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甲状腺微粒抗体及B超在产后甲状腺炎病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80名产后甲状腺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24个月的回访,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每1-2个月对患者的TM产后甲状腺炎b、FT3、FT4、TSH进行检查,每2-4个月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上述患者的TM产后甲状腺炎b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升高情况,在回访结束时,研究人员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B组,分别代表了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减组。这两组患者的TM产后甲状腺炎b水平都在产后5-8个月期间达到最大值,但是之后B组患者的TM产后甲状腺炎b水平却一直未能达到正常,明显超过了A组患者(p<0.05)。B超回声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为局限性、弥漫性,患者的阳性率也在产后5-8个月之后出现了最大值,在回访的整个过程中,两组患者的阳性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TM产后甲状腺炎b水平对诊断产后甲状腺炎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B超低回声改变与产后甲状腺炎预后并没有关系,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B超 产后甲状腺炎 意义
  • 简介:目的: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桥本甲状腺病30例,其他甲状腺病100例(患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进行了血清TGAb、TMAb测定并作比较。结果:①TGAb、TMAb血清测定水平(%)桥本组(49.8±9.9、36.8±7.7);其他甲状腺病组(14.5±5.6、8.9±5.2)与正常组的(7.4±4.5、5.8±4.6)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按TGAb>30%;TMAb>15%定为阳性,30例桥本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28例(93.3%);TMAb阳性29例(96.7%);二项阳性27例(90%)。100例其他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1例(1%);TMAb阳性12例(12%),无两者同时阳性。正常组两项抗体均阴性。结论:血清TGAb、TMAb联合测定对鉴别桥本与其他甲状腺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微粒抗体 桥本甲状腺病 诊断 放射免疫方法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情况。方法先进行酶促动力学参数实验,计算出酶促动力学参数;再检测CYP450亚酶专属性抑制剂对黄连碱代谢的影响,推测参与黄连碱代谢的CYP酶亚型,最终推断代谢产物结构。结果在人肝微粒中黄连碱代谢的米氏常数Km为6.8027μmol/L,最大代谢速率为Vmax=0.5476nmol/(mgprotein·min),肝清除率为CLint=0.008ml/(mg·min)。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黄连碱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产物是黄连碱丢失一个亚甲基结构。结论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可能参与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黄连碱的代谢产物为脱亚甲基黄连碱。

  • 标签: 黄连碱人肝微粒体代谢酶促动力学亚甲基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环氧化物水解酶(mEH)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blot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组织、90例膀胱癌组织中mEH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mEH的表达,但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织中mEH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31.11%,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5%(P〈0.05),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EH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为膀胱癌的良、恶性分析及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mEH 膀胱肿瘤 临床病理分期 免疫组化
  • 简介:为了弄清鱼类肝脏微粒细胞色素P450s(CYPs)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别,选用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篮鳃太阳鱼Leponusmacrohirus四种鱼作为受试生物,选用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三种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作为受试药剂,以外源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率为指标,在离状态下间接测量了杀虫剂活化代谢物的相对生成量.离试验表明,对于对硫磷,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为: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太阳鱼(p〈0.05),最高的麦穗鱼和最低的太阳鱼之间相差10.0倍;对于马拉硫磷和毒死蜱,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均为:剑尾鱼〉太阳鱼〉斑马鱼、麦穗鱼(p〈0.05),最高的剑尾鱼和最低的麦穗鱼之间的分别相差66.9和137倍.毒性测定表明,对于对硫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四种鱼96hLC50之间的最大差别分别是45、18和77倍.对马拉硫磷而言,96hLC50的种间差异特征与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种间差异特征比较吻合,而对于对硫磷和毒死蜱而言,两者之间的吻合度较低.研究证实了肝脏CYP在活化硫代磷酸酯杀虫剂方面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同时也证实仅以活化代谢物的离生成量这一指标来衡量鱼类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其结论可能会较大幅度地偏离生测结果.尽管如此,本研究证实在所测的鱼类当中,斑马鱼属于CYP活性较低的鱼种,而这一特性很可能是造成斑马鱼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偏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对硫磷 马拉硫磷 毒死蜱 脱硫代谢 LC50 细胞色素P450
  • 简介:目的:FB2是新型Abl/Scr双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研究选择大鼠和人肝微粒体外温孵系统,应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抑制剂法,探讨参与FB2代谢的主要CYP450s以及FB2对CYP450s的抑制作用。

  • 标签: CYP450同工酶 人肝微粒体 相互作用 大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YP450s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酶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背景:微粒前列腺素 E合酶 -1是 PGE2生物合成的终端合酶, PGE2是最主要的前列腺素,参与炎症、疼痛、发热和癌症。目的:综述 mPGES-1的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内容: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和 COX-2抑制剂相比, mPGES-1抑制剂既能发挥抗炎和减轻疼痛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胃肠道的并发症及心血管的不良事件。趋向: mPGES-1抑制剂因较高效能,副作用较小,将是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另一研究方向。

