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的气温、地温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预报方程。通过对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效果验证,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0.6%(多元回归)、74.6%(逐步回归)、100%(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2.7%(多元回归)、72.7%(逐步回归)、81.8%(BP神经网络)。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分别为:76.9%(多元回归)、71.8%(逐步回归)、93.5%(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6.0%(多元回归)、72.0%(逐步回归)、84.0%(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法优于逐步回归方法,而BP神经网络又明显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数据显示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的短期预报,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水域 BP神经网络 统计预报 模型 结冰厚度
  • 简介:根据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监测站的小气候梯度监测数据和涡动通量观测数据,结合芦苇生理生态特性观测资料,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Penman-Montdth模型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蒸发散进行模拟,并与涡动相关系统的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更适合芦苇群落蒸发散的模拟,可为芦苇湿地蒸发散的计算提供依据。

  • 标签: 湿地 芦苇群落 蒸发散 潜热通量 模拟
  • 简介:基于2005年5~9月盘锦湿地芦苇叶片气体交换观测数据,针对芦苇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以及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叶片气孔导度与光舍速率的关系可应用Ball—Berry模型描述,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可应用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联合Ball-Berry模型与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可通过环境变量求解叶片气孔导度。模型考虑了气孔导度与光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实验数据对气孔导度模型验证表明,叶片气孔导度模拟值和观测值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5,方程决定系数R=0.82(P〈0.05).

  • 标签: 湿地 芦苇 气孔导度 模型模拟
  • 简介:重点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类型、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影响因子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阐述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区域代表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

  • 标签: 辽河 三角洲 湿地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0,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茵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 标签: 芦苇湿地 细菌比率 放线菌比率 真菌比率 土壤微生物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 标签: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
  • 简介:文章针对岱海湖水恶化、湖盆萎缩,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着重在气候条件方面对岱海湿地变化产生的一些可能影响作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 标签: 岱海湿地 生态问题 气候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溱湖
  • 简介:以盘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不同土壤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土壤温度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和年变化基本呈“S”形。土壤热通量日动态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日均值呈5cm>10cm>15cm。不同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均值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热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较规律,总体呈晴天>阴天>雨天。15cm土壤深度的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着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并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也越高。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
  • 简介: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80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吣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 标签: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 简介: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芦苇湿地 玉米旱地 近地层 小气候
  • 简介: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 标签: 盘锦 湿地 野外观测站 定位 研究方向 基础设施
  • 简介:基于1987~1993年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物候数据,分析了芦苇的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枯黄期的物候特征,探讨了芦苇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利用2种积温模型模拟了芦苇的展叶期和开花期。结果表明:芦苇的展叶期和开花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芦苇的枯黄期变化较小;3月和4月平均气温与芦苇展叶呈显著相关,年平均气温与芦苇展叶盛期和开花盛期呈显著相关,芦苇枯黄盛期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积温模型可有效地预测芦苇的展叶期。

  • 标签: 湿地 芦苇 物候 模拟 气候变化 响应
  • 简介:从高原气象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作者指出,地形抬升作用提供不了江河同时发源所必需的异常雨量,但是高原主体北缘边界层大气中的非绝热局地锋生现象却可能引起强对流降水,高原湿地的天然面积不但取决于江河源所需要储存的水量,而且还须保证日间可有大大小小足够多的热对流泡在湿地上升起,通过碰并过程形成超级对流降水单体。

  • 标签: 湿地保护 青藏高原 边界层加热 局地锋生 天然湿地 强对流
  • 简介:利用2001、2006、2010年的TM遥感图像,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磴口县湿地面积进行提取,结合气象数据,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磴口县年降水呈现不及30a(1981—2010年)平均值的年份明显偏多,7—8月平均气温逐年上升;除内陆滩涂面积有所减少外,河流水体、湖泊坑塘水体以及湿地植被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变化速率分别为2.06%、0.85%和4.65%,以湿地植被面积增加最为迅速。

  • 标签: 遥感 湿地 磴口
  • 简介: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涡动相关法存在能量不平衡。分析盘锦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日变化发现,能量平衡各分量基本上以正午为中心,呈倒“U”型分布。用波文比法计算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日感热通量最大值为164.25W·m^-2,日潜热通量最大值为294.18W·m^-2。降雨之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郝有所增加.尤其是潜热通量增加显著,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 标签: 芦苇 湿地 微气象 水热通量 廓线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 简介: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于2004年7月-2005年12月进行连续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非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接近于0。2005年潮汐造成的洪水减少了2/3的土壤呼吸作用。2004年和2005年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最大值都出现于洪水退去后。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是生物因子,而在同一时间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水分。

  • 标签: 湿地 芦苇群落 土壤呼吸 动态 影响因子
  • 简介:利用1957~2004年盘锦湿地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的日照、温度、降水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表现为日照高峰,7月为日照低谷;近48a盘锦湿地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其次为春季,夏季增温最弱,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近48a的年平均风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月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

  • 标签: 盘锦湿地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特征
  • 简介:基于2005年4~10月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及溶解性有机碳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碱解氮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碱解氮、溶解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并不相同。0~10cm土层碱解氮与DOC季节动态相似,6月土壤碱解氮与DO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4.86mg/kg和13.16mg/L。8月碱解氮含量最低,为139.18mg/kg;9月DOC含量最低。10~20cm土层DOC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表土具有相似性,峰值均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9月;10~20cm土层碱解氮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0~10cm土层不同。20~30crn土层内,4~7月DOC几乎无变化,8月DOC含量最低,9月增加;4~5月碱解氮波动较大,5月降到102mg/kg,6月增加到151mg/kg。研究表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凋落物分解对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温度、降水量及冻融也影响着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

  • 标签: 湿地 芦苇 溶解性有机碳 碱解氮 季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