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正常成年人眼压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眼压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体检的某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共330名(330眼,右眼)。以年龄每10年分为1组,共7组,其中20~29岁组31名,30~39岁组38名,40~49岁组32名,50~59岁组54名,60~69岁组43名,70~79岁组60名,80~90岁组71名。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眼压的测量,釆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眼压差异,分析年龄对眼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30名受试者年龄20~90岁,眼压值为(13.57±3.42)mmHg。各年龄组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1)。将7组重新组合分为20~59岁(155眼)和60~90岁(175眼)两组,其眼压值分别为(14.53±3.18)mmHg和(12.72±3.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眼压减少0.04 mmHg/年(95%CI -0.06~-0.02)。结论在20~90岁正常人中,眼压在60岁之后出现下降。因此,对于眼压正常范围的认定需要根据年龄调整,以促进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标签: 成年人 眼压 年龄因素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女性超声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正常体检成年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9岁,按照年龄分为4个组,20~29岁为1组,30~39为2组,40~49为3组,50~59为4组,应用腹部超声进行DWT厚度测量,比较四组之间DWT厚度有无差异性。结果1组DWT为(1.9±0.21),2组DWT为(2.0±0.41),3组DWT为(1.8±0.67),4组DWT为(2.1±0.32),4组之间D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DWT无明显影像。

  • 标签: 正常成年女性 超声 逼尿肌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类型心电图异常的频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在医院体检中心连续收集心电图等汉族常规体检资料。根据GEMAC1600心电图、自动诊断和MUSE手动校正系统将受试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结果: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对研究人员的心电图有所影响,女性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大、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低于男性;老年人中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厚、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高于年轻人,而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较年轻人低。结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三成以上正常成年人体检心电图可发现异常,女性和老年人的部分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成年人 正常 心电图 异常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探讨静息状态下正常心率范围。方法用单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51042人的窦性心率,应用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人群平均心率为(75.89±9.17)次/min男(75.31±9.62)次/min,女(76.79±8.34)次/min,全人群心率95%的参考值范围为55.7~86.1次/min(男55~83次/min,女56~89次/min).男女平均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P>0.05),心率与年龄有弱关联性。结论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为55~90次/min,占96.01%。现执行正常窦性心率60~100次/min参考值偏高,建议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为55~90次/min。

