癣菌和曲霉、絮状表皮菌。结论在本地区中,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疾病是体癣,主要的致病病原菌是毛癣菌,且须癣毛癣菌为第一致病菌,部分浅部真菌病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上分布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浅部真菌 病原菌 分析
  • 简介:摘要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极易误诊和漏诊,是临床和实验室的共同关注点。本文拟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免疫受损患者肺炎的病原学检查、病原谱、注意事项、报告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炎 病原 病原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25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宫腔手术史(以人工流产术为主)、盆腔炎及异位妊娠史是引起异位妊娠发病的重要因素。结论异位妊娠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与宫腔手术史、盆腔炎、IUD放置等多种因素呈明显相关性,通过加强对妇女的性健康教育,指导避孕措施,及时治疗盆腔炎症,医疗人员减少剖宫产率,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增强无菌操作观念等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 标签: 异位妊娠 发病率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的病原检验结果,以期为儿童腹泻的病原分析提出治疗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468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病原检验结果。结果本组468例患儿中,病原菌感染性腹泻295例,占63.03%;非病原菌感染性腹泻173例,占36.97%。在病原菌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感染211例,占45.09%;其中,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82例,占38.89%;单纯腺病毒感染18例,占3.85%;轮状病毒合并腺病毒感染11例,占2.35%;细菌感染84例,占17.95%;其中,沙门菌感染最为多见17例,占8.33%。结论病毒是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次要病原菌为细菌感染。因此,要根据检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患儿尽早的康复。

  • 标签: 儿童腹泻 临床检验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检测了104例患者五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4例均为1995年住院、排除慢性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其中男89例,女15例。年龄5月~71岁,平均38.9±12.5岁。诊断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二、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检测了五种肝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重叠感染 病原学分析 肝炎病毒 血清学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前优生三项病原体(弓形虫、风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站接受优生三项检查的孕龄女性3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并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分析,测定血清中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G,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G以及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G的含量,分别计算其阳性率,按照孕妇的年龄段分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孕妇优生三项的感染结果,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弓形虫、风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三项病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均比较低,以风疹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弓形虫和巨细胞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病原体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结果则可见除弓形虫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依旧比较低外,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都比较高,且有巨细胞病毒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风疹病毒高于弓形虫的特点,两两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结果与孕龄女性的年龄无关。结论孕前优生三项的检查,对于弓形虫、风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的预防与及时治疗,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优生三项 病原体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份痰标本共培养出致病细菌292株,阳性率为26.5%,其中阴性杆菌242株,阳性球菌40株,真菌10株。主要分离的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G+菌则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情况严重,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显示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尤其突出,但其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敏感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本组小儿肺炎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肺炎 痰培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的2012株病原菌的种类、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茼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美洛培南敏感性较好,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红霉素敏感性稳定,对其余14种抗生素敏感性呈下降趋势。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应首选去甲万古霉素。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 医院 病原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区域内儿童头癣病原菌感染的具体状况,并分析其药品特征,旨在为儿童的治疗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我院中收入的儿童头癣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头癣患儿进行感染病原分析并对不同病原菌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不同药物的头癣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验检查中,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结果。方法:对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的20例患者(研究组)与非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20例患者(对照组)药敏结果与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革兰阳性菌占比为25.00%,,革兰阴性菌占比75.00%;对照组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0.00%,革兰阴性菌占比70.00%。结论: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者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要低于非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者,其真菌构成比要高于非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者。与此同时,研究组的革兰阴性菌对于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以及头孢噻肟的与革兰阳性菌对于庆大霉素以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菌 分布特点 耐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