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历史上是一个由多民族迁徙杂居、融合同化所构成的特殊地域。正是在这一特殊的时空场域中产生了贤孝这一独特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形式。元代,贤孝作为盲眼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和从业行当,依借宝卷及“二十四孝”的题材文本行走于元属各地,于是贤孝的最早形式“家书”兴起,至元末明初达到兴盛;明代,伴随着国家统一和对等地的有效管理以及全面汉化的政权意志,代表中原儒家文化的“国书”全面兴起,至清代达到兴盛;清末民初,伴随着天灾人祸、军阀盘踞和大范围的反清起义,代表个人和群体意志的“新书”开始兴起,至民国达到兴盛。

  • 标签: 河州贤孝 盲眼人 题材 家书 国书 新书
  • 简介:,即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所在地,是黄河上游一座古老的名城。在五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现存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人类遗址。是古代西通青藏和西域、东去中原的主要干线,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不同民族之间往来和接触频繁的地区,汉族和回、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他们的历史。近代以来,源于特别的历史原因,在西北乃至全中国有了不小的影响,也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风

  • 标签: 河州回民起义 穆斯林 临夏回族自治州 伊斯兰教 甘肃省 花儿
  • 简介:茶马贸易肇于唐,始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有明一代,茶马贸易贯穿始终。明代茶马贸易主要有西北、西南两路,而、岷、洮三则是明西北茶马贸易的行政中心及主要交易中心。明朝的茶马贸易,不仅仅是一项国防政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它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明王朝西北边防的安全,同时还极大的促进了内地及、岷、洮等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及各民族融合的实现。

  • 标签: 明代 茶马贸易 河州 岷州 洮州
  • 简介: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故土由县升格为。那个历史事件,彻底地改变了我心中1000多年的县治记录,进入一个划时代的美好岁月。故土山清水秀、河网密布是鱼米之乡,这个的存在,在我的心目中,其实就是地道而美好的水。从南岭下来,走入阳明山东麓,封闭孤立了亿万年的大山,一曰大义山,二曰天堂山。

  • 标签: 水州 女河 水滴 故土 蓝色 河流
  • 简介:摘要:地处多民族聚居区的古,其方言话有迥异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话的研究自上世纪 80年代起就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现有的话相关研究成果,分话语音研究、话词汇研究、话语法研究三方面对其进综述。

  • 标签: 河州话 综述 语言接触
  • 简介:一重一重的青山,藤花掩映了临着黄河的古镇,大河家。一路草木多,车开过去,树枝子簌簌披拂过车窗,手掌一般,敦厚得叫人心生喜欢。大河家的房子都高,树木一样生长着的样子。墙壁上镶嵌着青色的砖雕,雕了牡丹雕芍药,枝枝蔓蔓筋骨柔软,花苞鼓鼓的,怕要倏然间弹开呢。院子里的花儿都开了,一朵半朵从浓密的叶子里窜出来,红得要破哩,喊一声要答应哩。多么好,多么好。一生看花相思老,人在草木间,才是顶禅意的光阴呢。

  • 标签: 大河家 禅意 唐蕃古道 滴滴金 上去高山望平川 南凉
  • 简介:一我竟然在湖南长沙街头找到了一家人开的清真饭馆,有面片,有手抓羊肉,还有粉汤包子。看了菜谱我还是觍着脸问有没有浆水面,老板看着我笑了。我为我的唐突不好意思起来,可是老板大声地说,有!当下就进后厨安顿去了。浆水面端上来了。碗很精致,白色底上印着鲜花纹路。几片绿菜、几块西红柿、几撮细葱末,再配点金黄的酸菜。洁白的面叶静静卧在碗中,热腾腾的气息夹杂着浆水面特有的酸味直冲鼻腔。

  • 标签: 清真饭馆 手抓羊肉 面叶 花纹路 声地 大河家
  • 简介:本文首先解释所属地名称用“”而不用“临夏回族自治”的缘由。接着初步概括了伊斯兰教的地位,提出了伊斯兰教传入的时间。随之罗列了清及民国年问伊斯兰教历史上的20件大事,以便先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历史印象,而把文章介绍的重点放在有一定实地调查的清真寺和拱北上。然后根据很有限的材料,尝试性地对的穆斯林和的经堂教育作了点研究。最后则是对伊斯兰教经学典籍、思想、器物、技艺等等的提纲式列举。

  • 标签: 河州 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 简介:一、汉、藏贸易与铜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古称“”,地处西北河湟地区的核心地带,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域,尤其自明代设置“卫”以来.为西北汉、藏民族之间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清末至民国时期,作为茶马贸易的延续,与甘、青、藏区之间的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当时的甘肃(现临夏)、拉卜楞(现夏河县).

