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通常实验室制备五硫化是用酸钠与浓盐酸混合后,在冰水冷却下通入硫化氢气体,才缓慢地生成黄色沉淀.即五硫化.此制备过程有下列缺陷:1.硫化氢气体是用硫化铁与盐酸作用加热而产生的.FeS+2HC1=FeCl2+H2S↑当实验人数多时,需要硫化氢↑量就大;同时,散布在空间的剩余硫化氢↑也就多,因硫化氢↑有毒,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不利师生的身心健康.2.制备过程必须在冰水冷却下进行,遇上气温高、耗冰量大.且反应速度慢,条件控制不好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 标签: 五硫化二砷 快速制备 砷酸钠 浓盐酸 硫化氢气体 冰水冷却
  • 简介:对硫酸生产中净化工序排出废水进行处理,根据其含量,介绍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及机理。经处理后的废水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 标签: 含砷废水 硫化钠 消石灰 硫酸亚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污酸硫化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去除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重金属去除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 标签: 污酸 硫化法
  • 简介:摘要在实际的钢铁生产时,会大规模的运用含铁矿,使钢材含量变高,世界范围内,主要是利用降低含铁矿配比,以及控制高炉负荷手段的方法。本文主要对高炉炼铁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

  • 标签: 高炉炼铁 脱砷 碱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废酸硫化过程中影响重金属铜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硫化法铜分离效率不高的原因,通过精细化硫化各项指标控制、采用滴定硫化法、提高压滤机过滤效果这些措施,使硫化分离效果更加稳定。

  • 标签: 废酸 硫化法 铜砷分离
  • 简介:摘要:哈尔滨石化公司连续重整装置2014年从60万吨/年扩能改造为80万吨/年,重整预加氢处理能力相应由40万吨/年改造为60万吨/年,反应器保持不变。前置加氢反应器:超深度脱除原料中的砷化物,第二反应器为加氢精制反应器进行脱除原料当中的硫、氮、氧、重金属、烯烃饱和,确保重整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减少开停工次数,增加炼厂经济效益。本周期采用中石油石化院自主研发的硫化态石脑油临氢催化剂,在反应器R1101中首次进行工业试验,同时也是首次与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载硫形加氢精制剂进行串联开工。

  • 标签: 连续重整 催化剂 开工
  • 简介:首先统计了三种主流铜冶炼工艺过程中在烟尘中的分布情况,列举了国内代表性铜冶炼厂家产出的含烟尘的组成。然后针对这些烟尘综述了目前含烟尘的三种主流工艺,并简要分析了各工艺的适应范围及优缺点。最后总结了目前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并对此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铜冶炼 含砷烟尘 脱砷工艺
  • 简介:摘要:工艺是从水体中除去和相应的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水处理工艺。由于地热水通常含有1-10 mg/L的 As,所以在使用地热能发电后,其沸腾的水无法直接排放到常规水中。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硫化物中的无机元素,在稀有硫化物矿的熔炼及采金过程中,常会生成多种含水溶液,例如,有毒砂型金矿石的氧化。在 NaCl催化剂作用下,80%-95%的 As会被溶解到水中,从而形成15-30 g/L的高浓度 As。由于含化合物的毒性,因此,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本文对某金矿在黄金冶炼过程中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说明。最后,确定了一种可靠的技术,以保证指标值稳定,并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发展,同时还保证了焙砂中的 As含量不超过0.5,从而满足了冶炼工序的需要。

  • 标签: 脱砷工艺 硫化物 化合物 黄金冶炼 冶炼工序
  • 简介:介绍了万年含银金矿回转窑焙烧工艺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认为该工艺技术可靠,指标稳定,经济上合理,焙砂含As≤0.5%,满足冶炼工艺的需要。

  • 标签: 含砷银金精矿 回转窑 焙烧 脱砷
  • 简介:摘要:铜分离是选矿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随着资源不断的开采利用,我厂原矿具有来源复杂,杂质含量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某锡铜硫化含量高,入选后获得的铜精矿技术经济指标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浮铜抑的工艺,开展小型浮选试验。

  • 标签: 锡铜硫化矿  毒砂  组合抑制剂
  • 简介:摘要本文用椭偏仪测量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并用XPS分析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化学组成和氧化层的厚度,发现,清洗后的化镓晶片表面会发生自然氧化反应,自然氧化层主要有Ga203、As203、As2O以及少量As元素组成,且随着时间变长,氧化层的厚度越来越厚。

  • 标签: 砷化镓,表面自然氧化,椭偏仪,XPS,氧化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AsO3)联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与单纯BA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疗效、生存率、毒副反应差异。方法76倒中晚期肺癌均经病理学确诊。研究组39倒,BAI同时经导管给予As2O310mg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行BAI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咯血、咳嗽、胸痛好转,情况无差异(P〉0.05);研究组中胸水吸收消退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2例完全吸收,消退时间为3个月和5个月。毒副反应均轻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有效率为75%,对照组59%(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1%、10.3%、3%和38%、5%、0(P〈0.05)。两组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绪论两种疗法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相当;但鹏03联合BAI能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肺癌 介入性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三氧化二砷
  • 简介:介绍了紫金铜业公司采用诱导法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对生产实践中技术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对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的方法,找到了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工艺条件进行准确的控制,效率达到90%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 标签: 铜电解 电解液净化 诱导法脱砷 脱砷效率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采用了一个5000t/a食品级磷酸工业装置的实际案例,就其后的原物料分析、固液分离等的主要工艺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过滤、脱硫过程的设计、设备的选择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 标签: 食品级磷酸 脱砷,过滤 脱硫
  • 简介:为探讨对氨基苯酸(PABAA)及其氧化物的色谱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PABAA及其氧化物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腔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者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接近离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物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同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浓度有关.血清降解试验提示影响PABAA及其氧化物稳定性的因素与酶促催化作用有关。

  • 标签: 对氨基苯砷酸 氧化物 紫外分光光度计 光谱特征 色谱行为 砷化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