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铸造企业每天都无可避免的面对因电焊、打磨、熔炼以及碳刨岗位引起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高温的危害。而对于这些危害的处理及防范,因诸多企业除尘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老化陈旧、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以致企业在控制粉尘、噪音处理等方面不理想。对此,为避免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对企业员工身体造成伤害,企业需高度重视、保证各类除尘排毒等防范设施的有效运行。

  • 标签: 铸造企业 职业病危害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养羊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项目,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本地养羊规模越来越大,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养殖过程中,羊寄生虫病时有发生,羊寄生虫病是养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种类多,传播范围广,隐蔽性强。本文对养羊过程中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羊养殖效率。

  • 标签: 羊养殖 寄生虫病 危害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职业病危,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 标签: 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 劳保用品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风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因素,检测、研究并分析危害程度,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风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职业病危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 电工接触接触噪声强度LEX.8h=60.1dB(A),属于非噪声作业岗位;电工接触工频电场强度符合限值要求。结论 定期对35kV开关室六氟化硫/氧浓度一体化报警装置的检维修,确保有效运行。

  • 标签: 风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 简介:摘要: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陕西某化工企业工作场所开展了职业病危因素检测和分析,明确了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因素,并对该企业给出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建议。

  • 标签: 化工,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因素,噪声
  • 简介: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民航员工职业病危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噪声、放射性因素、有害气体、不良体位、职业应激、倒班疲劳等多种职业病危因素对民航员工健康的影响。针对民航员工职业病危因素特点及对健康的影响进行描述,以期对民航相关单位管理人员控制职业病危因素提供依据,民航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管理。

  • 标签: 职业病 民航 职业危害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风力发电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对策及建议。方案 采用现场检测、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某风力发电企业作业人员接触噪声、工频电场强度符合限值要求。结论 某风力发电企业应当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对应急救援设施进行检维修。

  • 标签: 风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生物因素职业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对相关职业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职业防护不当导致的医务人员感染也给存在生物性危害的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为进一步开展生物性职业危害问题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农、林、牧、渔业等多种行业的生物性职业病危因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个方面提出深入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生物性职业危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职业卫生 卫生工程 生物危害因素 职业暴露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病理科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甲醛情况及防护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选择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病理科作业场所和52名医技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病理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分布、工程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并对工作场所甲醛、二甲苯及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苯和甲醛的检出率为82.1%(23/28),各作业点二甲苯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个取材岗的甲醛检测结果超标,超标率为14.3%(2/14),各侧局部吸风装置及通风柜控制风速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加强医院病理科对职业病危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技人员职业病发生。

  • 标签: 职业病 甲醛 二甲苯 风速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某大型制药企业2016-2019年职业病危因素检测结果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某大型制药企业产生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及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该制药企业固体制剂制造和非固体制剂制造以及实验室分析等工序化学危害因素共检测126个点,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2016-2019年噪声超标率依次为19.4、25.4、19.2、18.0,2019年最高,为25.4%。结论 该企业工艺先进,采取了适宜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的控制了毒物逸散,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率为0;噪声操作作业多为劳动者手工作业,超标点较多,但超标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 标签: 制药 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工艺过程进行职业病危因素辨识,分析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改善作业环境、预防与控制职业病以及制定相关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机械制造,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公司水泥配制项目职业病危因素,分析职业病危防护措施,提出职业病防控措施的优化建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检查表分析法对职业病危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水泥配置项目过程中,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因素包括:四项工序,分别为:原料工序(配料岗);烧成工序(粘土破碎岗、烧成岗、窑巡检岗、煤巡检岗);成品工序(巡检岗);包装工序(包装岗、熟料发放岗);职业病危因素检测结果:噪声接触岗位中有5个岗位超标,分别为:立磨岗、烧成岗、煤磨岗、粉磨岗、熟料输送岗;粉尘接触点中有5个点位超标,分别为:砂页岩转运、砂页岩破碎、砂岩配料库、水泥包装库、水泥装车。结论:职业病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公认的,在水泥配制项目实施中,应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标准限值,保证职业病危险因素处于安全水平内,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 标签: 水泥配制项目 职业病 危害因素 优化措施
  • 作者: 郝佳滨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2-20
  • 出处:《导报》2021年16期
  • 机构:大庆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 163316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危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分析。方法 总结既往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发生因素,并对医院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并制定相应防护控制措施,同时于2021年8月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大庆惠仁肿瘤医院 DiscoveryRT CT机及周围相关配套操作室与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以明确放射防护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结果 机房周围放射防护检测实测结果全部在验收要求范围内,CT机质量控制状态检测结果全部在评价标准内。结论 加强对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危放射防护控制可确保工作安全性,避免并降低职业病的发生,使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得以保障,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

  • 标签: CT诊断项目 职业病 危害 放射防护控制
  • 简介:摘要:在我国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备受重视和规范的形势下,各行业、企业积极落实政策,主动分析、总结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本文从保护焊接劳动者者职业健康

  • 标签: 焊接设备 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 防护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化工化学库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对策。方案 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类比企业化工化学库作业人员接触毒物浓度符合限值要求。结论 该项目属于 “其他仓储业”,为职业病危较重的建设项目。

  • 标签: 化工化学库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病危及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本医院自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发生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事件共30例,分析其职业病危因素及防控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病危因素有生物性因素(5.00%)、化学性因素(30.00%)、物理性因素(45.00%)、社会生理因素(20.00%)。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病危因素有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及社会生理因素,应健全防护制度,落实监督机制,确保护理人员生命安全。

  • 标签: 综合医院 护理人员 职业病 危害因素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危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分析。方法 总结既往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发生因素,并对医院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并制定相应防护控制措施,同时于2021年8月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大庆惠仁肿瘤医院 DiscoveryRT CT机及周围相关配套操作室与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以明确放射防护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结果 机房周围放射防护检测实测结果全部在验收要求范围内,CT机质量控制状态检测结果全部在评价标准内。结论 加强对医院CT诊断项目职业病危放射防护控制可确保工作安全性,避免并降低职业病的发生,使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得以保障,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

  • 标签: CT诊断项目 职业病 危害 放射防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750 kV超高压变电站主要职业病危现状。方法于2019年7月,通过对变电站1、变电站2、变电站3、变电站4、变电站5、变电站6和变电站7等750 kV超高压变电站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作业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六氟化硫水平、工频电场及噪声强度。结果7座750 kV超高压变电站的358个六氟化硫检测点结果合格率为100.0%;工频电场8 h时间加权平均值结果合格率为100.0%,847个工频电场检测点中,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为64.3%,不同变电站和巡检区域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52、50.86,P<0.01);其中断路器巡检区域工频电场超标率最高(94.4%,34/36)。7座变电站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41.1~79.7 dB(A),合格率为100.0%。结论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运维工接触的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母线、开关等巡检区域存在较高的工频电场辐射,应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选型、选用机器人巡检、调整巡检时间,以降低变电站运维工工频电场接触强度。

  • 标签: 职业暴露 六氟化硫 工频电场 噪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最大值为24.23 mg/m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值为10.60 mg/m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CSTE最大值为0.879 mg/m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CTWA最大值为0.175 mg/m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CTWA最大值为70.40 mg/m3,超标率为3.6%(1/28)。4 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 048)和4.51%(51/1 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暴露 汽车制造企业 电焊烟尘 锰及其化合物 苯,甲苯,二甲苯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