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衰老是一种多功能的、渐进性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的丧失,导致存活率下降,慢性疾病和残疾的风险增加。衰老伴随着而来的是老年人的大脑功能能力逐渐下降,表现为学习和记忆、注意力、决策速度、感官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以及运动协调性的下降。运动干预是一种有益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干预衰老。细胞凋亡在运动过程中被诱导,以限制组织损伤,恢复组织完整性,终止炎症反应,或诱导直接信号进行适应。已有研究表明,MicroRNA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外泌体 细胞凋亡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海马规避放疗中海马损伤的影像证据及其与认知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随访收集183例接受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放疗组),另收集匹配的30名健康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版(MoCA-B)行基线及放疗后6个月的认知评估,并将鼻咽癌放疗患者分为认知损伤组和认知未损伤组。所有受试者行头颅MR扫描,并以T1WI作为纹理特征分析用序列。基于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脑模板提取个体标准化海马ROI。基于C++和Delphi开发的影像组学计算纹理特征,并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平均方向、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和自相关矩阵进行特征降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组间差异性特征比较。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重要纹理特征与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评估。以logistic回归计算纹理特征对认知损伤的预测能力。结果排除19例失访受试者,本研究最终纳入鼻咽癌患者164例作为IMRT组。受试者海马ROI的纹理特征被成功提取并降维。HC组、认知损伤组(56例)及认知未损伤组(108例)间呈现5个差异性特征:方差(Variance)、熵(Entropy)、灰度不均匀性(GlevNonU)、游程不均匀性(RLNonUni)和对比度(Contrast),且后3个呈现IMRT放疗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evNonU,P=0.011;RLNonUni,P<0.001;Contrast,P<0.001)。另外,海马受照剂量与Variance呈正相关(r=0.448,P<0.05),与Entropy呈负相关(r=-0.461,P<0.05)。GlevNonU、RLNonUni及Contrast与MoCA-B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3,P<0.05;r=0.587,P<0.05;r=0.531,P<0.05)。GlevNonU和Contrast是海马规避放疗认知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OR=0.731,95%CI 0.610~0.857;OR=0.651,95%CI 0.496~0.853)。结论纹理分析结果可作为海马规避放疗中海马损伤的微观影像学证据,且其亦可有效预测认知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海马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外源性microRNA-1297(miR-1297)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获得并鉴定BMSCs及其外泌,通过注射皮质酮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然后注射BMSCs衍生的外泌,测定大鼠血清、海马组织和神经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TNF-α和IL-1β的含量,RT-qPCR检测miR-1297在海马组织和神经元中的表达,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模型,以探讨BMSCs衍生的外泌和miR-1297在神经元凋亡和增殖中的作用,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鉴定miR-1297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靶向关系。结果在抑郁大鼠的海马组织中,miR-1297表达较低,而CTGF表达升高,源自BMSCs的外泌可通过上调miR-1297的水平抑制CTGF的表达,从而抑制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上调SOD的水平,并降低炎症损伤,最终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功能。结论在抑郁大鼠中,miR-1297低表达,而CTGF高表达。BMSCs衍生的外泌通过上调miR-1297抑制CTGF表达,从而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抑郁症 细胞凋亡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针刺激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百会穴和大椎穴,观察海马组织头蛋白(Noggin)mRNA的表达,以及电针对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120只,采用改良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52只;再按照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大鼠再细分为治疗后第1、2、4、6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13只。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大鼠百会穴和大椎穴,电针输出电流1 mA,频率15 Hz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7次后休息2 d;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治疗后第1、2、4、6周,每亚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BrdU注射,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情况;利用Morris水迷宫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神经组织Noggin mRNA的表达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规律。结果电针组大鼠在第2、4、6周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大鼠(P<0.05或P<0.01);电针组海马组织Noggin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的BrdU阳性细胞多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且各组的BrdU阳性细胞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均有减少(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组大鼠海马Noggin mRNA含量均与BrdU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61,P=0.000),且电针组的相关系数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控海马Noggin mRNA的表达促进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海马组织神经发生,从而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 标签: 电针 慢性脑低灌注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赖氨酸饮食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缺陷(GCDH-/-)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及可能通路。