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脑梗塞患者使用格雷和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5例对照组为单一用药治疗,即格雷;45例观察组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即格雷和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组间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观察组相比,前一组明显低于后一组(73.33%<91.11%)组间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可有优先考虑格雷和伐他汀两种药物结合,治疗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可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生活能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20%锐超麦水分散粒剂和20%使它隆乳油防除小麦田阔叶草对比示范,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春后用20%锐超麦45g/hm2防除大龄繁缕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20%使它隆750ml/hm2。而春后用20%使它隆750ml/hm2防除大龄猪殃殃效果优于20%锐超麦45g/hm2、120g/hm2。

  • 标签: 麦田 阔叶草 防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微创内镜逆行手术技术使相当一部分胆胰疾病患者避免了常规的开腹手术。虽然内镜术前常规予患者注射安定,但操作过程中常会产生较剧烈的痛苦,使患者无法耐受,因而无法充分体现微创技术的优越性。本研究在于观察比洛芬复合丙酚用于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的麻醉效果及其临床实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7岁男性癫痫患者因服用丙戊酸钠疗效不佳,加用托25 mg口服、1次/晚。7 d后,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伴眼部疼痛肿胀,眼部超声检查示双眼脉络膜脱离。考虑与托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醋酸泼尼松60 mg口服、1次/d治疗。8 d后,患者眼部疼痛、肿胀明显好转,眼部超声检查示脉络膜脱离表现消失。停药15 d后患者眼部症状消失。

  • 标签: 托吡酯 脉络膜积液 癫痫
  • 简介:摘要格雷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前和术后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但其抗血小板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即存在格雷抵抗现象(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CR通常归因于血浆中巯基代谢物浓度的降低,而引起巯基代谢物浓度降低的因素众多。文章对CR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评估CR风险,采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 标签: 氯吡格雷 抗药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和托联合文拉法对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组(观察组,64例)和托联合文拉法组(对照组,63例),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记录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命质量问卷V2.1(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评估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7例完成3个月治疗,53例完成6个月治疗;对照组56例完成3个月治疗,50例完成6个月治疗。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VAS、HIT-6和PSQI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6.31 ± 5.02)和(15.69 ± 6.31) d比(22.62 ± 3.27) d、(3.67 ± 1.60)和(1.91 ± 1.05)分比(5.09 ± 1.43)分、(49.34 ± 11.01)和(47.34 ± 9.05)分比(60.25 ± 11.61)分、(10.09 ± 2.81)和(9.68 ± 2.74)分比(13.50 ± 2.81)分;对照组:(14.58 ± 7.37)和(9.92 ± 5.07) d比(23.05 ± 5.24) d、(4.74 ± 1.15)和(3.16 ± 1.60)分比(5.90 ± 2.06)分、(42.77 ± 8.02)和(40.09 ± 9.72)分比(59.37 ± 9.08)分、(9.66 ± 2.71)和(8.62 ± 2.07)分比(14.61 ± 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和6个月后头痛VAS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7.62 ± 9.81)和(16.01 ± 5.73)分比(36.96 ± 9.55)分、(12.17 ± 5.60)和(11.09 ± 3.27)分比(17.06 ± 6.08)分、(8.42 ± 2.17)和(8.94 ± 1.90)分比(11.40 ± 4.09)分、(33.24 ± 9.61)和(28.62 ± 5.04)分比(62.75 ± 14.02)分;对照组:(17.08 ± 8.73)和(16.79 ± 5.19)分比(36.82 ± 9.68)分、(9.04 ± 4.48)和(8.90 ± 3.46)分比(17.26 ± 6.01)分、(6.92 ± 2.61)和(5.15 ± 1.74)分比(11.30 ± 5.47)分、(31.65 ± 9.17)和(30.66 ± 6.04)分比(62.91 ± 1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或托联合文拉法均能减少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头痛程度,减少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改善睡眠,提高生命质量,疗效相似,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仍需高度关注。

