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猪瘟这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其流行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季节性和地区性等方面。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猪瘟的策略,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公众健康教育、监测与报告、扑杀与补偿以及科学研究等措施。通过这些综合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瘟的传播与蔓延,保障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猪瘟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牛口蹄疫病的流行学特征,分析其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通过对国内牛口蹄疫病流行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该病的传播与季节、地区、养殖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灭源、隔离封锁等。

  • 标签: 牛口蹄疫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仔猪饲养管理是生猪养殖产业最基础的阶段,养殖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仔猪阶段的生理机能并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给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腹泻疾病是仔猪养殖期间危害较为严重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之一,会对猪群的正常生长,正常增重以及成活率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养殖场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进而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由于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在开展疾病诊治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主要致病原因,极容易造成诊治失败,从而给疾病的周期性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威胁到生猪养殖业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仔猪腹泻疾病的流行学,并提出了综合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仔猪腹泻 流行病学 综合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比对探究小儿手足口流行学分析以及相关防措施 ;方法:以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对72例手足口病患儿相关资料实施全面回顾性研究及比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针对性策略;结果:4-6月份以及9-11月份患儿发病情况比较严重,且男性患儿41例达56.94%,女性患儿31例达43.05%;患儿年龄为2~6岁阶段的学龄前儿童,3~5周岁51例达70.83,其中3周岁患儿26例达36.11%,高于4周岁整体。结论:根据手足口流行学特征,疾控中心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对儿童的卫生教育;医院和保健机构必须与社区合作,学校与其他儿童聚集地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有助于手足口的及时治疗和控制疫情的暴发。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仔猪白疾病是由于溶血性大肠杆菌对仔猪进行感染的一种早发型疾病,其大多都出现在出生一周以内的仔猪群体当中,尤其是刚出生1~3d的仔猪患病率更高。为解决仔猪白痢疾病,更好地提升关于猪肉的经济链和饲养业,要对该病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有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仔猪白痢的饲养环节、产仔环节、营养补充环节、日常管理工作环节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额借鉴与参考,进而更好的为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助力。

  • 标签: 仔猪 白痢 流行安定区病学 临床症状 诊断 防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以健康为中心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慢性病高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老年健康的保障和促进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 标签: 老年流行病 科学指导 健康防控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皮肤与性病的流行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对近年来皮肤与性病流行学数据的回顾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本文将从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阐述皮肤与性病的流行学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肉牛病毒性腹泻也叫病毒性腹泻粘膜,主要是因为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而造成的一种高度接触、病毒性感染传染病。医学上肉牛感染病毒后表现出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如拉肚子、流血、消化系统黏膜糜烂、肠胃炎、繁育阻碍综合症。病毒性腹泻分布于全世界各个国家,且发生流行于各地养殖牛主产地,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繁育特性造成重大危害,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现简述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学调查及其疫情措施,给众多同行业提供借鉴。

  • 标签: 肉牛 病毒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狂犬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等。1979年首次报道该病,法国学者巴斯德于1885年第1次分离出狂犬病毒。狂犬主要在动物间传播,患狂犬的动物俗称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可能因被其咬伤、抓伤而感染狂犬病毒,并因此患病。人患病后,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我国是狂犬的高发国,了解并有效的防治狂犬措施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课题。本文从狂犬流行性分析、诊断方法和手段系统讲述了狂犬流行现状。

  • 标签: 狂犬病 RABV 人兽共患传染病 感染 免疫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年龄越小的猪潜伏期越短,通常在潜伏12-24h后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最长潜伏期在4d左右。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后,通常经历3-4d能快速爆发流行,在出现临床症状10d左右会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呈现逐渐缓和的态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是冬春季节高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均具有很强异感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高达100%,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5%-20%。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后,所表现的死亡率最高,有时死亡率在50%以上。基于此,文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学、临床症状及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威胁仔猪健康生长的2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2种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经常混合感染、并发感染,加重临床症状,使仔猪在短时间内死亡。该文从流行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论述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之间的相同和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对策。

