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的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的史诗之气概、灵秀的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的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简介:曹前发在《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无论是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强调绿化事业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们追忆他的绿化祖国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态观,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学习与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 简介:天灾是一件坏事,但是它里头舍有好的因素,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找知识要到备方面去找,只到一个地方去找,就单调了。

  • 标签: 毛泽东 箴言 事业成功
  • 简介:忙里偷闲接地气问民情,关心石家庄城市建设1951年4月,石家庄市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高潮,市里接连召开了几次万人公判大会,大张旗鼓地处理了几批反革命分子。一次,毛泽东听说市里又要在离住地不远的人民体育场(今中山路体育场)召开三万人参加的公判大会,便提出要看看公判会,看看是怎样镇压反革命的。市委领导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连夜赶到毛泽东的住地进行了说明和劝阻,但毛泽东对镇反工作仍是放心不下。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人民体育场 1951年 反革命分子 镇压反革命 城市建设
  • 简介:领导干部讲党课,宣讲马克思主义、介绍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治、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直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领导人在讲党课时能高屋建瓴、说理透彻,并密切联系中国革命斗争实际进行权威的讲解,效果更好。在这方面,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嗑睡'

  • 标签: 毛泽东
  • 简介:我们的村庄《我们的村庄》是作者围绕自己所生活的村庄而写的一系列随笔。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那里的自然与乡土文化,将常人眼中平淡的生活写出了诗意和灵气。米特福德借村庄讲述人的心灵感受,发现了大千世界的气象。

  • 标签: 经典著作 自然 描写 乡土文化 心灵感受 村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朱德熙先生的代表性的文章《说“的”》以及《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物化兼论汉语同位性偏正结构》中的研究方法,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为其中有一些地方可以作稍许调整。

  • 标签: 朱德熙 名物化 反思
  • 简介:摘要鲁迅文艺思想建立初期,站在美术的社会功用下思考国民的本质问题,无论是《摩罗诗力说》中“文章为美术之一”的提出,对诗人精神的赞颂,还是对蔡元培“美育”的支持,鲁迅力求以文艺改造国民性,对处在旧民主主义制度下国人给予精神的激励。

  • 标签: 鲁迅 美术 美育
  • 简介:杨明伟在2018年7月4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规定的初心和使命,他自己也完完全全是这样去实践的。

  • 标签: 毛泽东 《学习时报》 中国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 人民 民族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2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起、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再次强调的这句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宣示了"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和决心。学习这个重要论断时,再重读1939年10月毛泽东所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深有感触,体会良多。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形象 世界政党 1939年 中外记者
  • 简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形象 人民
  • 简介:毛泽东故居在湖南韶山市韶山冲。土木结构,泥墙青瓦。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至17岁时外出求学皆居于此。1925年至1927年毛泽东曾在此开展农民运动,1952年按原貌重修,并陈列部分照片与原物。故居四周苍松翠竹,青翠欲滴,门前有水塘,遍植荷花。终年游人不绝。

  • 标签: 毛泽东
  • 简介:不屈的中华民族获新生,第二年,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对新中国的威胁特别大,我国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展雄风。出兵朝鲜保家卫国,各行各业的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来报名。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大家全都同仇敌忾一股劲,不打败美帝决不收兵!这时候,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他正在工厂来做工。

  • 标签: 毛泽东 快板书 朝鲜战争 中华民族 保家卫国 新中国
  • 简介:李佑新在《求索》2017年第10期撰文认为,“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两国之间的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

  • 标签: 印度 毛泽东 中印边界问题 《求索》 两国关系 中国
  • 简介:刘军平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法制观是毛泽东在其长期革命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毛泽东对法律本质与法律价值等最基本法律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法制观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制建设 大学学报
  • 简介:透过《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可大致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抱负、政治思想、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分析毛泽东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品,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历练,怎样从一个有抱负的热血青年蜕变为一名政治大家。

  • 标签: 《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毛泽东 政治家本色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同时提出了完善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 标签: 综艺节目 著作权 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