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科临床单一用药的指导原则曾影响着几代人的用药理念,早期的一些指导手册还将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视为畏途。曾几何时,精神科药物联用的显著疗效为一些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带来转机,尽管单一用药仍是临床治疗的主流,但联合用药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逐渐占据半壁江山之势。本文对我院精神科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单一用药 联合用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通过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状况的调查,了解精神病的治疗状况。 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精神卫生中心2019--2023年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金额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金额、使用频度(DDDs) 逐年增加;疾病治疗比例, 抗抑郁症治疗逐年上升、抗精神病逐年下降 ,抗焦虑、抗躁狂、抗癫痫相对平稳。 结论:进行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整体呈上升趋势 ,但治疗比例不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加快新一代精神药物的研发和产品国产化有利于提高治疗比例 ,控制疾病发生,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 标签: [] 精神病 药物疗法 药物使用频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及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方法就36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人,对照组未实施干预管理,对研究组给予干预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药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结分析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对比分析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结果老年患者普遍服用多种药物。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用药过度情况。研究组在用药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诸多错误与误区,如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药品的误服与漏服、用药与饮食的不合理搭配以及各类媒体广告药的私自滥用等,加强用药干预管理能够明显改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提高药品疗效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用药状况 用药干预管理 效果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状况及合理用药的方法,从而为相关临床用药及研究等提供支持。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到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心卫生院就诊并接受相关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40例。分析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主要包括药物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金额等),并进一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结果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回顾性分析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其使用的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25g*30片)、格列美脲片(1mg*20g)两种药物均为口服用药。其中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使用数量最多,侧面反应该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是本院治疗2型糖尿病所使用的最普遍药物。结论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用于此类疾病治疗的药物品种较多,对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为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有效保持患者的血糖平稳,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2型糖尿病 用药状况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老年人群是健康高危人群,分析其用药咨询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数据库查询,电话及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随机调查老年人群(60岁以上)疾病谱,以及分析老年人群合理用药咨询记录资料。结果发现,309名老年人中疾病谱前四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病50.8%,高血脂症33.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23.6%,心脏病21.1%。咨询与药物相关的疾病以高血压占首位,其次为高脂血症(25.2%)。咨询者大多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咨询相关药物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多见,合理用药内容以长期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比例较高。结论老年人群慢性病比例高,其合理用药知识匮乏,多渠道开展社区合理用药健康宣教干预,大力倡导合理用药促进社区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参考。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为时限,随机抽取我院453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医嘱并对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患者共计使用抗生素507例次,涉及药品10类43种,使用构成比居前三位药品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9.78%)、青霉素类(20.92%)、大环内酯类(18.37%)。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89.40%),个人平均使用药品数(1.12±0.40)种,剂型多为注射剂(83.0%),给药时间普遍≤7天,主要用于治疗(81.67%),经验用药居多(62.91%)。处方点评示,抗生素使用合理率82.12%,不合理用药中,构成比占前三位的不合理类型依次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5.81%)、诊断与用药不符(24.73%)、药品选择不适宜(15.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复杂,患者用药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有待加强管理,以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生素 使用状况 合理用药
  • 简介:临床68例有效病案证实:诊病时凡望诊发现上唇人中右侧出现单发丘、疱疹的女性患者予以泻右手厥阴内关穴,其相应病症均可得到明显缓解.究其原因:上唇人中右侧单发丘、疱疹是心火客邪留滞阳明经脉的外在表现.而阳明经脉邪气实,又可引起邪气在三阳经脉的传变,因此,根据其传变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 标签: 超说明书用药 用药条件 用药规程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准确合理有效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本院门、急诊麻醉处方387张,并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药频率最高,为59.69%;急诊科处方276张,门诊外科45张,门诊内科166张。结论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麻醉药品用药及管理的发展趋势,用药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处方分析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静配中心员工管理制度以及人文关怀政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职的300名医护人员,对该300名医护人员的焦虑状况以及产生焦虑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自我评分普遍在40至92分之间,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有38.35%的护理人员没有明显的焦虑状况出现,其中有40.33%的护理人员出现轻度焦虑状况,有14.13%的医护人员有中度焦虑状况,有7.18%的医护人员存在重度焦虑状况。且研究结果发现焦虑状况与医护人员年龄,工作年限,性格,职称等因素具有显著关联性。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存在焦虑状况概率较高,且与年龄,工作年限,心理状态等因素具有关联性,医院应当根据相关关联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人员 焦虑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呼吸科 用药护理中断 调查与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徐州市村卫生室用药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徐州市某镇16个村卫生室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的处方。将处方所有内容录入Excel表,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每张处方平均药品品种数6.0;抗菌药物使用率87%;静脉给药率99%;抗菌药物与激素联用的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7.8%;抗菌药物联合激素和抗病毒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29.5%。结论:存在单张处方药品数量过多、给药途径不当、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药等问题。对不适当联合用药、不适当配伍等问题,应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村卫生室 用药状况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炎、胃溃疡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96例胃溃疡、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评估,将患者分为不合理组(31例)与合理组(65例),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具体表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患者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配伍不当、药物选取不当、药物使用剂量错误、重复用药几个方面,其中配伍不当、药物选取不当发生率较高。②合理组总有效率为96.92%,不合理组总有效率为61.2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胃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疾病复发率,临床医师必须在明确药理机制的条件下,实现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胃炎 胃溃疡 不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35-01
  • 简介: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随访前后血压变化及用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锦园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共178人进行社区综合管理,一年后观察结果。对这178例患者都建立起完善的专用档案,记录他们的身高体重、血压水平、心脑血管病史等。时间频率为每三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用药、血压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培训。一年共4次随访后观察结果。结果基线调查时血压达标率为51.7%,一年随访后血压达标率上升到70.9%,较基线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达标率、治疗率、知晓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变化 用药状况
  • 简介:摘要镇静催眠类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和非苯二氮艹卓类等。20世纪初以来,巴比妥类药物是主要使用的镇静催眠药;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苯二氮艹卓类结构的药物问世,因其成瘾性小,安全范围大,逐渐替代了巴比妥类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出现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新型结构的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镇静催眠药属于精神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使人产生依赖性,故其合理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发展状况 合理用药 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皮肤科喷雾剂外用药物应用情况比较。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0例皮肤科患者进行分析,均应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将其各项情况进行整合。结果:60例患者中使用喷雾剂17例,占比28.33%,其中真菌以及细菌感染应用率最高,分别为38.09%、31.58%,皮炎湿疹以及其他疾病应用占比为12.5%、25.00%。喷雾型副作用为5.88%,其他剂型为11.63%。多数患者认为喷雾剂外用药物疗效较好,并且应用方便。结论:对于皮肤科患者而言,相比其他剂型药物,喷雾剂外用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优,而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喷雾剂外用药物 皮肤科 应用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喷雾剂外用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对2021年1月至12月参与我院皮肤科治疗的463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与问卷调查,统计不同类型皮肤科疾病患者使用喷雾剂外用药物的概率以及使用喷雾剂与其他外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占比。结果:在463例皮肤科疾病患者中,患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炎湿疹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数量分别为55例、266例、103例、32例,其中使用喷雾剂外用药物的患者数量分别为9例、62例、19例、7例,总占比20.95%,使用其他外用药物的患者数量分别为46例、204例、84例、32例,总占比79.05%;使用喷雾剂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为3例(3.09%),明显低于使用其他外用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32例(8.74%),在统计学上有效,P

  • 标签: 皮肤科 喷雾剂 外用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的药物不合理运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变相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卫生资源浪费。为此,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社区基层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然后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 标签: 社区基层医院 临床用药 合理性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