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蓄积数据,利用蓄积——生物扩展因子法估算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的森林生物储量密度.该林业局森林生物储量为2856810.79t,森林(有林地)的平均密度为48.72t/hm2,比全国的平均密度值45.75t/hm2高,但与世界森林平均密度71.5t/hm2相差较大.因此,鹤立林业局森林具有很大的汇潜力.

  • 标签: 蓄积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碳储量 碳密度 碳汇
  • 简介: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贮存库.采用平均标准木法与收获法估算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的3种(南洋杉、番石榴、黄花槐)片林及其毗邻草坪的生物,结果表明:南洋杉平均单株生物为27.52kg,番石榴为48.60k,黄花槐为15.08kg;其中树干是主体,占整株生物的58.0%~69.4%;3种林木的根系生物也较高,占整株生物比例达25%以上,其中黄花槐最高,达到33%;3块草坪生物分别为31.11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21.00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33.07t·hm以(黄花槐毗邻草坪);片林各器官的含量比较接近(除叶在41%左右外),波动范围为45.8%-47.2%,草坪各器官含量较低,波动范围为36.5%~41.3%;3种片林的植被分别为24.69t·hm^-2(南洋杉)、38.19t·hm^-2(番石榴)、17.71t·hm^-2(黄花槐);3块草坪的植被分别为12.47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8.48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13.21t·hm^-2(黄花槐毗邻草坪).

  • 标签: 城市片林 草坪 生物量 碳贮量 福州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和土壤微生物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物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和微生物生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和微生物生物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0~10cm土壤可溶性有机含量分别为306mg·kg-1、209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的0.71%、0.91%;10~20cm分别为210mg·kg-1、158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的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分别为508mg·kg-1、460mg·kg-1,10~20cm土层微生物生物分别为373mg·kg-1、327mg·kg-1。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微生物生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物生物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米槠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DOC)和微生物生物(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由东南亚一家领先的薄膜制造商A.J.Plast开发的双向拉伸聚酰胺(B0PA)薄膜,采用巴斯夫的Ultramid生物平衡的聚酰胺制成,它来自可再生原料。新薄膜制成的食品包装有助于保持食品质量,因为它提供了良好的氧气、水分和气味屏障,也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因此是理想的包装应用材料,包括真空包装、蒸煮袋、以及用于喜欢的食物如香肠、奶酪和咖喱的冷冲压成型泡罩。

  • 标签: 物量平衡 巴斯夫 BOPA 食品包装 可再生原料 双向拉伸
  • 简介:向杉木人工林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用量黑,以0%(C0)、1%(C1)和5%(C5)添加(质量分数)作为不同处理,通过28d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黑添加对土壤微生物(ymc)和微生物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攘MBC含量变化趋势是前期急剧减少,后期增加,并趋于稳定;黑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MBN含量的减少,并随着黑添加的增加,土壤MBN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除第1d外,黑添加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处理,C5〉C1〉CO.同时,土壤可溶性(DOC)和可溶性氮(DON)含量也因黑的添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

  • 标签: 黑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物生物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 标签: 甘南草地 地上部生物量 遥感 模型
  • 简介:在水杉人工林中选择林分结构、林龄相同的标准地进行调查,按径阶选择8株标准木,测定每株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叶面积和各部分的生物。应用相对生长分析法,通过多元筛选建立了水杉人工林各器官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单株D~2H和叶面积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与生物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单株胸径和生物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高度与含水量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分析林分结构,评价光合生产能力,探讨水杉人工林的生物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水杉人工林 相对生长分析 生物量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论述了森林生物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介绍了常规森林生物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广泛应用于生物估算的遥感模型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遥感技术 生物量估算 遥感信息机理
  • 简介:通过对绿竹林竹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绿竹地上部分秆枝叶生物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秆生物随着竹株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地下部分竹根和竹蔸生物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从各器官生物在不同径阶上的平均值来看,不同年龄绿竹各器官生物的分配比例有一定的差异,各器官生物总平均分配比例排序为秆〉枝〉蔸〉根〉叶。

  • 标签: 绿竹 生物量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为研究玉米种植土壤和无农作物土壤中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元素和氮元素含量的影响,本次试验选择了某农科院的裸地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作为相应的试验对象,根据玉米生长过程采取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的氮元素和元素进行相应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当不施加相应的肥料时,某农科院裸地土壤微生物元素和氮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土壤微生物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1.65mg/kg和22.70mg/kg。通过探究可以明确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土壤微生物生物元素和氮元素含量要比裸地低,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了解施肥种类和施肥,根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的规律合理施肥。

  • 标签: 施肥水平 玉米种植土壤 微生物 碳元素 氮元素
  • 简介:越南学者根据饵料基础——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生物的资料,对其本国水域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估算。南中国海的浮游动物生物估计为1135.2-2172.3万吨,平均为1653.8万吨。底栖动物生物为719.7~1051.3万吨,平为均为885.1万吨。

  • 标签: 生物量 水域 浮游动物 饵料 底栖动物 鱼类资源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0-2011年度“黑土滩”T1、T2样地生物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样地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rtsGriseb.)、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和鲜重都呈下降的趋势,H、E和P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年度,T1样地的垂穗披碱草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分别较2010年显著降低了2.61倍、1.21倍和2.06倍(P〈0.05),H、E和P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43.22%、47.77%和19.33%,垂稳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和总鲜重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51.38%、10%、26.21%和12.16%。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并不能显著改善“黑土滩”的群落结构,优良牧草并未显著增加。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 简介:通过对10年生厚朴人工林不同萌芽条单株的树高、胸径与树皮生物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个萌芽条单株不利于树高生长,也影响整个林分的林相;多个萌芽条单株不利于胸径生长,影响到树皮厚度、树皮中的内含物质和药用价值;单株树皮鲜生物随着萌芽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与该林分尚处于幼林阶段、个体间竞争还不激烈有关。厚朴是以树皮厚度、产量和药用价值为经营目标,应在幼林阶段尽早除掉萌芽条,培育生长粗壮的单株。

  • 标签: 凹叶厚朴 萌芽条数 树皮 生物量
  • 简介:以杉木人工林单木树根生物为因变量,胸径、树高为辅助变量,拟合了18个回归方程。选择相关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和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方程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杉木人工林树根生物模型,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杉木 生物量 树根 模型
  • 简介:细根在城市绿地地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采用土芯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对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城市绿地的细根现存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的细根生物在1.15~2.60t/hm^2之间,低于草坪的细根生物(1.34~4.45t/hm^2),总体上也低于多数亚热带天然森林的细根生物.2)细根垂直分布总体规律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城市草坪上层细根生物与下层细根生物差异大于城市片林.城市草坪土壤中79%的细根集中于表层土壤(0—10cm),10~40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仅占20%,而各城市片林中仅有50%左右的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cm,10~30cm深度的土层中的细根生物占30%,40~60cm的土层都仍有20%的细根存在.3)采用细根长度、直径建立双因素模型,对城市绿地细根生物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但城市片林的模型拟合效果(R^2〉0.85)优于城市草坪(R^2为0.59~0.79).鉴于草坪具有可观的细根生物,其对城市土壤地下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引入其他变量优化其细根拟合模型.

  • 标签: 城市草坪 城市片林 细根生物量 细根直径 细根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