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笔者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球后视神经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针刺 球后视神经炎
  • 简介:自Nettleship(1884)[1]首次报告了视神经(ON)的临床特征以来,它已成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了有效地治疗ON,努力寻找其病源。为同一目的,我们对1980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108例ON患者做一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引起ON的不同病因,力求从临床角度对ON病因有进一步认识。1.临床资料ON患者共108例,184只眼,双眼76例(占70.4%),单眼32例(占29.6%)(右眼12、左眼20)。男性69(占63.9%),女性39(占36.1%)。发病年龄2岁-64岁,平均年龄26.8岁。41岁以上的18例,15岁以下的7例,16-40岁的共83例(占76.9%)。入院时视力0-4.9(0-0.8),平均为3.8

  • 标签: 视神经炎 病因分析 发病年龄 临床资料 视野缩小 临床分析
  • 简介: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神经系统性脱髓鞘疾病通常选择性地侵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髓磷脂,如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ADEM)以及多发性硬化(MS)等,这种特定的侵蚀性具有某种致病原因的意义,说明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的靶抗原。而中枢和周围神经联合受累则极为罕见。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典型GBS,并伴有双视神经及核磁共振证实的急性播散性

  • 标签: 视神经炎 GBS1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免疫反应 大脑白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8岁。入院前一年无明显诱日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入院前一月突感眩晕、左眼视物模糊不清;四肢无力、胸闷、恶心;2天后左眼完全失明。曾于本地某医院按“消渴病”给予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于1992年1月12日转我院。检查;除肥胖外,一般情况无异常.左眼视力光感.左侧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缘稍模糊;

  • 标签: 糖尿病 视神经脊髓炎 并发症 诊断 糖屎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自鼻腔经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外伤10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术前视力无光感3例术后视力无改善,有残余视力7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创伤小,面部无切口疤痕,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方法,患者易接受。对有残余视力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手术治疗,对无光感者手术应慎重。

  • 标签: 视神经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 视神经管减压术 术后视力
  • 简介:本文对72例周围性面神经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分析。根据电生理检测特征,将面神经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型,Ⅱ型面神经轴索损害型,Ⅲ型为混合型。由此说明面神经有二种基本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者,其临床预后较理想,轴索损害型者,其临床恢复慢,易留有后遗症。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维脑路通(venoruton)又称羟乙基芦丁,是一种周围血管扩张药物。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治疗面神经的基础上,加用维脑路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24例,女3例.年龄18~57岁.对照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两组病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

  • 标签: 面神经炎 维脑路通 临床观察 临床疾病 血管扩张药物 诊断依据
  • 简介:目的:建立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I)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I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间隙变小、

  • 标签: 面神经炎 动物模型 单纯疱疹病毒性 Balb/c小鼠 面神经麻痹 双侧面神经
  • 简介:自从1894年Devic首次描述视神经脊髓(neuromyelitisoptica,NMO)的临床表现之后,迄今为止,NMO究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尚存在争议.本文收集1994~2001年住院的13例NMO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亚型 电生理检查 MBI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竣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中、重型急性中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 简介:视神经胶质瘤临床少见,约占脑部肿瘤的0.5%,以儿童期发病为多见,大部分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20岁内[1].本文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CT MR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经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2例视神经受压损伤患者,经翼点开颅,显露并开放视神经管全长,剪开神经鞘膜和总腱环。结果本组12例术后10例视力有提高,2例视力无改善。结论经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术视野好,操作方便,减压充分,安全有效。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瘤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瘤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瘤。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瘤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神经 胶质瘤 诊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