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我国卒中疾病负担:形势严峻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且有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14.8/10万、246.8/10万和114.8/10万。

  • 标签: 卒中 区域性 急救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 简介: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1)院内急诊通道的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71min缩短至53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time,DPT)时间由104min缩短至82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time,DRT)时间由144min缩短至117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 简介:肿瘤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基因变异实现端粒长度的维持,从而解除细胞周期的限制来实现[1-2]。对黑色素瘤的研究表明,体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主要有两种机制:端粒酶依赖性机制(85%)和端粒酶非依赖性机制(15%)[3],后者依靠ATRX和DAXX变异介导的端粒替代延长机制(ALT)实现端粒的延长;

  • 标签: TERT 神经胶质瘤 端粒长度 非依赖性 启动子区域 高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脑电图定位功能区,提高毗邻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18例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的胶质瘤患者,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磁图初步定位功能区;术中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进一步确定脑功能区、脑电图明确致痼灶位置,避开功能区切除肿瘤和(或)致痼灶;术后于瘤腔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125I和缓释型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结果18例患者中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手术后第6、12和24个月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平均为11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3/18、9/18和6/18;疾病控制率15/18、13/18和10/18。手术前和术后第6、12、24个月时的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13±12.88)、(78.20±15.13)、(62.35±13.21)和(46.57±16.93),各观察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8例(肌力下降2例、感觉减退3例、肌力与感觉同时减退1例)。结论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方法定位功能区及致痼灶,可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指导切除中央回及其毗邻部位胶质瘤。术后瘤腔内行间质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肿瘤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脑电描记术 监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