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死刑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死刑规律是由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对犯罪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死刑自身的规律性要求既要反对人为地废除死刑,又要反对借"严打"滥用死刑死刑适用在客观上必须达到后果极其严重;人格上必须有极大的人身危险性;伦理上必须没有任何宽恕的余地。这三个方面各自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死刑。只有分三步独立判断,应然的死刑制约因素才能转化为实然的死刑制约因素。

  • 标签: 死刑规律 死刑制约因素 法益侵害 规范违反 人身危险性
  • 简介:【摘要】废除死刑制度在全世界已成为潮流,而我国是否应该废除死刑制度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本文我论述了我国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的原因,但为适应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国际刑罚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死刑制度提出建议。【关键词】死刑废除死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1]最近的药家鑫案、吴英的集资诈骗案又把公众的视野转向我国的死刑存废之争上。众所周知,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都废除了死刑,而我国至今还留有死刑制度,这也引起学术界和一些民众的争议。但是依据我国国情,我认为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下面我从四方面具体说明理由。一、我国现阶段不应该废除死刑的原因首先,从文化传统上看,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在中国已经存在数千年,历代统治者推崇严刑峻罚。直到今天,我国仍然存在55个死刑罪名。它所蕴含的报应主义等传统的法律文化,在我国的法律史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 标签: 我国死刑 死刑制度 浅谈我国
  • 简介:摘要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问题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他的设计及遵守直接关系到死刑案件的质量,死刑复核程序的发展演变在不同阶段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疏漏,死刑复核程序在实践中的运行难以实现立法初衷,仍存在不少弊端。本文将试着分析死刑复核程序制度在设计上的弊端,进而探索其出路。

  • 标签: 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权 完善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再次掀起了我国对贪贿犯罪是否适用死刑的热议。针对这一问题,在展望废除死刑国际化大趋势的同时,还必须考量我国刑事立法的沿革和现实的诸种因素,以期作出符合需要的理性选择。

  • 标签: 立法沿革 轻型化的趋势 现实选择
  • 简介:[基本案情]被告人王志才与被害人赵某某建立恋爱关系后,于2007年商议结婚事宜,因赵某某家人反对,赵某某多次提出分手。2008年10月9日中午,王志才在赵某某的集体宿舍再次谈及婚恋问题。因赵某某明确表示二人不可能在一起,王志才感到绝望.愤而产生杀死赵某某然后自杀的念头。即持赵某某宿舍内的一把单刃尖刀,朝赵的颈部、胸腹部、背部连续捅刺,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次日8时30分许,王志才服农药自杀未遂,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王志才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王志才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核准死刑,发回重审。2011年5月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判处被告人王志才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一、从立法到司法。死刑控制成为必要世纪之交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风起云涌之时,也是死刑废除得以迅速进展之期。虽然2007年3月我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表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废除死刑”,但是.以我国死刑适用的现状而言.死刑若在立法上废除,在我国仍需假以时日。回顾香港废除死刑的过程,在1966年11月16日最后一次执行死刑之后就已经不再适用死刑。直到27年后才于1993年在立法上彻底废除死刑。俄罗斯宪法和刑法典均对死刑做了规定。但是死刑作为极刑只能是对侵害生命的特别严重犯罪适用。

  • 标签: 死刑控制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高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07年 实务
  • 简介:在《死刑的文化史》一书中,作者布鲁诺·赖德尔通过对死刑全部历史的考察揭示了死刑的本质:死刑是一种与正义无涉的存在,其根基在于人类社会普遍的心理需求,即通过以血复仇与活人祭祀发泄集体罪责感与不安感。在人类进入以理性、人权、人道主义为标榜的现代社会后,民众依然对死刑表现出极度的崇拜和狂热。我们从“替罪羊”的角度审视民众的死刑信念发现,民众的死刑观念中依然承载着对“替罪羊”的心理需求。这为我们扭转民众的死刑观念、废除死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 标签: “替罪羊” 死刑观 文化史 民众 信念 心理需求
  • 简介: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对生产、销售"地沟油"的7种情况(包括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进行销售等)明确了定罪量刑标准,最高可判死刑。涉"地沟油"犯罪判缓刑的,须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期内生产、销售食品等。标

  • 标签: 地沟油 犯罪 死刑 食用油 销售者 生产者
  • 简介: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发达依赖于中国古代独特的死刑观念。性善论基础上的教化主义死刑观、性恶论基础上的威慑主义死刑观与性有善有恶论基础上的预防主义死刑观,充分呈现出中国古代死刑观与人性观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注重情性而忽视知性的经验主义倾向,中国古代的死刑观夹杂于理想主义与工具主义之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 标签: 中国古代死刑观 死刑的人性基础 性善 性恶
  • 简介: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设置立法严谨、运行高效的执行程序,严守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死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使死刑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和人道化,以实现程序公平、正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死刑执行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法律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死刑执行 程序 问题 执行监督 法律完善
  • 简介:摘要《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言下之意,除“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判处死刑外,其他犯罪人均不适用死刑。“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

