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采用氢化发生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的方法,通过采用氢化发生,选择合适浓度的载流和硼氢化钾,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在测定汞含量5~20μg/kg的食品标准样品时,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3.7%,回收率为84.9%~97.5%,检出限为0.2μg/L,完全满足食品行业汞元素痕量检测要求,操作简便、快速。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了同一份食品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分取溶液,分别加入相应的试剂,用氢化-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微量砷、汞含量的方法及检验条件。该方法大大加快了砷和汞的检测速度。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
  • 简介:分析了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纯镁中铅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中的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的变动性、标准溶液、试液体积、试样称量等引起的不确定分量进行了评定,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测量重复性和标准工作曲线引起的不确定度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纯镁 不确定度
  • 简介:美军埃奇伍德化学生物中心(ECBC)研制了一种低成本、战术性的生物检测现已得到联邦实验室协会(FLC)技术转化部的认可。基于半导体紫外光源技术(suvos)的生物战剂传感能够快速检测空气中的生物威胁,提供早期报警,最大程度减少美国陆军的沾染和人员伤亡。

  • 标签: 生物检测器 战术性 化学 光源技术 快速检测 生物战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4923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进行分泌涂片常规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23例患者中霉菌性阴道炎2740例(18.36%)、滴虫性阴道炎468例(3.14%),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霉菌和滴虫标本的清洁度多为Ⅲ~Ⅳ度(85.41%),霉菌以35~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滴虫以45~55岁检出率最高。一至四季度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8.28%,18.54%,18.38%,17.81%;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12%,3.42%,3.06%,2.82%。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阴道炎症,以25~3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季节无关;滴虫以>55岁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季节有关。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炎 霉菌 滴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60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CA199、NSE、CEA、CYFRA21-1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A199、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记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出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在癌症检测中的意义。方法肿瘤标志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结论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症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例肿瘤标志检测(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FER铁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HCG促绒毛膜性腺激素)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含量。结果男性60岁以上AFP增高,CEA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FER在70岁~80岁之间组增高存在差异,PSA在70岁以上明显增高;女性AFP、CEA80岁以上增高最明显,FER在60岁~70岁之间组增高存在差异,HCG在60岁以下轻度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BV时WC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5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037例非妊娠wC妇女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史采集、妇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观察初发VVC、复发VVC二者合并BV发病率,对WC的复发与BV感染的关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37例WC患者,BV(+)511例,占25.08%:其中初发VVC1353例,合并BV167例,占12.34%;复发WC684例,合并BV344例,占50.29%。全部病例均单纯抗真菌治疗,BV(-)1526例VVC患者,复发86例,占5.64%,Bv(+)511例VVC患者.复发226例,占44.23%。结论:复发WC合并BV(+)明显高于初发VVC,且WC合并BV(+)者,VVC的复发明显高于BV(-)者。对VVC患者行Bv检测,并探讨WC与BV发生的关系,对控制WC的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其临床预防VVC的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细菌性阴道病(BV)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佛山市乙肝病毒感染分布情况,为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乙肝标志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性别HBsAg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主要集中在10到19岁之间,“小三阳”集中在30岁到49岁的人群,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HBsAg(+)中以“小三阳”模式为主。抗-HBs(+)中以(2、5)(2、4、5)模式为主。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模式分析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依然存在,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入院前已经感染,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手术及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检测很有必要。

  • 标签: 传染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为提高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日本阿拉卡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4000超声诊断仪对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B超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之后对患者均进行临床病理确诊,对比B超医学影像检查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经B超临床医学诊断与病理证实,其中经临床病理诊断后69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B超检查诊断后63例患者判断为阑尾炎,B超检查准确率为91.30%。结论应用B超临床影像技术对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医师进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B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86例肺癌、79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EA、CYFRA21-1、NSE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p均<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且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是诊断肺癌较好的标志,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肺肿瘤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