  • 标签: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手工 多民族聚居区 茶马贸易
  • 简介:<正>甘肃武威,古称凉州,地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重镇,自古就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凉州贤孝”这种民间曲艺,是“武威半台戏”、“凉州杂调”、“河西宝卷”之外的又一艺术珍宝,它保留有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充满着浓郁而鲜明的地方色彩。“贤孝”究竟形成于何时?有说是明代,有说是清朝,由于缺乏确凿可据的参考资料,尚难作出定论。

  • 标签: 音乐 地方色彩 凉州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民间艺术
  • 简介:明初是中央王朝经略包括地区在内"西番诸卫"的起点,因置立时间最早,其本身承载的统治策略及政治倾向对于广大藏区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大规模军事征服的前提下,为了在地区建立"体统"、形成民族国家认同,明政府采取军政合一的手段来稳定地方统治,并利用土汉混编参治、宗教力量利用、茶马经济控制、广设驿递联通等措施来固化和加强这一开辟的藏区统治新模式。此不仅为"体统"的建立和维系有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清朝对广大甘青地区的统治策略提供了较高价值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河州 “西番诸卫” 甘青藏区 洪武 驿递
  • 简介:“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甘南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用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

  • 标签: “花儿” 河州地区 男女对唱 爱情 汉语方言 流行地区
  • 简介:《走进灵》收录了作者1980年至2009年灵史研究的重要论文,全面展现了古灵神奇苍劲的历史文化风貌。全书分为“考古考证篇”“历史大事篇”“报评书评篇”“人物文化篇”和“附录”五个部分。“考古考证篇”是全书史学观点的基石。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佐证,尤其是根据2003年5月8日在宁夏吴忠市区东部绿地园出土的唐灵吕氏夫人墓志铭,确证古灵城址位于今吴忠市境内。这个观点最早是由述礼教授在《古灵城址初探》(发表于《宁夏史志研究》1989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古灵城的城址,似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今日之吴忠市和灵武县,究其根源,都是一个古灵。”吕氏夫人墓志铭出土后,作者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与研究,在考古学实证的基础上发表了《古灵城在吴忠的确证———解读吴忠出土唐墓墓志铭》(原载2004年4月7日《新消息报》)、《一石惊天,古灵浮现吴忠———宁夏吴忠出土唐灵吕氏夫人墓志铭》(以《“一石惊天”背后的故事》为题摘要发表在2004年6月23日《新消息报》)、《塞北江南旧有名》(原载《学习与交流》1998年第5期)、《话说灵———探寻古城灵之谜》、《古灵城址研究述略》、《吴忠城建,古城灵显真容———自治区博物馆展出吴忠唐墓出土文物》(原载2004年10月18日《吴忠日报》)等文章。这样,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古灵在吴忠市境内”的大胆假设,有了可靠的文献和文物依据,成为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这一观点的提出和证实,不仅具有史学和考古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而且为吴忠市和灵武县乃至整个宁夏地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 标签:
  • 简介:“花儿”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意境,用炽热的情感,苍凉的曲调,高亢、粗犷的旋律,以及独特的风格,丰富着祖国的民族音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花儿”以热烈、淳朴、优美的语言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西北高原女性美与风采。

  • 标签: 女性美 独特 苍凉 女性形象 审美视角 “花儿”
  • 简介:摘要:花儿流行于甘、青、宁、新的一种山歌,从整体上分为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统。花儿唱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很广泛,唱词内容多以男女情爱为主体部分,但也有古典文学名著,唱传奇故事"整花",有的则是反映生活内容的生活歌。本文从花儿唱词内容和唱曲特点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花儿唱词内容所蕴涵的生活伦理思想。并探析花儿优秀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河州花儿 伦理思想 当代价值和意义
  • 简介:(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袍罕、导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回族文化 河州 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
  • 简介:进入隋唐时期.虽然郡、州名称多有变化,并设置总管府、大都督府等等.但灵古城始终为灵武郡、灵和回乐县的治地.所以唐诗称“山横旧秦塞.绕古灵”。

  • 标签: 灵州 吴忠 隋唐时期 都督府 灵武
  • 简介:明清时期,在湟地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与青海省东部一带)活跃着一支以回族为主的穆斯林商帮。这一商帮虽然在清代十大商帮中未占据一席之地,仅仅是晋陕商帮中的一个分支,但他们在湟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术界对于商帮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党诚恩、陈宝生主编的《甘肃民族贸易史稿》;李清凌主编的《甘肃经济史》和李清凌著《西北经济史》,以及高占福《明代的甘肃回族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赖存理《清代回族商业经济初探》等文,

  • 标签: 明清时期 穆斯林 商帮 临夏回族自治州 河州 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