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野生型标准饮食(WT)组(n=6)、纯合子标准饮食(GCDH-/-)组(n=11)、野生型高赖氨酸(WT+Lys)组(n=8)、纯合子高赖氨酸(GCDH-/-+Lys)组(n=13)、野生型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WT+Lys+VE)组(n=7)、纯合子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GCDH-/-+Lys+VE)组(n=12)。WT组和GCDH-/-组给予标准饮食(常规大鼠饲料),余4组给予4.7%高赖氨酸加强饲料,自由进食水。WT+Lys+VE和GCDH-/-+Lys+VE组于每天上午10点维生素E[100 mg/(kg·d)]灌胃1次,其余各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存活情况。干预28 d后腹腔注射100 g/L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脑获取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海马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活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海马P38、c-Jun 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GCDH-/-+Lys组大鼠存活比例为9/13,GCDH-/-+Lys+VE组大鼠为11/12。干预第7天开始,GCDH-/-+Lys组、GCDH-/-+Lys+VE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指标检测结果:与WT组相比,GCDH-/-+Lys组和GCDH-/-+Lys+VE组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组比较,GCDH-/-+Lys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减弱,GSH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DH-/-+Lys组比较,GCDH-/-+Lys+VE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增强,GSH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与WT组比较,GCDH-/-+Lys组和GCDH-/-+Lys+VE组大鼠海马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DH-/-+Lys组比较,GCDH-/-+Lys+VE组P38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赖氨酸饮食GCDH-/-大鼠海马存在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机制与激活P38启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有关;维生素E可降低P38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戊二酸尿症Ⅰ型 GCDH-/-大鼠 海马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诊断的提高和现代放疗新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肿瘤脑转移(BM)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潜在放疗相关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受到重视。全脑放疗(WBRT)作为BM患者常见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放疗后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而备受争议,而海马区转移瘤的发生率及该部位放疗受损所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推动了海马保护性WBRT (HA-WBRT)新技术的开展。本文将讨论HA-WBRT的可行性并总结近年来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脑转移/海马区保护性全脑放射疗法 神经认知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海马在恐惧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病生机制的关键脑区。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PTSD患者海马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然而海马亚区改变仍不明确。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萎缩,患者再体验症状可能与齿状回神经发生减少导致的模式分离功能障碍有关。儿童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变化不显著,海马前下托萎缩最明显,这可能导致恐惧消退和情景记忆缺陷。PTSD患者海马体积改变或具有一定性别特异性偏侧化现象。脑功能研究结果表明PTSD患者海马亚区功能连接选择性损伤,与默认模式网络中关键脑区连通性降低。文章从脑影像学角度系统综述PTSD患者海马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改变,以期促进对PTSD致病机制的理解,识别海马亚区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亚区 齿状回 静息态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是一种未达到痴呆程度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痴呆。海马是承载机体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近年来,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患者海马的研究,因此,笔者就认知障碍的海马MRI神经影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最新进展。大量研究一致认为海马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受累脑区,尤其海马CA1区,其功能和结构改变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比于结构变化,功能改变对检测认知障碍可能更敏感。

  • 标签: 认知障碍 海马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γ振荡异常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个月龄)7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SAE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 +多巴胺4(dopamine 4, D4)受体激动剂RO-10-5824组。于术后第10~14天分别行旷场、新物体识别及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检测微清蛋白(parvalbumin, PV)与D4受体表达情况;行海马CA1场电位检测,并分析其与大鼠新事物探索时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组海马PV(77.54±4.61)%、D4受体(56.36±3.88)%及γ振荡能量(41.1±8.62)%,新事物接触时间(36±3)s、新事物识别率(49±4)%与场景僵直时间(56±7)s均显著降低(P < 0.05),而RO-10-5824可上调γ振荡能量(92.3±6.7)%,逆转降低的新事物接触时间(44±3) s和新事物识别率(63±4)%。相关分析显示海马CA1区γ振荡能量与新事物接触时间成正相关(r=0.609 2,P=0.015 9)。然而,各组动物在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γ振荡异常在SAE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 标签: γ振荡 脓毒症 微清蛋白 场电位 认知功能障碍 大鼠
