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简化对某些难点问题的分析。在阐述“假说-演绎法”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假说-演绎法”思路的教学流程设计,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反思。

  • 标签: 假说-演绎法 噬菌体 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的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的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的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的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眼症的发病原因,提高干眼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对照120例(240只眼)门诊干眼症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对不同的干眼症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全面详细的病史资料,症状及临床检查,能够全面更好的指导干眼症的治疗。

  • 标签: 干眼症 发病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共同组成。因共同肌腱在附着处形成袖套装结构,形如衣袖口,故称肩袖。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探讨肩袖损伤的原因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对肩袖损伤原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肩关节 肩袖损伤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泻患者,对其实施腹泻便病原菌检验,比对不同菌属的检测结果。结果80例患者在对标本予以检测的过程中,50例为志贺菌属,比例计算后为62.5%,30例为沙门菌属,比例经计算后为37.5%,15例为变形菌,比例经计算后为18.75%,5例为溶血孤菌,比例经计算后为6.25%数据间经统计对比统计意义形成。结论产生腹泻的因素较多,在对其实施病原菌检查的过程中,在对致病菌予以检测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条件致病菌,从而对腹泻防治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 标签: 腹泻便 病原菌检验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菌群分布及报阳时间,为实验室病原菌诊断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11月某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血标本,记录血培养报阳时间并将所获得病原菌鉴定至菌种。结果从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1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85%,革兰阴性杆菌占57.32%,真菌占10.83%。培养阳性病原菌及其报阳的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细菌0.50d,非发酵菌0.63d,肠球菌属0.60d,链球菌属0.80d,葡萄球菌属1.01d,真菌1.44d。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报阳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均在4d内仪器阳性报警,大多数病原菌在1d内报阳性。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菌群分布 报阳时间 中位时间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原学,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患者63例,行痰培养,采用血标本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或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儿肺炎病原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白杆菌(40.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6.21%),鲍曼不动杆菌(2.70%),销绿假单胞菌(2.70%),白色链珠菌(2.70%),呼吸道合胞病毒(8.11%).结论我院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3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第4位,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学
  • 简介: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新栽果桑感染的桑椹菌核病为例,重点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侵染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桑椹菌核病 侵染途径 防治措施
  • 简介:禽痛风是一种蛋白质代谢障碍,禽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本文浅析了禽痛风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并提出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禽痛风的发生,旨在为畜牧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禽痛风 病因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采用的一种路面施工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一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加大行人以及车辆行驶的难度,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相关的路面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点,采用合理的措施对其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路面质量 通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室环境消毒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确认。方法对于本次研究,其主要采用的是现场取样的方法对血液透析室环境消毒后的病原菌数量进行检测,了解血液透析室的消毒效果,并对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病原菌检测,其空气中的病原菌清除率达到了87.3%,而对于采用循环风进行净化的透析室,其室内的病原菌清除率达到了98.5%,两种消毒方法之间的病原菌清除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两种消毒方法,其中的循环风空气净化装置在进行病原菌清除的过程中,其效果要明显优于紫外线照射细菌清除方法,且该方法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透析后感染问题的出现。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空气消毒 表面消毒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治疗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健康体检发现的龋齿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发病原因,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爱吃甜食的儿童患上龋齿的几率要比不爱吃甜食的儿童患上龋齿的几率大41.38%,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刷牙的儿童患龋率要比睡前不刷牙的儿童患龋率小59.53%,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有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爱吃甜食、睡前不刷牙,因此,应该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口腔,及早的对龋齿的发生进行预防。

  • 标签: 儿童龋齿 病症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感冒是一种四季都十分常见的外感疾病,特别是在春季与冬季十分多见。绝大部分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药物,部分患者感冒后吃了较多药物,但病症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辩证用药。在生活中,因为人们在感冒病症产生后,不能及时判断感冒的类型,不能采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极易对病情治疗造成延误,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以此促使治愈率的显著提高,使病程有效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风寒感染 风热感染 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与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以入院后48h内接受手术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48h后接受手术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本次研究68例患者中,发病原因主要为粘连性肠梗阻(41.18%)、嵌顿疝(22.06%),此外还与肠扭转(10.29%)、肠套叠(13.24%)和肠系膜血管栓塞(4.41%)以及胆石(2.94%)、粪石(2.94%)等有关,但比例较小;经不同时机手术后,在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中,以粘连及恶性肿瘤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根据患者病情与诊断实施早期及时手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发病原因 治疗时机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道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道路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提升道路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文本主要从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详细的阐述了现今市政道路质量工程的通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完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市政道路工程 质量通病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以便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婴幼儿腹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教学医院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3 月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 160 例,对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腹泻的婴幼儿 121 例,占总例数的 75.63% ;患儿因痢疾而出现腹泻症状的婴幼儿有 37 例,占总例数的 23.13% ;其他并不十分明确的原因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有 2 例,占总例数的 1.25% 。在 160 例患儿中,年龄< 6 个月的有 30 例,年龄在 6 个月 ~3 岁的有 109 例,年龄在 3~6 岁的有 21 例,将不同年龄段患儿检测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通过对婴幼儿腹泻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得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且婴幼儿的主要发病年龄在

  • 标签: 婴幼儿 病原微生物检验 轮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哨点医院致病性弧菌腹泻及优势菌型的耐药及食品和水样中存在致病性弧菌情况。方法区级公共卫生机构选择辖区内2个医院作为主动监测哨点,甄别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定义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弧菌培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再采集辖区内的食品和水样进行致病性弧菌培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2014~2015年,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1147份腹泻标本,分离致病性弧菌98株(阳性率为8.5%);检测水产品240件,分离致病性弧菌68株(阳性率为28.3%);检测水样480件,分离致病性弧菌37株(阳性率为7.7%),最常见当属副溶血性弧菌、溶澡弧菌和气单胞菌;所有致病性弧菌病例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0.91;副溶血性弧菌病例均以21~60岁(82.7%)和60岁以上(14.7%)年龄组为高发年龄、且病例株和食品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率一样均100%,对四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差异在10%左右。病例株和食品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西、头孢呋辛的敏感率差异较大,病例株分别为80%、85%、61%、35%;而食品株分别为100%、100%、89%、86%。结论腹泻病人与环境中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相关关系并具有季节性差异,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对控制食源性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致病性弧菌腹泻 耐药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