  • 标签: 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年龄越小的猪潜伏期越短,通常在潜伏12-24h后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最长潜伏期在4d左右。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后,通常经历3-4d能快速爆发流行,在出现临床症状10d左右会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呈现逐渐缓和的态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是冬春季节高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均具有很强异感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高达100%,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5%-20%。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后,所表现的死亡率最高,有时死亡率在50%以上。基于此,文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学、临床症状及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牛羊布鲁氏杆菌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该病对人畜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本文将针对牛羊布鲁氏杆菌流行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 病因 病理学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鸡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传染病,对于国家和养殖户来说,防止疫情扩散和控制病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家禽的健康,并维护养殖业的发展。

  • 标签: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 2015-2020年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流行学分析,掌握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有效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 2015-2020年肺结核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对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嘉定全区共报告肺结核2657例,年均发病率为24.14/10万。其中男性1786例,女性871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江桥镇年均病例数最高,为469例;嘉定镇街道年均发病率最高,为33.63/10万。按照发病年龄分组,发病数最高的组别为21-30岁。按照职业分组发病数最高的为民工。结论 近年来嘉定区肺结核发病率没有下降的趋势,工作仍很艰巨,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疫情的主动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其暴发流行

  • 标签: 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描述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下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科疾病谱调查、流行学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初至2020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6586例患儿为疫情前组,2020年2月初至2022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2293例患儿为疫情后组。统计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比例。结果:疫情之前,男女比例为1.10:1,疫情之后,患儿总数量明显下降,男女比例为1.05:1;在疫情前后患儿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1岁至7岁之间,并且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在疫情之后患有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患儿占比有所提高。结论:疫情期间患儿数量明显下降,但是患儿男女比例以及年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同时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占比有所提高,临床应给予重视,及时调整医疗资源,保障患儿的健康。

  • 标签: 新冠疫情 疾病谱 儿科 流行病学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近几年,由于牛羊调运比较频繁,布鲁氏菌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发病地区也有蔓延的迹象;为了减少布鲁氏菌发生的概率,保障牛和羊的饲养健康,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布鲁氏菌的对策。

  • 标签: 牛羊布鲁氏菌病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腹泻是养羊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养羊业的生产效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该了解羊出现腹泻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常羊腹泻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一个临床症状,所以羊群发生腹泻的原因复杂且多样,有羊群的自身原因、饲养管理不到位、细菌病毒的侵袭以及实际的天气环境等因素,这些都会对羊群的腹泻情况产生相应的影响。腹泻在养羊生产中虽然不属于非常严重的疾病,但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存在致死的风险。所以,提高对引起羊腹泻诊断的准确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的优化治疗方案,控制羊群的发病,可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收益,促进养羊业快速发展。本文对羊腹泻流行学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羊腹泻病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流行学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追踪和分析传染病传播、慢性病发病率以及环境健康影响等方面。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回顾了流行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解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和生物统计方法。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流行学调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初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解析性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效果关系;实验性研究则提供了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最强证据。 结论:流行学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可用资源和数据类型来决定。在现代公共卫生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利用新兴技术是关键。此外,考虑到数据质量和伦理问题也是进行有效流行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 解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大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年余本院收治的219例儿童白血的病例资料,探讨赣南地区儿童白血流行学特点。方法 收集 2017年-2023年期间确诊的初诊儿童白血病患儿共 2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地区患儿的发病年龄、疾病亚型、首发症状、分子流行学等特征。结果219例儿童白血病中男124例,女95例,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2~5岁次之。以急性白血为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45例,占66.21%,ALL分型以B系表达为多;急性髓系白血(AML))68例,占31.05%,以AML-M2及AML-M3为最多见,混合型急性白血(MPAL)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例3例,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1例。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占多数,约47.49%,多数患者有贫血,部分有出血表现、疼痛等。在急性白血病中,WBC增高者占多数有112例,约52.09%,少部分患者RBC正常/增高或Hgb正常,各占14.42%及15.34%。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PLT减低,约83.72%,少数为正常或增高。白血病儿童正常染色体核型101例,占47.64%,检出异常细胞核型111例,占52.35%。在ALL中融合基因TEL-AMLl 阳性检出率最高,占14.48%,BCR-ABL1及E2A-PBXl阳性各8例,检出率皆为3.77%,MLL-AF4阳性4例,检出率1.88%,其他常见融合基因检出率低。在AML患儿中,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最多,检出率30.88%,AML1-ETO 阳性17例,检出率25%,MLL-AF6阳性4例,检出率5.88%。结论 本院收治的儿童白血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为主,其次为AML,慢性白血较少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大部分因发热、贫血、出血表现就诊,其血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部分相同。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