  • 标签: 偏头痛 加巴喷丁 托吡酯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和托联合文拉法对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组(观察组,64例)和托联合文拉法组(对照组,63例),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记录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命质量问卷V2.1(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评估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7例完成3个月治疗,53例完成6个月治疗;对照组56例完成3个月治疗,50例完成6个月治疗。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VAS、HIT-6和PSQI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6.31 ± 5.02)和(15.69 ± 6.31) d比(22.62 ± 3.27) d、(3.67 ± 1.60)和(1.91 ± 1.05)分比(5.09 ± 1.43)分、(49.34 ± 11.01)和(47.34 ± 9.05)分比(60.25 ± 11.61)分、(10.09 ± 2.81)和(9.68 ± 2.74)分比(13.50 ± 2.81)分;对照组:(14.58 ± 7.37)和(9.92 ± 5.07) d比(23.05 ± 5.24) d、(4.74 ± 1.15)和(3.16 ± 1.60)分比(5.90 ± 2.06)分、(42.77 ± 8.02)和(40.09 ± 9.72)分比(59.37 ± 9.08)分、(9.66 ± 2.71)和(8.62 ± 2.07)分比(14.61 ± 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和6个月后头痛VAS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7.62 ± 9.81)和(16.01 ± 5.73)分比(36.96 ± 9.55)分、(12.17 ± 5.60)和(11.09 ± 3.27)分比(17.06 ± 6.08)分、(8.42 ± 2.17)和(8.94 ± 1.90)分比(11.40 ± 4.09)分、(33.24 ± 9.61)和(28.62 ± 5.04)分比(62.75 ± 14.02)分;对照组:(17.08 ± 8.73)和(16.79 ± 5.19)分比(36.82 ± 9.68)分、(9.04 ± 4.48)和(8.90 ± 3.46)分比(17.26 ± 6.01)分、(6.92 ± 2.61)和(5.15 ± 1.74)分比(11.30 ± 5.47)分、(31.65 ± 9.17)和(30.66 ± 6.04)分比(62.91 ± 1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或托联合文拉法均能减少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头痛程度,减少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改善睡眠,提高生命质量,疗效相似,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仍需高度关注。

  • 标签: 偏头痛 加巴喷丁 托吡酯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为起始时间,以2020年10月为截止时间,以6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法经分2组对象研究,各组为30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参照组,在此前提下采用格雷治疗试验组。比较2组对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对象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低,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冠心病 氯吡格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伐他汀与格雷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8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伐他汀联合格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用格雷与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 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1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 A组) 99例, 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 B组) 99例, 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 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5) ,血小板活化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氯吡格雷  TIA   阿司匹林  低分了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格雷用于冠心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患2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格雷,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比对照组10.0%高,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5.0%高,P<0.05。针对左室射血分数,研究组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 要:学生在酯类制备的学习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试剂的先后放入顺序,加热装置的选择,吸收试剂的选用为例,对比了各类高中教材中乙酸制备的不同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本文从学生学习酯类制备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出发,结合有机化学反应条件、可逆反应方向性及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等知识,并通过文献检索、探究实验等来解决学生的课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

  • 标签: 乙酸乙酯 水解 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雷联合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TC、LDL-C水平变化。 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1例脑梗塞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和41例观察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氯格雷治疗,观察组再增加伐他汀治疗。 结果:两组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水平、LDL-C水平都比对照组数据低,且日常生活能力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值<0.05)。 结论:脑梗塞联合应用格雷与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TC、LDL-C水平,改善各项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TC LDL-C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格雷联合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的将脑梗塞患者纳入到本次临床试验之中,时间限定是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再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而患者的总数为100例,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参与到试验之中。在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后,对照组中对于患者采取的伐他汀治疗,而实验组中患者采取格雷联合伐他汀,在临床试验调研结束之后,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甘油三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实验组甘油三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统计学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而且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的患者,采取格雷联合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血脂指标进行改善,还可以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氟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癫痫患者治疗中丙戊酸钠联合托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1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就诊,将其经电脑等量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丙戊酸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丙戊酸联合托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痊愈及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者治疗中在丙戊酸钠治疗基础上增加托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托吡酯 癫痫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增塑剂的类别与创新方向,重点介绍新型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增塑剂可有效提升塑料制品的柔韧性与稳定性,避免断裂变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与潜在价值。通过对新型酯类环保增塑剂的深入研究,以期优化增塑剂性能,解决环保问题,促进塑料制品在市场中的发展与应用。

  • 标签: 新型环保增塑剂 异辛酯类化合物 合成与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氢格雷片结合高压对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PCI)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脂联素(AD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TRA-pPCI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硫酸氢格雷片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高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后1年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炎性因子、sE-selectin和ADPN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或减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hs-CRP、TNF-α、IFN-γ、IL-10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小,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E-selec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E-selectin明显降低,AD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硫酸氢格雷片结合高压治疗能有效改善行TRA-pPCI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清sE-selectin、APN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高压氧 可溶性E选择素 脂联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格雷结合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TC水平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5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硫酸氢格雷片结合伐他汀钠缓释片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C-反应蛋白、TC水平。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格雷结合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8.26±0.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1.74)分,(P

  • 标签: []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 脑梗塞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TC水平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辅助抗血小板药物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4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格雷治疗,观察组再联合高压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及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CD62P, CD62P)。结果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MMSE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25.83±1.73)分、(25.46±2.33)分及(76.25±4.78)分,比对照组[(23.77±1.94)分、(21.85±2.48)分及(65.36±5.12)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PAF及CD62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AF及CD62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辅助抗血小板药物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PAF及CD62P水平,减少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进而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同时有效恢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高压氧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