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已有文章指出侯景叛东魏所致的三国争河南之事对南北朝历史的重大意义。为了深入认识南北朝历史的发展,直接探讨侯景叛东魏的原因及结果,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由于以往对此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虽然自信推进了这问题的研究,但不敢肯定所有的结论都可以被学界视为正确。因此,来自同仁的批评对我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东魏 三国 南北朝 肯定 文章 批评
  • 简介:一等奖1、《在江陵寻觅发掘楚墓的日子里》(载第62辑作者:郭德维编辑:李德定)2、《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片断回忆》(载第63辑作者:刘曾达编辑:石雁飞)3、《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发现经过追忆》(载第65辑作者:王作栋编辑:王虹)二等奖1、《回忆在咸宁“五七”干校的日子》(载第62辑作者:崔道怡编辑:李德定)2、《记人民艺术家程犁》(栽第63辑作者:余■芳编辑:石雁飞)3、《永远消失的古镇》(载第63辑作者:胡世全编辑:石雁飞)4、《〈大海航行靠舵手〉及其曲作者王双印》(载第的期作者:李振盛编辑:高士振)5、《征集出版淬亥首义回忆录>的前前后后》(载第的辑作者:郑南宣编辑:高士振)6/

  • 标签: 二○○○年 文史资料 咸宁“五七”干校 民间故事家 武汉长江大桥 人民艺术家
  • 简介:清仁宗作为守成之君,在着力整顿内政的同时,也很重视回疆秩序的整饬。然而回疆事务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仁宗对于一些乾隆年间未能克服的困难和遗留的问题认识并不全面、客观。负责回疆治理的松筠,则因其个人因素和客观环境使然,最终不仅未能在当地建立起符合皇帝意愿的治理体制,反而对玉奴斯案、孜牙墩事件等处理失当,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为日后的变乱埋下了隐患。

  • 标签: 嘉庆朝 松筠 回疆 整顿
  • 简介:在梳理图书文献中各种实例后,本文认为《律例馆校正洗冤录》虽是官书,但它并非不可挑战的常规。在继承元明以来活用《洗冤录》的脉络下,清代的检验知识和制度,其实比过去认为的更有弹性。例如利用案例、使用坊间著作来补充官方的不足;仵作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只是单纯的机械性操作。官方与民间著作,官员和仵作,案例,无论是在知识或制度层面,这些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仵作 洗冤录 律例馆校正洗冤录 清代检验知识与制度
  • 简介:特别奖《攀峰与穿雾》(载第58、60、61辑 作者:刘西尧 编辑:李德定 高士振 王虹)一等奖1、《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志维护统一战线的业绩》(载第58辑 作者:宋 编辑:李德定)2、《刘介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始末》(载第58辑 作者:吴子勋 万学华 编辑:李德定)3、《我写〈大寨内参〉的前前后后》(载第60辑 作者:李玉秀 编辑:高士振)4、《我的先生闻一多》(载第61辑 作者:臧克家 编辑:王虹)二等奖1、《在向阳湖的难忘日子》(载第59辑 作者:萧乾 编辑:石雁飞)2、《向阳日记》(载第59辑 作者:张光年

  • 标签: 文史资料 1999年 文化大革命 闻一多 维护统一 张光年
  • 简介:以往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结果的认识,基本源自清代“会典”及“会典事例”等记载,实存在一定局限。当我们深入司法层面,发现秋审和朝审的结果较为复杂,并非局限于官方所列举的三、五种,这需要我们放宽研究的视野,作更多的研究工作。

  • 标签: 秋审 朝审 死刑监候
  • 简介:<正>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多,迫切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进行质量检验.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先在上海设立商品检验局,隶属工商部.后又相继在天津、汉口、广州等地设立公证行,专门办理商品鉴定业务.此为我国商检事业之发端.而邹秉文则为上海商品检验局的创始人.

  • 标签: 商品检验机构 商品检验局 商检局 进出口商品 棉花 国民政府
  • 简介:做口碑,不做口杯乔兵:“妈,学雷锋是你们上辈人的事,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讲学雷锋?”“呸!”乔安山将嚼烂的烟丝和满口的苦水吐出来,气得脖颈通红:“乔兵,你再说一遍。”乔兵:“现在谁学雷锋谁是傻子。”乔安山:“谁说这话谁是傻子。”乔兵:“爸,也就你还相信雷锋精神吧?”

  • 标签: 学雷锋 创作 检验 雷锋精神 傻子
  • 简介:<正>汉朝的七国,有西汉建国初年的异姓七国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姓七国的区别,汉初异姓七国是刘邦分封的;楚(韩信)赵(张耳)燕(臧荼)长沙(吴芮)淮南(英布)梁(彭越)韩(韩王信)。刘姓的吴楚七国,是刘邦“杀戮功臣”消灭了异姓七国后,经吕后惠帝文帝陸续改建的,(共有二十多个)而在景帝时起兵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是吴楚七国:即吴、楚、膠东、膠西、济南、灾

  • 标签: 吴楚七国之乱 刘邦 中央政府 淮南 吕后 英布
  • 简介:共和国建立初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高发时期,特点是多个运动同时进行,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各项重要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动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围绕'黄逸峰事件',透过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从创办到终结的全过程,描述了复合群众运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内在矛盾冲突,及其间学生如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样性及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愿,领导者如何组织斗争和运动中权力位置的移动,并分析了批评、反批评和大批判所使用的话语特征,以及掩盖在意识形态话语之下的行为特征。本文揭示,由于目标选择和参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复合群众运动的可控性很弱,运动过程的偶然性增强,并往往背离运动的既定目标。在'黄逸峰事件'中,学校领导、学生和学校本身,以及作为运动传媒的报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损害,或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和使命,或远远超出了各自行为的原本期待。

  • 标签: 个案分析 中的宣传 事件个案
  • 简介:消灭贫困、共同富裕,当然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但绝不能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生产、消除贫困就没有任何政治、体制上的障碍了。1949年以后,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但却加重了工人与农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等级色彩。

  • 标签: 经济结构 二元化 共同富裕 胡耀邦 消除贫困 城市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