  • 简介:摘要:海马组织(Hippocampus)是脑内主要负责学习与记忆的场所,但其功能会随着衰老而出现减退,出现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神经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活。人们认为,运动对脑功能的积极影响是通过大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介导的。

  • 标签: 海马 运动 BDNF TrkB CREB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素形态学和基于球谐函数点分布模型技术,比较分析内侧颞叶癫痫(mTLE)海马体积和表面局部形态的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66例mTLE患者[男31例,女35例,年龄17~48(28±8)岁],以及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38名,女42名,年龄19~46(27±7)岁],采集全脑结构磁共振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3DT1)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测量海马体积,基于球谐函数形状技术测量海马表面形态改变,比较分析mTLE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海马萎缩模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mTLE海马形态学变化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TLE组病侧海马体积明显减小(Z值:-1.55±0.57比0.38±0.58,P<0.001),并与病程呈负相关(r=-0.297,P=0.016)。表面形态学分析精细地显示,mTLE患者病侧海马萎缩主要发生在海马的头部、中部外侧和后尾部,其位移值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 =-0.336,P=0.006),并与海马灰质体积呈正相关(r=0.336,P=0.006)。结论基于素形态学分析展示海马体积整体减小,而基于表面形状的形态学测量可描绘海马萎缩的局部形态学变化。

  • 标签: 癫痫 内侧颞叶 海马 形态学 表面形态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社会背景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建筑也相应地受到影响,这些建筑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但也表现出与现代化建筑发展的矛盾。部分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以致于形成很多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以上海马戏城建筑工程为例,对建筑物修缮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好施工各阶段的工程监理工作,更好的保障老旧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

  • 标签: 上海马戏城 工程修缮 监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孕16 d SD大鼠处死,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至第7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n=12):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PD98059+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P组)、MH89 +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HDP组)和KG501+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K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I组加入20%脂肪乳剂,孵育30 min;DMSO组加入0.25%DMSO,孵育30 min;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孵育3 h;P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再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PDP组、HDP组和KDP组分别加入25 μmol PD98059(p-ERK1/2抑制剂)、10 μmol H89(p-CREB抑制剂)、25 μmol KG501(CREB抑制剂)孵育30 min,再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最后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ERK1/2、CREB和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CREB、p-CREB、BDNF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组、PD组、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 1/2和p-CREB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组、PDP组、HDP组和KDP组BDNF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PD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D组比较,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过程。

  • 标签: 蛋白激酶类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胎儿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28 d每天接受一至两种随机的刺激,进行CUS造模,随后这两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10 mg/kg氟西汀,每天1次,连续14 d。Sham组大鼠在笼中正常饲养28 d,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进行糖水偏好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水平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Lipid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软件进行脂质相对含量分析。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的比较,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大鼠行为学指标和海马脂质分子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3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0,P<0.001)。其中,CUS组大鼠[(43.57±12.38)%]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Sham组[(67.09±11.81)%]和CUS+Flx组[(62.74±8.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质检测分析显示,三组间存在95个差异性脂质小分子,主要分布于甘油磷脂类和鞘脂类。