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是肿瘤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症状,PGID可分为术后胃瘫、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呃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便秘和术后腹泻6类。据报道,我国PGID的发生率为9%~20%。由于本病的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常延误肿瘤后续治疗。

  • 标签: 肿瘤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 临床 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艾灸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EBSCOhost等数据库中关于艾灸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6年4月。严格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艾灸+常规护理)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MD=-12.82,95%CI(-16.50,-9.14),P〈0.00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MD=-15.56,95%CI(-22.60,-8.51),P〈0.0001]、排便时间短[MD=-15.41,95%CI(-20.45,-10.37),P〈0.00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率高[OR=6.23,95%CI(1.71,22.72),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艾灸 胃肠功能 并发症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功能紊乱患儿的整体护理措施和效果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功能紊乱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遵医嘱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前不良反应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4.12%,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功能紊乱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肠功能紊乱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盒灸及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对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紊乱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功能,疗效优于西医。

  • 标签: 盒灸 慢性心功能不全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帕罗西汀,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接受治疗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将帕罗西汀应用于观察组中,而在对照组中则采用单纯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接受四个星期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同时,也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 标签: 帕罗西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消化不良症状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了我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 79例,回顾性方法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的 79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中,其精神状况和肠胃蠕动频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结论:功能消化不良症状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很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以电针治疗手段对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患者为2016年09月份开始到2017年09月份截,在我院消化内科当中接受治疗的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患者,共有120名患者参与了本次的观察探究,在开展探究后将120名消化不良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划分为两组,分为探究小组以及对照小组,每个小组当中的患者人数均为60。探究小组中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方式以电针治疗模式为主,对照组治疗当中以指定饮食的治疗方式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全面的记录下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进展,并结合相应标准进行论证分析。结果在以电针作为消化不良病症治疗方式的探究组当中,在去除2例因脱落而排除的患者外,在其余的58例患者当中,治愈6名,治疗效果明显10名,治疗有效共计30名,治疗无效患者为12名,疾病治疗有效为79%。在以指定饮食为治疗方式的对照当中,治疗效果明显2名,治疗有效患者数为14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数为44名,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27名。结论采用电针类型的治疗手段对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其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是值得推广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电针 医疗 消化不良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消化不良病症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功能消化不良病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独用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四联用药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71%,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功能消化不良病症患者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根除幽门螺杆菌 药物治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 收治的 46 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予以分组研究 ,按照随机数表 法 均 分为两组,即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23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5.7%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1.3% ,两组比较不具明显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6.1% , 两组 对比具有明显 差异( P< 0.05) 。结论:在功能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效果与西沙必利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为水电解质失衡、疼痛、营养不良、被动体位和高压气腹等,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便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电解质失衡、疼痛、营养不良、被动体位和高压气腹因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诱发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饮食、运动、腹部按摩和病情观察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肠功能紊乱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截止2016年5月,共入选对象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奇数(n=84)纳入对照组,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偶数(n=86)纳入观察组联合复方消化酶,持续8周。结果观察组控制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积分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是治疗PD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消化不良治疗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6年12月50例消化不良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结果50例功能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2%。结论消化性营养不良患者可进行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措施需要通过患者患病原因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决定,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生功能消化不良现状,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基础上,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某高校在校本科医学生共1024名学生进行调查,应用成人功能性胃肠病国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对FD进行诊断,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与功能消化不良相关的因素。结果1024名医学生中,患功能消化不良71人,患病率6.9%,其中61人为餐后不适综合征,未筛检出上腹痛综合征者。性别为女性、被动吸烟是影响功能消化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功能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女性、被动吸烟是影响其患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医学生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对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9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及辨证施膳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疗效。结果治疗6d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穴位按摩 辨证施膳
  • 简介:摘要目的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消化不良30例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1月—2017年7月所手指的30例FD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不仅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较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功能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其均被误诊为慢性胃炎,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按照其就诊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联合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结论功能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为其实施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可以较好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误诊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功能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症状显著的F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这一群患者的诊治是目前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FD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易感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功能失调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脑肠肽在脑肠轴各个环节的交互作用中起到了连接和调控介质的功能。目前发现与FD有关的脑肠肽多达10余种,随着相关脑肠肽研究的不断进展必将给FD的诊治带来改观。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脑肠轴 脑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消化不良患儿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4例功能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功能消化不良患儿经有效治疗后,显效者16例,有效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功能消化不良患儿实行分型对症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