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的CT诊断资料,其中,内型43例,外型17例,60例均行常规CT头颅扫描,8例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和病灶病变情况。结果病灶部位主要分布在表面的皮质和皮髓交界区域,可合并多个病灶,内型主要为单发,额叶、顶叶、颞叶为主要病灶部位,病灶部位边界清晰,合并出血的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CT诊断显示主要病变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钙化,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的病灶集中在额叶、顶叶和颞叶,CT诊断表现边缘清晰的类圆形高密度灶,病灶密度大多不均匀,合并出血时,病灶可短时间内增大,造影剂增强后可出现病灶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根据其特有的CT诊断表现,可将其与脑膜瘤相区分,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CT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海绵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5年6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的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死亡,无颅内出血,病理证实为海绵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词海绵血管瘤;显微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reatmentof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inSeptember2008-June2015inthe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ofanshanof10patientswith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allcasesusingmicrosurgicalopGerationtreatment.Results8cases,subtotalresectionin2cases,subtotalresectioninpostoperativedeath,intracranialhemorrhage,confirmedbypathologycavGernousKheyemwaonrgdisoma.ConclusionThemicrosurgicaltreatmentfor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isfeasible,earlysurgerycouldgetbettereffect.Cavernoushemangioma.;Microsurgery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SWI技术在颅内海绵血管瘤(intracranialcavernousangioma,I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结果:SWI序列发现15例患者共67个病灶;T2WI发现8例共30个病灶;T1WI发现5例共14个病灶。SWI显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常规序列(P〈0.05)。SWI与常规序列同时显示32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3723±4.6361)cm2,大于常规序列的(1.8827±3.0813)cm2(P=0.000)。ICA在SWI序列上及常规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爆米花样”或“桑葚”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包绕低信号的“铁环征”。结论:SWI序列对ICA十分敏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海绵血管瘤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指导切除癫痫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血管瘤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38例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皮层电破中的尖波消失,19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瘤之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有所减少,扩大切除范围对周围组织进行切除,并反复监测切除后,尖波明显减少,3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瘤及致痫灶,并通过皮层脑电图反复检测反复切除后仍有慢波残留。术后5个月至1年内通过对本组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走访调查,其中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在应对海绵血管瘤并伴有癫痫的手术过程中,能有效的定位病灶的范围,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术后癫痫的发作率明显下降,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皮层脑电图 癫痫 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血管瘤出血及癫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海绵血管瘤病例,通过CT、MRI检查及Engel分级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出血、癫痫及放射性脑水肿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前共9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2例;伽玛刀治疗前12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3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均能有效控制癫痫(P〉0.05)。手术治疗后无再出血病例,伽玛刀治疗后2例发生再出血,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早期轻度脑水肿19例,中度脑水肿11例,严重脑水肿1例;伽玛刀治疗后中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伽玛刀组局灶脑水肿明显多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依然是治疗颅内海绵血管瘤的最佳方法,而对病灶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者伽玛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局灶性脑水肿,无明显诱发或加重癫痫和出血的风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再出血机率将进一步降低。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治疗 伽玛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MRI-SWI诊断桥脑出血性海绵血管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桥脑出血性海绵血管瘤诊断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5TMRI-SWI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灶的边缘不规则,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多以点结节样、片样为主,在病灶检出率、同层病变平均出血面积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1.5TSWI序列加入常规MRI检查序列中,有利于迅速监测病灶,确定临床治疗方法、评估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治疗凭据。

  • 标签: 1.5T MRI-SWI 桥脑 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出血性脑梗塞及海绵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性脑梗塞及海绵血管瘤患者,行MRI及CT检查,MRI检查先行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序列对比。结果10例出血性脑梗塞,SWI序列检出9例,敏感性90%(9/10),FLAIR及T2WI序列未检查出;10例海绵血管瘤,SWI检出10例,敏感性100%,T2WI及FLAIR序列检出3例,敏感性30%(3/10)。结论SWI在诊断出血性脑梗塞及海绵血管瘤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出血性脑梗塞;海绵血管瘤;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肝性病人的饮食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肝昏迷病人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结果显效2例,转好1例。结论,成功有奖惩的饮食护理对于成功的抢救肝性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昏迷 鼻饲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的护理及应对急救措施。方法对本科10例尿毒症病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血液净化的护理、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10例尿毒症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尿毒症病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性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肝性病患者积极消除诱因、监察病情变化、保肝、醒肝用药。结果50例肝性病患者治愈43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消除诱因、及时用药、严密监护病情是成功救治肝性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虫MRI影像诊断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68例确诊为囊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诊断的特点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诊断之后该组患者中脑实质性囊虫45例,脑室型囊虫病患者13例,脑膜型囊虫病患者9例,诊断的符合率为98.53%。结论采用MRI影像诊断囊虫符合率非常高,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囊虫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的饲料品质或饮水质量不良,在的泌尿器官内生成或存留盐类结晶凝结物,而发生尿结石.可以通过中西结合的化石排石疗法及尿道中取结石、给膀胱插管清除结石的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加强对的饲养管理和日常疾病诊治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尿结石病 诊治 预防措施
  • 简介:近年来,随着疾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出血性败血略有控制。但是,部分养殖户主仍然存在防治观念淡薄、消毒管理不严、病死畜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此感染后死亡率非常高,给基层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多年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了汇总,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控此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 标签: 牛出血性败血病 消化道黏膜 疾病防控 病因分析 临床诊断 科学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肺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治疗,3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动脉血气结果;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果多数恢复正常,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肺通气,促进病人苏醒,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纳洛酮 肺性脑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