相关分析发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类的脂质小分子中PE(34∶1e)+H、PE (18∶1p/20∶1)+H、PE(18∶1/18∶1)+Na、PE(36∶2p)-H、PE(16∶0/20∶4)-H、PE(18∶0/18∶2)-H、PE(16∶0e/22∶6)-H、PE(18∶1/20∶4)-H及鞘脂类的CerG1(d18∶2/24∶0+O)+H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负相关(r=-0.477,-0.433,-0.603,-0.382,-0.464,-0.482,-0.514,-0.511,-0.490;均P<0.05)。而PE(42∶6p)+Na、PE(34∶0p)-H和鞘脂类SM(d22∶1/16∶0)+HCOO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正相关(均r=0.379,0.397,0.388;均P<0.05)。结论氟西汀对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甘油磷脂及鞘脂类水平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海马 脂质组学 氟西汀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72岁健康成年人139名,男性61名,女性78名。按照年龄分为三组:20~35岁36名,36~55岁72名,56~72岁31名。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 MRI进行头颅检查。扫描序列包括3D T1WI毁损梯度回波序列(3D T1WI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 T1WI-SPGR)和SyMRI序列,应用SyMRI后处理软件对全脑进行自动配准及数值提取。不同侧别间的海马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性别分组间的海马T1、T2及PD值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年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分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39名健康成年人的T1、T2、PD均值分别分别是(1258.43±110.59) ms、(105.88±16.05) ms、(74.71±1.52) pu,T1值、T2值、PD值的范围依次是(1070.16~1725.59) ms、(86.43~190.71) ms、(70.72~80.21) pu。不同侧别海马T1和P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T1和PD值左侧均大于右侧。而不同侧别海马T2值以及不同性别间的T1、T2和PD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T1、T2及PD值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和36~55岁组与56~72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与36~5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不同年龄及性别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参考值,为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年龄 性别 海马 集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铁超载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SPF级S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铁超载组(IO组)及空白对照组(Sham组),每组n=15。IO组大鼠采用右旋糖酐铁腹腔注射100 mg/(kg·d)持续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的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内的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自噬相关蛋白p-AMP-蛋白激酶(p-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细胞淋巴瘤-2相互作用蛋白1(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1,Beclin1)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大鼠海马内LC3、Beclin1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的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镜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内自噬小体数量及内质网形态的改变。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训练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3.55,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Sham组[(28.09±18.41)s、(21.42±15.53)s、(16.96±8.35)s、(10.24±3.75)s]相比,IO组大鼠在第2 ~ 5天的平均潜伏期[(56.68±30.65)s、(58.21±36.09)s、(36.58±13.54)s、(27.29±14.30)s]明显延长(t=8.57,6.81,9.51,7.12,均P<0.01)。在第6天撤掉平台的空间探索实验中,与Sham组[(41.89±3.89)%]相比,IO组在平台象限内停留的时间百分比[(25.46±3.56)%]明显降低(t=24.06,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O组大鼠海马内TfR1(2.10±0.48)、p-AMPK(0.74±0.10)、LC3(1.11±0.40)、Beclin1(1.05±0.20)的相对表达水平较Sham组[TfR1(0.11±0.18)、p-AMPK(0.19±0.02)、LC3(0.22±0.11)、Beclin1(0.17±0.02)]明显升高(t=1.58,14.58,10.06,20.65,均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O组大鼠海马内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形态不规整、细胞数明显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O组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多。结论铁超载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区内的自噬水平发挥其神经毒性作用,引发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铁超载 认知功能障碍 自噬 神经元受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氟西汀组(FLU组)、黄芩苷高剂量组(BA-H组)、黄芩苷低剂量组(BA-L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运用CUMS方法对其余四组小鼠造模,造模共进行42 d,并从第21天开始按照分组进行灌胃至造模完成。