  • 标签: 慎用 死刑 醒悟悔罪 缓期 毒品犯罪
  • 简介:死刑存废之争,日益激烈,然又久久相持不下。对比死刑存废之各种观点,主要集中于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刑罚学基础,围绕这三个焦点展开的论证各有其合理性及非合理性。实际上,死刑的存废问题,对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归根结底是一个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自然犯、法定犯的分类理论,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对于自然犯保留死刑,对于法定犯废除死刑,如此可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基本功能。

  • 标签: 死刑废除论 死刑保留论 自然犯 法定犯 界限
  • 简介:死刑制度发展的应然趋势角度来看,废除死刑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产物,是司法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实然性角度来看,废除死刑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不能一蹴而就,这一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的,应充分考虑现实的国情与民众接受程度。关于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存废,应持否定的态度,走限制——减少——废除死刑之路,目前,应从立法、司法两方面对死刑进行限制适用。

  • 标签: 死刑 存废 限制 废除
  • 简介:生命权是公民的最高权利,国家必须给予最严格的保护,只有在公民实施了最严重罪行且无法对其教育改善的情况下国家出于无奈,才能被迫对其执行死刑。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罪犯都是可以教育改善的,只有极个别罪犯是无法教育改善的。罪犯是否“可以教育改善”并不是无法预测和测量的,完全可以根据罪犯的罪前、罪中、罪后的个人具体情况对其做出是否可以教育改善的预测和判断,当然,真正得出肯定的结论需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罪犯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后才行。

  • 标签: 死刑教育改善判决执行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废除13个死刑罪名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由于受学界一些观点的影响,修正案在废除部分犯罪死刑的同时又实际提高了生刑的期限。我国部分学者提出的"生刑过轻"问题无论在我国刑法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实际存在,而且生刑期限的提高必将导致诸多负面影响,因而限制或废除死刑并不必然要提高生刑期限。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进程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向民众说明死刑并不具备人们所想象的效果的同时,亦应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生刑过轻"的现象。立法者和司法者应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刑罚执行制度,以充分发挥生刑的威慑力,重建民众对刑罚执行制度的信任。

  • 标签: 死刑废除 生刑期限 提高加重 立法检讨 刑罚执行
  • 简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国际人权公约
  • 简介:应当在兼顾报应与功利,并且由报应限制功利的框架下,确定共同犯罪案件死刑适用的总量标准。在最主要的主犯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从轻处罚,没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他主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不能因此而对本来只需判处死缓的次要主犯提升刑罚,改判死刑立即执行。在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较轻的罪行因体现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可以影响到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死刑适用。

  • 标签: 共同犯罪 死刑适用标准 数罪
  • 简介:近年来,福建沿海一带成了毒品犯罪分子将毒品走私出境到台湾的首选通道。鉴于涉台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当前世界刑罚的轻缓化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实践存在宽严相济应用之不足等情况,亟待我们在应用宽严相济政策时做到:严中有宽:全面考量案件情节,区别对待惩处毒品犯罪分子;宽中有严:严格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宽严有度:慎重处理犯罪分子的立功问题;宽严审时:完善立法,坚持少杀、慎杀。

  • 标签: 宽严相济 涉台 毒品 死刑 应用
  • 简介:由于立法孱弱,操作失范,导致功利主义压倒正义之立功乱象。一些死刑犯以求生为目的通过不断检举揭发以求改判,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技术操作,最大限度通过立功交易获职从轻。有必要对我国立功制度进行反思,将刑法正义作为首要价值,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在适用上予以限制。

  • 标签: 立功制度 死刑犯 刑法 反思 技术操作 功利主义
  • 简介:在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的审理阶段,经常会发生补查补证情况,已日益成为影响到死刑案件审判质量的效率的问题。补查补证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从多方面对死刑案件的补查补证进一步规制,即:制定补查补证程序;限定补查补证的执行主体;界定补查外的范围和标准;限制补查补证的次数;明确补查补证的处理;规定补查补证的责任等。

  • 标签: 死刑案件 补查补证 公、检、法 职责
  • 简介:文章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3]分析我国职务犯罪的现实情况基础上,指出了废除职务犯罪死刑正当性理由。同时,从主客观两方面对目前我国废除有关职务犯罪死刑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废除职务犯罪死刑提出构想和建议。

  • 标签: 职务犯罪 废除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