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然 张林琳 田娇 刘梦佳 谢正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病毒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中也以病毒性居多。快速准确的病毒病原检测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核酸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势,现已成为明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手段。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组测序等一系列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病毒核酸检测。本文将从目前临床常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应用,以及结果解读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助力病毒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

  • 标签: 病毒 核酸检测 临床 应用
  • 简介:VidieraNsDNucleicSampleDetectionPlatform平台用于全自动的测定核酸,是一个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分子和结合软件的一个高效和高适应性的平台,它可使用96孔板,使研究人员灵活的快速改变辅助材料,像分离胶手毛细管阵列,降低建立时间,它还可以用于血液学,肿瘤学,心血管健康和遗传疾病的分析。

  • 标签: 核酸检测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分子 辅助材料 研究人员 建立时间
  • 简介:摘要核酸体外扩增技术给分子生物学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更。经过近40年的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核酸体外扩增技术业已成为临床病毒实验室中的主导手段。非引物依赖的宏基因扩增技术、下一代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等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了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有效精准用于临床,一些检测前注意事项需要关注;需要开发简单、快速、准确和安全的床边/即时(point of care)检测技术;更要注意到结果的正确解读。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合理应用必将极大推动临床病毒学的发展。

  • 标签: 病毒 核酸检测 临床病毒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法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摘要HCV感染呈全球流行,发病隐匿。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检测方法主要为抗体检测核酸检测。为实现对HCV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选择最佳检测方法和诊断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从HCV核酸检测方法,试剂的性能评价以及目前的HCV检测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HCV 核酸检测 检测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符合性。方法用FO-PCR法检测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抗-HCV和ALT.结果14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5%(81/146);抗-HCV的阳性率为58.2%(85/146);ALT异常率为54.8%(80/146)。HCV-RNA平均我量为6.98×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2)抗-HCV与HCV-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0,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3)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4)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首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该病毒的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由于是新发疾病,从新冠病毒所致感染病程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等各个方面均缺乏大量科学数据支撑,在开展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就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临床检测要点及经验进行浅析。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临床检测 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对指导HCV感染者治疗、改变随访策略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对HCV核酸检测必要性和检测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制定消除丙型肝炎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 核酸检测现状
  •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测试 联合检测 鉴别检测 错误信息
  • 简介:摘要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具有可同时检测多个靶标、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满足大规模筛查、定量等检测需求。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甲基化DNA和突变基因检测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重组聚合酶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等等温扩增技术在即时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前景;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宏基因测序在新发病原体突变监测和肿瘤学研究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本文对各种多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等温扩增技术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 宏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血液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献血的自愿者620例作为血液样本提供者,采集620例血液样本提供者的血液样本两份,一份为5ml,一份为7ml,分别将其放置在5ml和7ml的真空抗凝管中。其中5ml的血液样本在3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其中7ml的血液样本在24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BV检测的阳性率为2.74%,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C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61%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对血液中HIV检测的阳性率为1.77%,显著高于核酸检测法的0.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输血过程中,需重视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联合应用,才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毒的检测准确率,从而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蔡华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自贡市中心血站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9-01自2015年以来,核酸检测已在全国各范围血站内大量开展,以提高经血传播传染病的检出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血。但核酸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多,也有可能导致漏检情况,输血中的安全性不能被保障,我站自2016年开始运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核酸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分享以下几点:1样本问题样本因素是影响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它对使用的真空管、抗凝剂、保存运输条件、离心条件、检测时限等都有明确规定。用于血液采集的真空管一定是无抑制物、密封性好的试管,里面的抗凝剂通常选用EDTA,避免使用肝素,使用前应进行质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采集血液的时候还应注意防止污染,需对采集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采集适合的血液量,充分混匀血液;采集的血液应在4h内离心,尽快地送到实验室,当核酸样本从采血点运送到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冷藏运输箱来进行运输,严格控制运输温度,特别是夏季的时候,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试管里的分离胶变性、靶核酸失活等影响核酸检测结果;送到实验室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要考虑到拆分或鉴别实验的时限,不能检测的标本应在-20℃以下冻存。2试剂问题实验室使用的试剂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极为关键的,不仅每一批试剂盒都要进行质检,就算是同一批、不同的进货批次也要进行质检,因为不同的运输条件对试剂盒质量也要产生影响,质检的时候还应注意不能只做一批次检测就认为合格,应多做几批次比较,因为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多,一次检测往往不能发现系统误差问题,多做几次对判断试剂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试剂盒要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严禁混用,。3设备问题核酸实验室所使用的设备最主要的就是核酸提取设备和扩增设备:核酸提取设备的提取效果是能否检测到靶核酸的先决条件,核酸扩增设备对核酸检测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操作人员需要定期维护、厂家定期校准,使其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不使用时对仪器进行外罩,在开展试验的过程中,实验室的温湿度需被合理的调整,当夏季来临时,空调应该提前打开,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被合理的调节,温度不能超过25摄氏度,湿度不应该大于70%,否则仪器运行中可能会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断传播,咽拭子作为核酸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口鼻采样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职责繁重,易受感染,适用范围广泛,是其显著特征之一。由于其工作量大及容易被污染,因此,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替代医护人员和快速检测的机器来投入使用,而多功能核酸检测机器人的出现则为全民的核酸检测提供了便利,它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自动检测,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减少了传播,同时也使得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核酸报告,有效地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

  • 标签: 新冠肺炎 感染 核酸检测机器人 自动化
  • 简介:摘要在新冠病毒当前疫情应对临床场景中,快速准确核酸检测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深入,对临床感染病例经验积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已有快速进展。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临床应用情况做一概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阴道微生态变化与 HPV 感染的相关性,在 2022年7至2023年 1月期间,我们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女性患者中抽取了13 93例,并使用 HPV-DNA 检测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是感染 HR-HPV 的患者(研究组), 另一组是 HR-HPV 阴性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微生态环境等指标并且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分析数据。高危型HPV感染类型为HPV16、HPV52等,研究 组阴道微生态异常检出率显著提升,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菌种变化以及菌种聚合程度的变化都可能可能导致高危型 HPV 的发病。结论是HPV 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阴道微生态异常会造成HPV感染,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标签: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由于人体肺脏中支气管,肺泡等与外界相通使肺部易接触致病菌导致肺炎,而目前细菌性感染肺炎又最为常见。为对早期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快速做出诊断,避免轻度肺炎发展为重度肺炎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次我们将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三烯B4(LTB4)三种血清标志物在细菌性肺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对细菌性肺炎感染的成年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组进行比较,对检测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中PCT、CRP、LTB4含量以判断是否患细菌性肺炎,其中PCT、CRP、LTB4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内炎症水平,将LTB4与临床普遍采用的PCT、CRP检测联合起来应用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之中是有科学依据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由此可以推断PCT、CRP、LTB4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细菌性肺炎早期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联合检测  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三烯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