给药结束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ERK、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1.0软件包,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糖水偏爱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的糖水偏爱率降低[(82.88±2.00)%,(64.49±1.24)%;t=19.11,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81.90±1.19)%]、BA-H组[(77.86±2.51)%]、BA-L组[(67.98±2.56)%]小鼠的糖水偏爱率均增加(t=24.83,11.68,3.00;均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UMS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6.33±0.82)次,(1.83±0.75)次;t=9.93,P<0.05]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46.83±4.78)s,(24.25±6.12)s;t=7.13,P<0.05]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14.88±3.00)s,(70.70±4.77)s;t=24.26,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5.00±0.89)次,(5.17±0.75)次,(3.33±0.82)次;t=6.64,7.67,3.31;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36.80±2.66)s,(36.82±5.62)s,(33.28±3.56)s;t=4.61,3.71,3.13,均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23.37±4.86)s,( 34.83±4.72)s,( 62.15±5.30)s;t=17.02,13.10,2.94;均P<0.05]。Westo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1.00±0.15),(0.36±0.10);t=6.26,P<0.05]和CREB蛋白表达[(1.00±0.12)(0.29±0.03);t=10.3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均增加[(0.87±0.05)、(0.77±0.08)、(0.67±0.03);t=8.25,5.79,5.39;均P<0.05],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0.90±0.12)、(0.84±0.14)、(0.62±0.04);t=8.94,6.59,12.25,均P<0.05]。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 [(1.00±0.03),(0.41±0.10); t=9.78,P<0.05]和CREB mRNA[(1.00±0.08)(0.61±0.12);t=4.6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均增加[(0.71±0.08)、(0.69±0.03)、(0.59±0.04);t=4.15,4.65,2.84;均P<0.05],FLU组、BA-H组小鼠的CREB mRNA均增加[(0.87±0.08)、(0.86±0.07);t=3.14,3.19,均P<0.05]。结论BA对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发挥可能与调节ERK、CREB蛋白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抑郁症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电离辐射对幼鼠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及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研究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详尽直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给予21 d龄SD大鼠单次剂量10 Gy全脑照射,观察照射后1、3个月大鼠认知功能改变,海马DG区和CA1区中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电离辐射对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影响。结果SD幼鼠在照射后3个月发生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力损伤。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照射后1、3个月分别降低了39.06%、29.27%(t=14.96、12.35,P<0.05)。海马CA1区底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个月降低了33.40%(t=10.39,P<0.05),而在照射后3个月其树突棘密度无明显变化;而CA1区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照射后1、3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此外,海马DG区和CA1区树突棘形态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突触后PSD95在照后1和3个月分别降低了24.6%和50.5%(t=2.97、9.27,P<0.05)。结论电离辐射后幼鼠海马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提示PSD95可能通过影响树突棘的结构形态降低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电离辐射 海马 树突棘 突触可塑性 突触后致密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R-146a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60只,12~16周龄,体重22~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n=32):对照组(C组)、POCD组、miR-146a agomir组(Ag组)、miR-146a antagomir组(At组)和阴性对照液组(NC组)。采用吸入1.5%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OCD模型。于术前2 d时,Ag组双侧海马注射miR-146a agomir 0.5 nmol (0.1 nmol/μl),At组注射miR-146a antagomir 2.5 nmol (0.5 nmol/μl),NC组注射miR-146a阴性对照液2.5 nmol (0.5 nmol/μl);C组不行麻醉或手术处理。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自发活动能力,15 min后行条件恐惧实验评价认知能力,于术后1和3 d时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1区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CD11b的表达,于术后6、12和24 h时采用qPCR法检测miR-146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5组各时点旷场实验总探索路程及声音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OCD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减少,术后1和3 d时海马CD11b表达、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与NC组比较,Ag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术后1和3 d时CD11b表达下调,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IRAK1、TRAF6、NF-κB p65和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减少,At组术后1、3和7 d时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减少,术后1和3 d时CD11b表达上调,术后6、12和24 h时miR-146a表达下调,IRAK1、TRAF6和NF-κB p65表达上调,术后12和24 h时TNF-α表达上调,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结论miR-146a参与了POCD小鼠海马炎症反应的过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微RNAs 认知障碍 海马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