  • 标签: 微粒体前列腺素 E合酶 -1 mPGES-1抑制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
  • 简介:研究地西泮、苯巴比妥、普萘洛尔和西咪替丁对地西泮氧化代谢的影响及其药酶蛋白的初步分析,应用HPL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测定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并对大鼠肝微粒和酶蛋白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地西泮,普萘洛尔和西咪替丁使肝微粒中P-450含量明显降低,地西泮和普萘洛尔明显抑制地西泮C3-羟化活性,大剂量普萘洛尔尚能抑制地西泮N-脱甲基,苯巴比妥明显诱导P-450生成,增强地西泮N-脱甲基和C3-羟化酶活性及分子量为51,000和59,000的电泳蛋白带,而地西泮,普萘洛尔则呈抑制作用,并发现,地西泮N-脱甲基酶活性和分子量为59,000蛋白含量呈线性相关(P<0.05),而C3-羟化酶活性则与51,000蛋白含量呈线性相关(P<0.01),因此地西泮C3-羟化代谢可能与51,000的P-450酶蛋白有关,而N-脱甲基代谢则可能与59,000的P-450酶蛋白有关。

  • 标签: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普萘洛尔 西咪替丁 大鼠 肝微粒体
  • 简介:川阿格雷是基于传统中药机制,运用现代技术合成的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态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的循环障碍疾病,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而药物的代谢特性是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CYP450酶可被药物等外源物诱导和抑制,导致其含量和活性的改变,从而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动力

  • 标签: 川阿格雷 肝微粒体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环氧化物水解酶编码基因EPHX1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枪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Statal2.0软件以不同合并模型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及其95%可信f)(间(CI)。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EPHX1337T〉C多态位点的共8个研究,累计病例584例,对照98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CYST)的OR值为1.47(95%CI=1.26~1.72,P〈0.001);纯合子比较模型(CCvsTT)的OR值为1.88(95%CI=1.40~2.52,P〈0.001);隐性模型(CCVvsCT/TT)的OR值为1.73(95%CI=1.36~2.21,P〈0.001)。EPHX1416A〉G多态位点共6项研究,累计病例432例,对照69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GVSA)的OR值为0.75(95%CI:0.59~0.95,P=0.018)。结论EPHX1337T〉C多态位点CC基因型与HCC易感性升高有关;416A〉G多态位点等位基凶G可能降低HCC易感性,为保护基因型。

  • 标签: 肝肿瘤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遗传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方法我院核医学科门诊2011年5~12月诊断为SAT病人127例,男15例,女112例。结果SAT患者均TRAb正常,TGAb与TPOAb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对SAT患者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6~2022.4期间我地区各部所收治的患者个血清标本为例,采用CLIA即磁微粒发光法、TPPA即梅毒螺旋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验,以TPPA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对CLIA检测特异度与敏感度统计。结果: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检测法的特异度为,敏感度为。结论:在检测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中检测法的有着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 标签: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检测
  • 简介:在细胞色素P4502B(CYP2B)和细胞色素P4503A(CYP3A)诱导剂苯巴比妥(PB)诱导的大鼠肝微粒内,左旋吡喹酮((-)-PZQ)代谢生成D环一羟化物(RingD-OH)和A环一羟化物(RingA-OH);右旋吡喹酮((+)-PZQ)代谢生成RingD-OH,B环一羟化物(RingB-OH)和RingA-OH。用CYP2B特异抑制剂苯海拉明(DPH)和CYP3A特异抑制剂三乙酰竹桃霉素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3A 立体选择性 吡喹酮 大鼠肝微粒体 对映异构体 羟化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9月1月至2020年8月我院就诊的12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依据疾病种类将其分为A组(n=43,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B组(n=40,甲减)、C组(n=38,桥本甲状腺炎),同期选择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TPOAb、TGAb)检查,比较各组TSH、TRAb、TPOAb、TGAb水平。结果:A组TSH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炎患者(A组)39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B组)39例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患者(C组)39例,再选择同期进行正常体验人群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SH、TPOAb、TGAb和TRAb水平情况。结果C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B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B、C组TPOAb、TG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组TRAb水平高于A、B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特异性指标主要为TSH水平,TRAb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效果显著,而TPOAb、TGAb诊断甲状腺疾病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采取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各30例,分别最为实验Ⅰ、Ⅱ组,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另外再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验,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Ⅰ组的TRAb水平高于实验Ⅱ组,实验Ⅱ组的TGAb、TPOAb水平高于实验Ⅰ组,且实验两组的TRAb、TGAb、TPOA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验可用来诊断甲状腺疾病,对于以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方法:以检验科梅毒抗体检测标本1000份为观察对象,CMIA进行标本筛查,观察梅毒抗体阳性者年龄与性别等分布情况,并观察不同定量区间检测结果。结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性别分布方面以女性居高,在年龄分布方面>60岁较高;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灰区范围0.7-4.0间,此区间内梅毒抗体与TPPA符合率为90.00%。结论:CMIA检测梅毒抗体操作简单,且精准度较高,对于阳性患者给予TPPA复检可进一步提升准确性。

  • 标签: 梅毒抗体 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