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化验结果、辅助检查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路刺激、乏力、肉眼血尿以及尿检红细胞增多,对该病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以及同位素肾图检查也存在一定的特点。结论泌尿生殖系统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病,若不能对其常见症状和检查特点进行准确掌握,极易导致误诊的情况出现,因此需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临床特点 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如今,从瓶装水到吸管杯等塑料制品公司,均在广告中将“不含双酚A(BPA)”作为安全指标大加宣扬。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双酚A的替代物质双酚S(BPS)能加速胚胎发育进而扰乱生殖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5年5649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为47.27%,Uu、Mh、Uu+Mh检出率分别为11.61%、23.66%、36.19%。女性支原体检出率(52.63%)高于男性(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五年支原体感染类型均以Uu感染为主,近年来Uu与Mh混合感染比例有所上升,构成比由13.15%上升到20.16%。Uu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螺旋霉素耐药率较高;Mh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Uu与Mh混合感染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于单纯Uu及Mh感染。临床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监测结果合理用药,对获得最佳疗效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钦州地区受检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423疑诊患者标本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423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966例,阳性率为44.44%,男309例(6.98%),女1657例(37.46%)其中单纯Uu感染为1337例(68%),单纯Mh感染为75例(3.8%),Uu和Mh混合感染为554例(28.2%)。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9%、78%、77%、69%。结论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高于人型支原体(Mh),支原体阳性患者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敏感率,对甲砜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药敏结果有助于临床用于筛选药物,指导合理用药。

  • 标签: 支原体 解脲脲体(Uu) 人型支原体(Mh)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沙眼衣原体(CT),淋菌(NGH)、解脲支原体(Uu)、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单纯疱疹病毒(HSV-II))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的134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CT,NGH,Uu,HPV-6/11,HSV-II,统计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结果生殖道性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体220株,检出率为16.37%。男性病原体检出率为18.79%,明显高于女性8.1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CT检出率分别为7.81%,5.58%,占前两位;男性NGH,Uu检出率分别为2.12%,9.73%,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年龄段共检出病原体109株,检出率为49.55%,高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混合感染19例,占8.64%,NGH+Uu混合感染6例,占2.73%,CT+NGH混合感染1例,占1.82%;Uu及CT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耐药性较低,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高,男性病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Uu,CT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机制复杂,20-3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防治,降低感染率。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性病 沙眼衣原体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简介:泌尿生殖系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在我国,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分别位列第7~10位[1]。目前,泌尿生殖系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热疗、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具有较大前景。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最初是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离得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1受体 泌尿生殖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正常者生殖道样本与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样本中支原体的分离率,探讨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检测的意义。方法通过采取2007年~2012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24对不孕不育夫妇,共计648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样本为观察组,设置正常生育史夫妇158对,共316例的生殖道标本为对照组,用液体培养法培养生殖道标本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脲原体(Uu)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且对其中支原体阳性夫妇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观察组中648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达70.2%,Uu总阳性率为67.6%,对照组的316例正常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为21.5%,Uu总阳性率19.0%,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殖道样本对强力霉素、Uu、交沙霉素、美满霉素、阿齐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7.3%,4.8%,42.2%和33.2%,对照组生殖道样本对于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0%,0%,2.9%,14.7%和17.6%;对支原体阳性的82对夫妇的治疗效果进行随机访查中,发现有27对夫妇在进行支原体清除后半年内受孕成功,成功率为35.2%。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率高,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可能是出现不孕不育症诱因之一,进行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不孕不育患者的病因。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检测 不孕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沙地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试剂盒对收集的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在246例标本中检测出男性支原体感染率36.7%,其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率为25.0%,生殖支原体感染率9.6%。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今后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诊断检测中增加支原体检测项目。

  • 标签: 生殖支原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UTI)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住院的295例UTI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畸形组(n=85,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和无畸形组(n=210,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比较两组UTI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发病年龄、有无发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感染次数、肾功能异常及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UTI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UTI患儿在性别、发病年龄≤30d、感染次数≥2次、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8、4.466、6.745、3.466,P〈0.05)。畸形组患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类型以膀胱输尿管返流为主(18.8%),其次为先天性肾积水(15.3%)和输尿管狭窄(11.8%)等。随访53例患儿中,10例(18.9%)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仅1例(1.89%)输尿管狭窄患儿于术后6个月复发UTI。结论小儿UTI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密切相关,反复UTI、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发病年龄≤30d的男性UTI患儿罹患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可能性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先天畸形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菌落培养的实用方法,通过生化鉴定和菌落的确认,提高Uu、Mh检验质量。方法用拭子直接划线接种A7平板和培养液直接接种以及孵育后的培养液接种A7平板3种方法培养菌落,同时做生化鉴定。结果以Uu、Mh生化鉴定阳性(排除细菌生长)作为比对依据。用培养液直接接种A7平板生长的菌落阳性率最高,75例Uu生化阳性者,49例长出Uu菌落(26例不生长),阳性率65.3%(49/75);30例Mh生化阳性者,27例长出Mh菌落,阳性率90.0%(27/30)。对26例不生长Uu菌落的培养液,用DNA荧光定量法检测,全部>500copies,均为Uu阳性,说明Uu已死亡。结论用接种生化药敏条后的余液直接接种A7平板,生化鉴定和观察菌落同步,操作简便易行,可同时验证生化鉴定的结果,优于另外2种菌落培养方法,可作为常规操作推广应用。但是,提高UU菌落的阳性率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泌尿生殖道 菌落培养,支原体 方法学
  • 简介:'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2016学术年会暨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2016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CACA-GU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担任主席,副主任委员李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 委员会学术年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查出肾结石73例,占51.41%,输尿管结石48例,其中超声确诊47例,漏诊1例,经螺旋CT确诊,占33.80%,膀胱结石19例,占13.38%,尿道结石2例,占1.41%。结论超声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明显,特点鲜明,但仍需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结合图像特征,准确诊断病情。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超声诊断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