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农业生态建设是构筑生态屏障、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认为,相关部门要提升农业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生态建设的步伐。

  • 标签: 基层乡镇 农业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其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现。积极的将农业环保技术引入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有助于改善农作物抗病害能力、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促使农业健康发展、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具有帮助。本文就 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生态农业 环保技术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农业一直占据着很大一部分,虽然其他产业也逐渐在发展,但是农业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目前,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之后将会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 建设策略
  • 简介:摘要:农业生产往往需要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用品进行使用 ,而这些化学物品的使用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是非常严重的 , 尤其是对于水源的破坏更是如此 , 因此 , 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识到对其进行治理的重要性 , 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农村建设过程中 ,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村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 环境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 标签: 农业 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沼气工程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发展循环农业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种养有机结合的桥梁。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并使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户用上清洁的沼气能源。本文对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沼气 生态农业 技术应用
  • 简介:[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这离不开我国生态农业技术的支持。要提高生态农业技术,必须优化我国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基于此,本文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种植结构进行详细研究,为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提升做出贡献。

  • 标签: [] 生态农业技术 种植结构 对策
  • 简介:摘 要: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当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面临着整体规划不足和农民缺乏活力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推动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实现持续增收。以山西省某区为例,分析了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 ; 产业链 ; 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目前,山西省某区农业发展亟待有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依托产业链的培育,以绿色发展为轴心发展农业,将农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出绿色化、优质化的农村产业品牌,推动形成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绿色新农村的新发展格局 [1-5] 。    1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必要性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现阶段,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对农民、农村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困难,已成为我国农业亟待改善的问题。    1.1  新农村绿色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要将农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就是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链为抓手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    1.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人们对于食品、蔬菜等农产品要求逐步提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既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又能给农民、农村带来收益。    1.3  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山西省某区,农民大多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靠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农民持续创收,才能留住农民,留住人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就是要大力开发农业的各种功能、价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加入进来,让农民合理分享生态农业产业链全链条增收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整体规划有限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既需要运用农学、药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又需要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整体规划时会有很多困难。    2.2  农业企业基础薄弱    山西某区农村农业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经营模式。该区的农产品种植现代化程度不高,种植主体还是分散的小农户,提供的农产品也是初级产品,加工业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农业企业科学技术的使用率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规模较小且各自为营 [9]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业企业的发展,导致其基础薄弱。    2.3  农民活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民务农收入低,不足以维持生计,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民人数大大减少。许多在乡农民仍采用传统务农方式,没有系统的农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活力严重不足。    3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有效措施    3.1  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    产业链形成需要宏观设计。由于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个人及企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政府需要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谋略。同时,要推动不同领域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助力产业链形成。政府还应加大投入,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人才,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提供资金和人才等基础保障 [10-11] 。    3.2  激活企业活力    近年来,农村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必须加大对农村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农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链培育的重要主体,是农业产业链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农业产业链培育过程中,要大力激发农业合作组织的活力,使之成为农业产业链的主力军之一,以及农业利益的代言人和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3.3  增强农民活力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更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新发展思路的新型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农民才能真正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活力,吸引各种专业人才进入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生态农业产业链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2] 恩格斯 . 自然辩证法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3]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证(第二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S].2018-01-02.    [6] 韩长赋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EB/OL].[2017-01-25].http : //theory.people.com.cn/    n1/2019/0401/c40531-31006695.html.    [7] 王关区,陈晓燕 .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J]. 前沿, 2018 ( 2 ): 101-107.    [8] 杨加猛,季小霞 . 基于“两山”理论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J]. 林业经济, 2018 , 40 ( 1 ): 9-13.    [9] 孙鹏,杨孝伟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19 ( 5 ): 163-164.    [10] 吴宏耀,罗丹 . 用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 [J]. 中国财政, 2016 ( 9 ): 6-9.    [11] 鄒春燕 . 国内外产业链理论研究概述 [J]. 长江论坛, 2011 ( 3 ): 53-56.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会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才能有效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缺乏相关的机制,监管力度也不够,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制约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行,需要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措施引起重视,严格落实,有效推进农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标签: 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
  • 简介: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 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当前世界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生态农业的发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双赢。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 影响
  • 简介:摘要:我国农业逐渐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种植过程中多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化学药剂不仅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破坏农田周围环境,阻碍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农业生态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性,相关人员应积极使用生态性手段代替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而减少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性。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伴随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耕种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需要发展生态农业,满足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新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理念,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的整治。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了农业高品质蔬菜生产,有效破解了农村农业蔬菜营销乱、差的整治难题。所以,加强生态农业高品质蔬菜营销体系的建设十分有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浙江生态农业高品质蔬菜营销体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浙江生态农业 高品质 蔬菜营销 体系研究
  • 简介: 摘 要:农业经济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制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 ; 农业经济 ; 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中国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有力地支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产业积极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通过科学分解和重组农产品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导致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自然生态资源被过度开发,进而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尤其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力,这就给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设置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使得农村经济增速缓慢,取得的经济成果不够丰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依托于农村的“青山绿水”构建一个生态化、现代化、科技化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已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将结合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着眼于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所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全面阐述。

  • 标签: 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攀升,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加深,因此,围绕节能环保理念就衍生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围绕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开了全面的阐述。

