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绒毛膜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氟尿嘧啶作为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绒毛膜癌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综述氟尿嘧啶在人绒毛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氟尿嘧啶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方面,同时介绍其在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

  • 标签: 氟尿嘧啶 绒毛膜癌 化疗 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中的应用治疗,术后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可以配合完成治疗。结论对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氟尿嘧啶 缓释植入剂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2.5%氟尿嘧啶针与2%ff4多卡因针混合疣体内注射,隔周1次,共1~5次;对照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氟尿嘧啶 甲周疣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致严重皮疹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胃癌患者,分析患者的诊疗经过及具体的用药情况。结果:氟尿嘧啶类药物致严重皮疹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应注意氟尿嘧啶类药物有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皮疹的风险,对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需提高警惕,并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胃癌 氟尿嘧啶 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上取338例应用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效果显著。

  • 标签: 氟尿嘧啶注射液 恶性肿瘤 应用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流程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9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提供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39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9例晚期胃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13%(2/39)、部分缓解率为51.28%(20/39)、稳定为20.51%(8/39)、进展为23.08%(9/39),总有效率为56.41%(22/39);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炎、外周神经毒性、转氨酶升高,其中0度、I度、II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III度、IV度(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可耐受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尿嘧啶 草酸铂 晚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微量泵用于氟尿嘧啶持续泵人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4-200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155例,食道癌31例、胃癌61例、结肠癌63例,其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33~77岁,一次连续使用72h,均选择手臂粗直的静脉并采用外周留置套管针输注。5-FU2.0/m^2注入一次性微量泵内,

  • 标签: 输注泵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护理
  • 简介:为了制备靶向型药物载体系统,采用超声乳化技术,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液体石蜡为有机分散介质,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CS)进行乳化交联,制备了壳聚糖-5-氟尿嘧啶(CS-5-Fu)微球。对超声频率为40kHz时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戊二醛用量2mL,CS浓度1.0%,5-Fu浓度1.0%。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该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S-5-Fu微球外形为比较规整的球形,粒径在1~4μm之间,分布均匀,包封率为46.7%。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S-5-Fu微球在30h内的累积释药率为60.4%,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5-氟尿嘧啶 微球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手术中缓释氟尿嘧啶对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供临床治疗大肠癌给予参考。方法以2009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使用氟尿嘧啶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保留,实验组患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患者手术后4周内开始化疗,观察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患者手术中置入缓释氟尿嘧啶可以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大肠癌 氟尿嘧啶 缓释氟尿嘧啶 复发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尿嘧啶协同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方法:76例晚期胃癌患者,用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予以氟尿嘧啶氟尿嘧啶配以紫杉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化疗毒性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各种毒性反应发生率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治疗氟尿嘧啶协同紫杉醇化疗方案的运用,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提升毒性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疗效 晚期胃癌 氟尿嘧啶 紫杉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尿嘧啶协同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方法:76例晚期胃癌患者,用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予以氟尿嘧啶氟尿嘧啶配以紫杉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化疗毒性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各种毒性反应发生率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治疗氟尿嘧啶协同紫杉醇化疗方案的运用,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提升毒性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疗效 晚期胃癌 氟尿嘧啶 紫杉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对54例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至少为2个,并按WHO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4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发现,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3.7%。对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多样性,患者均可耐受,经处理后发生率降低,程度减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而言,临床疗效较高,毒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去。

  • 标签: 多西他赛 顺铂 氟尿嘧啶 胃癌
  • 简介:本组21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2.4%,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据报道TXT治疗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为17%~24%[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晚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治疗组24例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紫杉醇 顺铂 氟尿嘧啶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的效果,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7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两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作为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肿瘤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提示试验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更为良好,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生活质量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试验指标进行记录,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近期有效 (CR+PR) 率为55.26%,高于对照组的42.10%,数据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多西他赛的应用基础上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这一治疗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 标签: 多西他赛 氟尿嘧啶 晚期胃癌 治疗分析
  • 简介:目的为有效控制消化道癌患者病情发展,临床探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部收治的消化道癌患者86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人数均为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顺铂、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对照组较治疗组用药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多,P〈0.05;对照组疾病控制有效率为41.9%,治疗组为60.5%,对照组癌症控制效果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效果差,P〈0.05。结论临床对消化道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消化道癌 控制率 奥沙利铂 不良反应 氟尿嘧啶
  • 简介:边缘性离心性角化棘皮瘤(KCM)是角化棘皮瘤的一种罕见变异,特征为肿瘤中央愈合而周边进行性发展。作者报道1例局部外用5%氟尿嘧啶治疗的KCM患者,这是第3例用该制剂治疗KCM的病例报道。

  • 标签: 氟尿嘧啶治疗 角化棘皮瘤 局部外用 离心性 边缘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对食道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食道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方式治疗食道癌,而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在56.5%,而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3%,两组治疗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毒性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道癌的治疗中,采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的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能确保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予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食道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