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持续升高,且后者高于前者而无心肌梗死证据,可能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惑,甚至导致误诊。现将我们存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6岁中年男性患高甘油三酯血症,口服辛伐他汀约两周,近十天腰背部疼痛,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考虑为辛伐他汀引起。临床药师从肌酸激酶升高的常见原因,患者的既往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资料给予医生合理建议。

  • 标签: 辛伐他汀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肌酸激酶(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活性升高常引起重视,但活性减低在临床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CK活性减低与临床疾患的关系。

  • 标签: 肌酸激酶活性 临床分析 CK活性
  • 简介:摘要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 kinase deficiency,PK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红细胞酶病,以肤色苍白或黄疸、肝脾肿大、严重贫血为特征,治疗以长期规律性输注红细胞、脾切除为主。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PKD,患儿生后出现极重度溶血性贫血,基因检查发现PKLR基因编码区存在2个杂合错义变异,输血治疗后好转。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PKLR基因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1)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医学中心收治的16—79岁女性乳腺疾病180例,其中乳腺癌112例(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6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3岁。所有对象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K1水平,并比较其在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血清TK1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明显高于纤维腺瘤患者的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乳腺癌组中,肿块的大小与TK1的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较晚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TNM分期早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淋巴结分期晚期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分期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M1的患者TK1水平高于M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TK1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增殖指数标志物,可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可作为一种监测肿瘤增殖程度和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苷激酶1 乳腺癌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IM激酶1(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IMK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和GEPIA分析LIMK1在肝癌组织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生存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IMK1的表达,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3B和Huh7,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MK1的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下调LIMK1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IM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而且与预后相关(P值均< 0.01);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永生化的肝细胞L02相比,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 0.05)。功能相关实验表明,在LIMK1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值均< 0.05);同时发现LIMK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结论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并且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 标签: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LIM激酶1 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00人次的血清TK-1水平,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血清TK-1与RECIST诊断符合率为64.8%,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与RECIST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血清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苷激酶1肿瘤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S-TK1诊断甲状腺癌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4月。应用MetaDiSc 1.4及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采用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平面图及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阈值效应。异质性分析采用Cochrane-Q检验和I2检验。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甲状腺癌患者820例,正常或甲状腺良性肿瘤共831例。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3%(95%CI 0.70~0.76,601/820)、75%(95%CI 0.72~0.78,624/831)、3.63(95%CI 2.24~5.90)、0.34(95%CI 0.25~0.45)、0.84。结论S-TK1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较好,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甲状腺癌,对甲状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癌 血清胸苷激酶1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鞘氨醇激酶-1(SphK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名SAP病人,另外纳入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SAP早期检测病人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mRNA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在SAP早期,SAP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病人外周血白细胞SphK1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酶活性都是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病人外周血白细胞SphK1mRNA的表达水平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60,P<0.05)。结论SphK1的激活可能与SAP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我们发现SphK1mRNA的表达水平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phK1可能在诊断SAP及评估其严重程度方面是有一定价值的。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 鞘氨醇激酶-1 1-磷酸鞘氨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1)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746例有肺部问题的病人血清中T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K1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结果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率为55.56%、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中TK1阳性率为22.92%,普通的肺部感染患者其阳性率为14.43%。结论血清TK1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在AECOPD及其他肺部感染疾病也非特异性升高,其在肺部感染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癌 胸苷激酶1 肺部感染
  • 简介:研究表明,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的异常任心力衰竭(心衰)的发展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因素町以调节SERCA2的活性,最主要的是受磷蛋白的调节。而受磷蛋白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分别由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调控。目前国内少见关于心衰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变化的报道。本实验通过用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制备家兔心衰模型,进而观察心衰时蛋白激酶A和磷酸酶1α的变化,

  • 标签: 蛋白激酶A 心力衰竭 磷酸酶 家兔 心肌肌浆网钙泵 心衰模型
  • 简介: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菜中克隆获得BnCDPK1基因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为KF740477,其cDNA和gDNA全长分别为2115bp和2857bp,含有11个内含子和12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581bp,编码527个氨基酸,具有CDPKs家族典型的特征,含有1激酶区域和4个钙离子手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CDPK28同源性最高,属于第Ⅳ亚家族。BnCDPK1在油菜的根、茎、叶、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和种子,花中的表达量最低;在高抗和高感油菜品种中,菌核菌胁迫均能够诱导BnCDPK1上调表达,但是高抗品种比高感品种反应更迅速,表达量更高。接种前、接种后12h、接种后24h,高抗品种的表达量相比高感品种分别提高1.4倍、4倍和3倍,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油菜对菌核菌侵染的应答和防御反应。