  • 标签: 正常范围 窦性心率 成年人 健康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男性静脉血及血小板的检测,对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选取220例身体健康的人员进行体检,抽取静脉血置于EDTA-K2抗凝采血管中,充分混匀,15~20℃下保存,全部检测在4小时内完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血红蛋白值呈偏态分布(P=O.091),换算为对数后,呈正态分布;血小板值呈正态分布(P=O.782)。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男性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72岁健康成年人139名,男性61名,女性78名。按照年龄分为三组:20~35岁36名,36~55岁72名,56~72岁31名。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 MRI进行头颅检查。扫描序列包括3D T1WI毁损梯度回波序列(3D T1WI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 T1WI-SPGR)和SyMRI序列,应用SyMRI后处理软件对全脑进行自动配准及数值提取。不同侧别间的海马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性别分组间的海马T1、T2及PD值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年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分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39名健康成年人的T1、T2、PD均值分别分别是(1258.43±110.59) ms、(105.88±16.05) ms、(74.71±1.52) pu,T1值、T2值、PD值的范围依次是(1070.16~1725.59) ms、(86.43~190.71) ms、(70.72~80.21) pu。不同侧别海马T1和P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T1和PD值左侧均大于右侧。而不同侧别海马T2值以及不同性别间的T1、T2和PD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T1、T2及PD值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和36~55岁组与56~72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与36~5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不同年龄及性别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参考值,为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年龄 性别 海马 集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估正常成年人甲状腺血流量(TBF)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TBF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进行甲状腺MR检查的10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均接受3.0 T MR甲状腺3D-ASL扫描,1名受试者因不能耐受检查、11名因图像伪影明显、15名因常规MRI发现甲状腺异常而排除,最终入组73名受试者。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ASL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并分别测量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极的TBF。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测量TBF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的TB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甲状腺之间,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同侧甲状腺TBF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3,P<0.001)。2名医师测量TBF的一致性甲状腺左侧叶下极ICC=0.648(P<0.001),其他部位一致性良好(ICC均>0.75,P<0.001)。同侧中极TBF明显高于上、下极(P<0.001),而同侧上、下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中、下极的TBF均大于左侧(t=6.182、6.294、4.896,P<0.001)。男性(31名)与女性(42名)受试者间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45~59岁,12名)甲状腺中极TBF高于青年组(18~44岁,61名)(左侧叶t=3.868,P=0.003;右侧叶t=2.647,P=0.022),而两组同侧上、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能精准定量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 标签: 甲状腺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以前,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东北[(183.01±24.58)至(99.69±27.85)mg/cm3)、华北(188.93±24.80)至(95.89±26.12)mg/cm3]、华东[(187.54±27.71)至(95.65±27.86)mg/cm3]地区(P<0.01);≥70岁各地区BMD趋于一致(P>0.05)。华中和西南地区在40~60岁年龄段BMD值接近(P>0.05),≥60岁各地区BMD均低于骨量异常值(均P<0.05)。≥50岁女性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25.65%),华北地区最低(17.30%)。结论建立了中国健康女性人群的QCT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西南地区BMD值最低,华南地区BMD值最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成年女性 定量CT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应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90例健康成年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79岁)。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两腔心切面各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二维图像,于收缩末期手动描记左心房心内膜面,启动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自动得到双平面左心房容积变化曲线及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并分别记录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电图P波对应左心房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将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LAVImax、LAVIp、LAVImin),计算左心房总体排空率、被动排空率及主动排空率(%LAVItotal、%LAVIpass、%LAVIactive);同时记录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TDI)e峰、a峰,并分别计算E/A、e/a及E/e比值。结果6组间%LAVIpass、dv/dtE随年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VImax、LAVImin、LAVIp、dv/dtA、%LAVIact值则随年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EF、dv/dtS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T技术是一种定量评价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不同年龄阶段正常成年人左心房的容积及功能变化情况,LAVT各参数指标结合二尖瓣口血流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情况,从而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功能 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 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型钠尿肽(BNP)对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心电图正常患者共122例为观察对象,分为SA组(36例)、UA组(38例)、对照组(48例),观察其发病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结果UA组BNP水平高于SA组和对照组,其中SA组又高于对照组,且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及时检测BNP可为胸痛的鉴别指明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性别与年龄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并评估年龄、性别和种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多中心联合前瞻性纳入年龄20~89岁的中国正常成年人共786名。应用EOS低辐射X线机摄站立位全身X线片以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下腰椎前凸(L4~S1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PI-LL值和前凸分布指数(LLL/LL,LDI)。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相关性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比较不同性别与年龄组的脊柱-骨盆参数,并与文献中不同种族人群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6名正常成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7±7.1 kg/m2,ODI为6.9%±2.5%(0~18%)。建立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的矢状位参数,ICC为0.86~0.95,表明可信度较好至优秀。统计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间多项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PI(45.0° vs. 41.4°)、PT(13.9° vs. 10.7°)、PI-LL(1.8° vs. -0.5°)和GT(13.5° vs. 10.9°)均明显高于男性(P< 0.001),而男性LLL(28.6° vs. 26.6°)和LDI(0.68 vs. 0.63)则明显高于女性(P< 0.001)。自40岁组至80岁组PI-LL、SVA、GT和TPA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而LL、LLL、LDI则逐渐降低,TK随年龄增长缓慢。不同种族间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显示,中国人PI、SS、TK、LL较美国人小,而PI-LL较高;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PI、SS和LL均较小。随着年龄增长,本研究中国人群与日本、美国人群各矢状面参数保持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年龄和性别的正常成年中国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参数正常参考范围,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矢状面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族人群为维持矢状面平衡的脊柱-骨盆复合体代偿模式也存在差异,因此,评估脊柱畸形以及制定脊柱矫正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因素。

  • 标签: 成年人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脊柱 骨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成年人血清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酶-终点比色法检测1076例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段两个工作环境中的血脂测定值。结果工厂健康成年正常值范围分别为T-Cho(4.72±1.06mmol/L)、TG(1.73±1.05mmol/L)、HDL-C(1.48±0.42mmol/L)、LDL-C(2.87±1.10mmol/L),机关办公室健康成年正常值范围分别为T-Cho(5.64±1.12mmol/L)、TG(1.46±0.87mmol/L)、HDL-C(1.51±0.27mmol/L)、LDL-L(3.48±0.87mmol/L)。结论从测得的工厂与机关办公室血脂正常值范围看,机关办公室的人群比工厂的要高;但从统计学上看测定值除T-Cho差异较大外(P<0.01),其他值无太大差异(P>0.05).

  • 标签: 健康成年人 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