  • 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 影响
  • 简介: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经济增速和各类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分析了生态农业的概念,通过探讨农业的实际发展方向和发展现况,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方法,以期推动现代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 ; 农业经济 ; 发展 ; 影响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状态。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的形势发展需求,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1-2] 。     1   生态农业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根据土地形态,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将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绿色环保与农业经济一体化,生态农业的品种也丰富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不断创造可发展方案,同时结合科技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化,促进农业发展 [3] 。     2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占比非常少,农耕产出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所以在农业发展中,循环利用资源,是当今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生态农业的产生,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1   改变需求结构     只有完全了解现有的农业产品特性并加以推广,才能促进农业产品快速打入市场。在推广方案的前期,需对现有农作物产品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具体落实农产品需求结构层次,从而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增值、销售等方式相结合推行,并且利用生态优势,创造一条龙型服务方式。     另外,加大绿色产品的特殊加工生产,利用不同的加工技术,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拓展销售范围,加快推广成本低、集绿色环保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品 [4-5] 。     2.2   加速农业发展进程     生态农业结合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的精华,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耕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预判,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农业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2.3   转变供给模式     目前,我国农作物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产品的市场供给范围也随之拓展,同时对农作物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此,应加大力度洽谈农作产品的进出口合作 [6] ,转变供给模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需求,下一步应不断改善农作物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提高现有资源标准品质,努力达到品质要求,不断改善国内农作物产品现有市场范围和品质。     3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     3.1   加快农村改革进程,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1.1   深化供销合作机构发展     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下,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占比约 60.9% ,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在农村现有的资源下整合方案,建立完善的购销网络信息综合性机构。实现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推动我国综合服务和专业服务相结合,及时组建社区服务综合性平台。不断创新供销社体制改革,方便实现购买服务和及时转移各项政府职能。     3.1.2   加快农村其他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均山、均权、均利到户的目标。逐步加快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江河上下游地区的补偿机制。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完善林权抵押货款等配套措施,有序推进森林保险及配套服务建设。积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出台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建立完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激励机制,实现村民全员参与机制改革 [7] 。     3.1.3   加快农村融资制度改革     生态农业不断发展,适应了当代经济增长的需求,同时国家政策支持给生态农业提供了发展平台,更加有机会引进各界投资资本进入。但是,由于当代生态农业融资制度不全面,造成资金投入不能及时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应完善现有制度,使资金更合理化使用,避免造成损失。投资商的进入会使资金更加充裕,有利于促进新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3.2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强化农村经济效益     3.2.1   兴建水资源项目工程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结构的管理,配合现有资源,创建节约用水活动,让村民全员参与,让村民形成节约用水习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我国现有水资源非常有限,其中有些水资源遭受污染,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处理工作,既能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适合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 [8] 。     3.2.2   提高畜牧的饲养标准    农村饲养家畜非常常见的情况,大部分村民以散养为主,喂养方式比较单一,产出效益比较低,村民均是以自用为主,几乎不进行外销。如果村民可以利用现有优势和条件,进行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给家禽打预防针,降低传染病概率,同时配合标准喂养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增加畜牧产出量。     3.2.3   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渔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农业经济资源,现在有些农村鱼塘安排不合理或者直接荒废,同时也伴随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养鱼。有必要改造池塘,改善生存条件,安装监控摄像头,随时观察水质情况,避免造成损失。同时整合鱼塘养殖条件,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农作物和渔业相互配合,逐步改善产出效益。     3.2.4   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进程     我国农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棉花、马铃薯、花生、水稻、油菜、大豆等各种产品。为了保证产量,应加快水稻的实际产量,提高马铃薯收割、玉米机收、大豆机收等生产水平,发展北斗卫星的精确定位、物联网和自动导航功能,促进我国农机装备更新换代。     3.2.5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传统的农民就是靠天吃饭,不懂科学利用地形,不会运用先进技术。以中国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应发展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遵守专业培训目标,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批有文化、会管理、有技术的现代职业农业经理人。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专业知识人员加入农业产业,不断创新农业发展形式。     3.2.6   积极防治各种污染     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需要针对不同区域进行防治,实行轮流耕地,积极栽培各种绿色植物,提高农村废弃物使用率,以绿色环保的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科学施肥、科学打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   结束语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符合国情,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家需要加大对农业资金投入力度,并且聘用专业人员合理利用资金,严格规范、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真正实现农村产业增收。    参考文献:     [1] 郭书田 .21 世纪中国的生态农业 [J]. 中外科技信息, 2011 ( 10 ): 20-28.     [2] 何琼,杨敏丽 . 基于国外循环农业理念对发展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经济的启示 [J]. 世界农业, 2017 ( 2 ): 21-25.     [3] 王壽辰 .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 [J]. 中国农业文摘 - 农业工程, 2017 , 29 ( 3 ): 47-50.     [4] 张云磊 .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J]. 财经问题研究, 2016 ( S1 ): 82-84.     [5] 冯晓明 .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析 [J]. 农业经济, 2016 ( 2 ): 57-58.     [6] 鲍斯琴 . 农村经济科持续发展问题 [J]. 中外企业家, 2017 ( 20 ): 37 , 39.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加大生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对于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态农业 资源环境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生态农业指的是在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之下,运用生态经济原理与系统科学化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就和传统农业技术精髓进行整合,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农业资源培育和利用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具备结构合理与良性循环效应的综合农业体系。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在经济、生态与社会等效益获取方面获得理想效果,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不过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生态农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未来的长效进步提供必要保障。

  • 标签: 生态农业 问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