  • 标签: 油菜 钙依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抗病
  • 简介:目的对该院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肿瘤及相关疾病的筛查意义。方法对该院6436例健康体检者行TK1检测。采用高灵敏度点印染/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TK1,同时进行常规体检。对TK1检测的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及相关疾病筛查进行分析。结果(1)TK1阴性者(正常组)平均值(0.64±0.52)pmol/L;TK1阳性者(风险组)299例,阳性率(风险率)为4.65%,平均值(3.57±3.12)pmol/L,两组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0,P〈0.0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18%,女性阳性率为5.31%,男女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2)TK1正常组和风险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3)TK1表达阳性的299例中,恶性肿瘤8例,占2.68%;良性肿瘤75例,占25.08%;癌前病变15例,占5.02%;其他非肿瘤增殖性疾病117例,占39.13%;病毒感染及炎症性疾病27例,占9.03%;其他疾病57例,占19.06%。TK1表达阴性的6137例中发现1例为晚期肝癌。结论TK1可真实评估体内细胞异常增殖情况,预测可能潜在的肿瘤疾病或细胞异常增殖疾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胸苷激酶 健康体检 肿瘤 风险 筛查
  • 简介:摘要胃癌(GC)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死率很高。这是因为大多数GC病例都是在预后较差且治疗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才被诊断为晚期。不幸的是,现有用于GC诊断和预后的循环生物标记物显示出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GC诊断仅基于侵入性手段,例如上消化内镜。体液(例如外周血、尿液或唾液、胃液)可能是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来源,为GC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数据。血清胸苷激酶1(TK1)是国际公认的一种与细胞增殖能力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反映机体异常细胞增殖旺盛;因此作为判断GC早期发病的候选指标之一,且操作简便、无创、实用和快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主要就TK1在G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综述了TK1的应用原理,其与G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筛查、GC诊断、GC预后、GC治疗监测和复发方面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临床医生选取合适的诊疗计划提供帮助。

  • 标签: 血清胸苷激酶1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分别检测5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TK1抗体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TK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中TK1抗体阳性表达率为61.11%(33/5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1/20)的阳性表达率,TK1抗体随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提高,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TK1表达水平越高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病理分级相对越高,成正相关关系(P<0.05),可用于判断术后前列腺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癌 胸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尿激酶是由新鲜的人尿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蛋白,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尿激酶抗原性小,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少数过敏反应有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现将1例急性脑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中过敏性休克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混合性谱系激酶-1(M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特点,探讨MLK1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的376个分析中检索MLK1的分布,在20个涉及胃癌的分析中研究MLK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差异性表达;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中,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875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MLK1的mRNA水平对胃癌患者多种生存的影响;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7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并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LK1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Oncomine数据库中,胃癌组织的MLK1的表达水平是胃正常组织中的3.104倍(t=4.709,P<0.05);胃癌组织中MLK1表达较高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OS)、疾病进展后生存(PPS)、首次进展后生存(FP)显著低于MLK1低表达胃癌人群[风险比(HR)=1.89(1.58~2.27)、1.8(1.43~2.28)、1.85(1.49~2.31),P<0.05];MLK1表达较高患者中,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较低(χ2=4.208,P<0.05),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χ2=6.299,P<0.05),局部浸润也较深(χ2=9.25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MLK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MLK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较差,MLK1与胃癌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 标签: 胃癌 混合性谱系激酶-1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ERK 1/2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7例患宫颈鳞状细胞癌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统计分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治疗前后ERK 1/2、p-ERK 1/2表达变化情况,分析ERK 1/2、p-ERK 1/2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68.42%(39/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6%(14/57);治疗前ERK1/2阳性率为87.72%(50/57),治疗后ERK 1/2阳性率为31.58%(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p-ERK 1/2阳性率为75.44%(43/57),治疗后p-ERK 1/2阳性率为19.30%(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ERK 1/2阳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12%(17/32),治疗前ERK 1/2阴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8.00%(22/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ERK 1/2阳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60.47%(26/43),治疗前p-ERK 1/2阴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1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K 1/2、p-ERK 1/2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在当前肌钙蛋白在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医院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多的基层医院在评价心肌损伤标记物时会选择心肌酶谱。目前这些指标已整合到生化全套检测中,其中CK-MB在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肌酸激酶 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