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在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海珠分所2018—201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行T-SPOT.TB检测的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将病例分成结核病者(A组)、其他肺部疾者(B组)和最后临床诊断为正常或陈旧性肺结核者(C组),应用χ2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以及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间T-SPOT.T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A组606例、B组104例和C组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B组+ C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10%和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07,P<0.001);按青年(≤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年龄组分类分别予以比较,A、B、C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4例以ESAT6、CFP10分开报告阴阳性的实验结果中,报告双抗原阳性、ESAT6阳性、CFP10阳性和双抗原阴性的病例数分别为497例、55例、23例和129例。结论可疑结核病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全球约为1/4,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4.5%),而且T-SPOT.TB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

  • 标签: 结核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将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行胸片、PPD(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将胸片正常、PPD强阳性(+++)200例结核潜伏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之后随访2年,观察预防性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预防性治疗,以后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潜伏结核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

  • 标签: 结核潜伏性感染 预防性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PPD试验的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策略,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健康门诊体检的2000例6-14岁的儿童进行PPD试验,筛查潜伏感染情况。对PPD试验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等资料,制定筛查策略。结果:2000例儿童中,PPD试验阳性率为10%,其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再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制定出针对不同情况的筛查策略,包括随访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论:基于PPD试验的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策略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感染者,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防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耐药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发展中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医疗机构是职业暴露的高发地,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对公共卫生和职业健康都有巨大危害。中国作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医务人员结核病职业暴露情况不容乐观,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本文对医务人员潜伏结核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医疗机构职业防护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预防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耐药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发展中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医疗机构是职业暴露的高发地,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对公共卫生和职业健康都有巨大危害。中国作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医务人员结核病职业暴露情况不容乐观,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本文对医务人员潜伏结核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医疗机构职业防护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早期发现学校核病患者和潜伏感染者,了解该地区学校结核病患病及潜伏感染现况,为下一步釆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县学校开展暴露人群相关信息收集汇总,运用excel、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类别学生接种记录有显著区别(χ =1.485E3,P<0.0001),幼托儿童接种记录高于其他类别学生;结核感染率最高的是高中生(28.42%);学校肺结核患病率为617.28/10万;学生女性群体的患病率高于男性(χ =15.388,P<0.001);学生中15-24岁组患病率最高。结论 结核病筛选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病情筛查质量,且应进一步提升卡介苗接种比例,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结核病筛查质量,规范开展新生入学体检,若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潜伏感染者,应针对其开展预防性治疗,以免学生高风险暴露,学校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病情检测工作质量,避免学校中出现聚集性事件。

  • 标签: [] 学校  结核病  潜伏感染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核潜伏感染(LTBI)及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就诊的LTBI、活动性结核患者中选取168例,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以随机形式分组,对照组84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84例行个体化干预,分析组间效用。结果:经干预,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满意度、再入院几率对比,观察组数值均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活动性结核 肺功能 满意度 个体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共计96例,研究开始时间是2019年1月,结束时间是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48例是对照组,48例是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干预 结核潜伏感染 活动性结核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结核潜伏感染以及活动性结核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气容积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例指标优于参照组,开展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相比较,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结核潜伏感染、活动性结核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调节机体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结核潜伏感染 个体化护理干预 活动性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结核潜伏感染、活动性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最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每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的程度全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上也优于对照组,而且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在结核潜伏感染及活动性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当中,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生活的质量,从而降低患者疾病的再发生率。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潜伏感染 活动性结核 肺功能
  • 简介:摘要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筛查、治疗策略及流程各国不同,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适合中国儿童LTBI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有助于我国儿童结核病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LTBI的筛查、干预及预防性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来自儿科和结核病领域的专家,基于国内外儿童LTBI的诊治进展和临床经验,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该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LTBI筛查的重点人群、筛查方法、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和方案、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LTBI的认识,规范儿童LTBI的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和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能和一致性。方法分别用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对18例志愿者、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外周血标本中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进行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TB-IGRA法和T-SPOT.TB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2种方法的Youden指数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有较好的效能和一致性,有临床应用价值,阴性结果在结核病鉴别诊断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gamma -干扰素释放试验 TB-IGRA T-SPOT.T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诊断中的价值,与结核菌素皮试(TST)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某医院接受结核病筛查的60例患者,根据胸部X线片和痰涂片结果分为结核病组(20例)、LTBI组(20例)和非结核组(20例)。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IGRA和TST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各组中的阳性率。结果:IGRA在结核病组、LTBI组和非结核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0%、80.0%和10.0%,TST在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0%、65.0%和25.0%。结论:IGRA在LTB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ST,且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IGRA可作为LTBI诊断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结核病的防治。

  • 标签: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试 潜伏性结核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传染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预防控制,尤其是对于校园结核病来说,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结核病传染现象就容易导致极大的危害,出现大范围传染与扩散的现象。再加上校园医疗防控措施不足,学生疾病防控意识不足,很难及时发现结核潜伏感染者并开展疾病防治,严重时还会造成极大的公共危害。本文将从校园结核病防控薄弱的原因、改进校园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管理模式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校园管理 疾病预防 结核病感染 治疗管理 改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