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缺氧对消化粘膜损伤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300例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正常人群进行本次研究。300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127例,女性73例,年龄大约在21~54 岁,平均(36.28±8.31)岁。其中300例正常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均为出现明显的缺氧反应,身体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心功能正常,消化黏膜未见损伤。300例研究对象在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本次参与研究的300例对象对于本次研究流程全部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对于300例研究对象采取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血氧饱和度测试,并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人群进行了内镜检查。对于所有进入高海拔人群的进出时间、反应状况以及消化反应都进行了详细并且定期的问诊和治疗。结果:男性与女性的高原反应与消化反应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共有127人,其中98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7.17%,消化反应有81人,消反占比为63.78%;女性共有73人,其中52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1.23%,消化反应有37人,消反占比为52.68%。消化反应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男性127人中,有胃出血33例,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糜烂17例;女性73人中,有胃出血19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胃糜烂5例。结论:高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低氧,紫外线强,气候多变,高原低氧导致了人体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上腹部疼痛、胃肠出血和消化性溃疡等出现消化黏膜损伤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于高原缺氧反应的分析,有利于研究出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措施‚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危害。

  • 标签: 高原缺氧 消化道 黏膜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镜下消化粘膜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内镜下消化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术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术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上消化粘膜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96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检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结果96例病例中,男59例,女4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1±2.4岁。服药时间在一个月就出现上消化症状的患者有5例,占5.21%;6个月以上出现症状的患者最多,为61例,占63.54%,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发生上消化症状的比例也随之增高。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粘膜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 粘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上消化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粘膜下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粘膜下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术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粘膜下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浅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表浅病变,并用超声内镜(EUS)探查证实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EMR—L、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0~75分钟,平均为(32士2.5)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消化早期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黄斑瘤、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异位胰腺、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类癌、纤维瘤、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症包括出血和穿孔;随访1一36个月,无1例复发或癌变。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浅表病变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效果好、易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深人研究。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表浅病变 治疗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双钳胃镜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粘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诊断为上消化粘膜下肿瘤的患者经双钳电子胃镜行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病例均完整剥离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5±0.5cm,手术平均时间为70±35min。术中出现1例穿孔,穿孔率为3.33%,术后出血2例,出血率6.66%,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月~12月,手术创面均完整愈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经双钳电子胃镜操作可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双钳道胃镜
  • 简介:目的:对我院30例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30例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这些患者的后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对3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之后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显著于常规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镜消化粘膜下层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病情,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 护理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配合在内镜下消化粘膜剥离术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内镜下消化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下,本组病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认真准备,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术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术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内镜发现的69例消化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内镜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术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粘膜粘膜下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除率:A组96%,B组100%;手术并发症:A组、B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24%与8%,术中穿孔分别为8%与0%.结论:改进ESD可以作为上消化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ESD 环周切开 边切开边剥离 手术时间 整块切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粘膜下肿瘤在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下的应用。方法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上消化粘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检查,根据隆起病变的来源层次及性质做初步诊断,通过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的诊断价值,并探讨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结果在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病变中,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7%(13/15)、96%(43/45)、90%(9/10),明显高于普通电子胃镜及CT诊断准确率。结论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可清晰显示上消化病变的来源及明确判断其病变的性质,同时为上消化隆起性病变在内镜下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诊断 治疗选择
  • 简介:摘要消化从食管到肛门除自身可发生很多疾病外,很多其他组织也可出现在消化,形成组织异位,这些异位组织有时会造成诊断的困惑,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熟悉这些组织异位在临床实践中是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取出上消化异物对食管粘膜的继发损伤。方法将60例上消化异物(直径15~2cm)患者按异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胃镜直视下直接取出异物;观察组加用内镜透明粘膜吸套取出异物。结果观察组异物取出均成功,继发食管粘膜损伤0例;对照组异物取出25例,继发食管粘膜损伤9例。结论内镜透明粘膜吸套的运用使上消化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可以减少对食管粘膜的继发损伤。

  • 标签: 异物取出 内镜透明粘膜吸套 食管粘膜继发损伤Study on esophageal secondary injury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y removal in different method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