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是有共通之处的,气虚的人可以理解为内循环量-泵-血管的动能不足使机体的周转率减慢,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通过外循环堆积于皮下造成肥胖,西医学的解释就是机体的新陈代谢较平常人慢。中医说的有火(血虚的表现之一),我的理解就是内循环量-泵-血管的能耗大周转率快剥削了外循环的营养造成消瘦,西医学的解释就是这个人新陈代谢过于旺盛消耗大于摄入。

  • 标签: 中医 气虚 血虚 西医 新陈代谢 量-泵-血管 内循环 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从基因水平上研究中药复方对脾虚型AR的治疗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用药七天后,检测大鼠IL-2mRNA,β1-DefensinmRNA等变化。结果用药七天后各治疗组的鼻部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IL-2mRNA,β1-DefensinmRNA表达脾虚AR组和AR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虚AR组与AR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AR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能明显改善鼻粘膜病理反应;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对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调节,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 标签: 脾气虚 变应性鼻炎 &beta 1-Defensin IL-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脾胃气虚型 胃痛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更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也进入到新的阶段。特别是对于诸多疑难病症而言,以内科病症较为多样。即如脾脏类病症为例,一般中医学都将脾脏作为后天基本,水谷水海,气血生化的来源,而在脏象学中,其意义和价值都是至关重要的,脾虚证也是中医内科临床较为多见的病症,中医学对于改变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滞,相反,却取得了更大的成果,而该病的量化诊断标准诊也是近年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话题,即如D-木糖排泄率则可作为脾虚证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准。

  • 标签: 中医内科 脾气虚症型 量化诊断 标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扶正法治疗术后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术后气虚发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益气扶正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70.00%,对照组治疗痊愈率40.00%,组间治疗痊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扶正法治疗术后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益气扶正法 气虚 发热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10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理论对肺脾气虚型鼻鼽分期论治,初期选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中期选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后期选用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比较两组患者2周、6周治疗效果、主症、体征及兼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治疗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体征、总分等各项症状、体征及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怕冷、咳嗽、纳呆、便溏、乏力、总分等兼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标本缓急治则理论在临床的良好应用,效果持久稳定,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脾气虚型鼻鼽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取了一种非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采取膏方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用膏方治疗前后疲劳症状、心理情况、临床症状及生存状况的比较,用来评价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气虚型的安全性及疗效,发掘有效的改善亚健康状态的膏方及其制剂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取气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应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给予膏方为治疗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疗程均为3个月。应用简明心境量表(theBriefProfileOfMoodStates,BPOMS),疲劳量表(Fatiguescale-14,FS-14),膏方治疗证候观察表(Theself-madeTCMSyndromesquestionnaire),生存质量量表(theMOFSF-36questionnaire,SF-36),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1次。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来分析,分析方法有组内自身前后比较,描述性统计、及组间比t检验等。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疲劳量表、简明心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各维度差异不大(P>0.05),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构成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生存质量的方面,除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四个维度,、两组在治疗前生存质量量表SF一36的GH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服膏过程中即可改善患者疲劳状态,且停药后疗效仍稳定。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存质量。说明膏方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调整亚健康患者的身心状态,起着积极的意义。膏方治疗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安全有效,

  • 标签: 膏方 气虚型 亚健康 疲劳状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通脉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气通脉汤治疗,观察组2组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2组分别为86.36%、56.8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2组分别为11.36%、36.3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气通脉汤对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大程度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完全性。

  • 标签: 胸痹 气虚血瘀型 气通脉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与护理在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2015年 4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 78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本身的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护理和中医治疗、护理,观察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治疗与护理用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脾肾气虚 慢性肾炎 中医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位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对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改变、D-二聚体及hs-CRP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心绞痛 芪参益气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采取中医加味二仙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脾肾气虚型CGN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7)例和研究组(n=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肾炎丹,研究组则加用加味二仙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疗效是63.83%,研究组治疗的总疗效是78.72%,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中相关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气虚型CGN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加味二仙汤联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症,值得宣传使用。

  • 标签: 脾肾气虚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施行中医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 本院内科病房 收到 的 4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照 组2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 组20例,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干预。观察及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 经治疗及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与参照 组相比显著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参照 组(P<0.05)。结论:针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施行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1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慢性心衰标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Lee氏心衰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显著上升,LVEDD、LVESD、BNP、hs-CRP、NYHA分级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BNP、hs-CRP、NYH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抗慢性心衰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芪参益气滴丸 气虚血瘀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是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四君子汤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相关的特点。方法 主要是选取我院 2014 年 1 月~ 2015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脾胃气虚证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为 6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方式。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采取的四君子汤治理方式,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并且在后期的随访中,实验组患者病症也无复发,对照组患者则是有复发患者 4 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医院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四君子汤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证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的15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然后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A组和B组。在应用中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病症的复发状况。结果通过治疗后,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B组,同时B组患者病症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在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能够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症,而且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症复发,非常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能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黄益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肾衰竭属脾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芪黄益肾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海昆肾喜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降低,两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是94.45%,对照组为63.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口淡不渴等证候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口淡不渴等证候积分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益肾汤应用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肌酐水平,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脾肾气虚证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药膳治疗老年患者气虚大便溏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气虚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通便用药,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艾灸联合药膳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患者气虚大便溏稀实施艾灸联合药膳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艾灸 药膳 老年患者 大便溏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