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学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500)【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37-01尘肺这种病症其实是职业性的,经常会由于职业的原因导致。它指的是在长期生产的过程中吸入一些大量有害的粉尘,并且这些粉尘在人体的肺内进行滞留,然后发生一些以肺部为中心进行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种疾病。1尘肺的种类如果我们要按照粉尘的性质来分的话,其实尘肺是分为很多种的,包括矽肺、矽酸盐肺、碳尘肺和混合性尘肺。由于吸入粉尘的不同也会导致这些不同类型的尘肺问题。如果是矽肺的话,那一般粉尘是游离的二氧化硅,如果粉尘是结和二氧化硅就会形成矽酸盐肺,由于煤炭、碳黑和石墨导致的就是碳晨肺,还有游离的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将会导致混合性的尘肺。在我国对于尘肺的定义里面,其实具体来说包括12种。其中分别是矽肺、石墨尘肺、云母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煤工尘肺、铝尘肺、陶工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以及铸工尘肺。这些成分的分类都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工作环境造成的粉尘不同,所以导致的尘肺种类也不同。2如何对尘肺进行检查和判断那么,当我们生活在粉尘比较多的环境当中,长期吸入这些粉尘对身体造成了影响之后,我们应该要采取什么样的检查方法来检查自己是否患有尘肺,以及患有尘肺的具体种类呢?目前国内外对于尘肺的检查方法,最主要首选的方法就是标准后前位高千伏x线胸片。除此之外,较多的选择的检查方法就是CT和HRCT。这两种方法在显示平面上不能够显示或可疑小结节、早期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等等问题。所以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但是他们结合平片可以提高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3尘肺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在我们进行尘肺的检查之后,它会体现出一些基本的影像学表现,我们在临床上就根据这些影像学表现总结出了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类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形小阴影、大阴影(一般大阴影指的是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胸膜斑以及其他的一些影像学表现。对于类圆形的小阴影比较常见的是矽肺和矽结节。不规则形小阴影一般来说是呈现网状和蜂窝状的,基本上石棉肺就比较容易呈现这样的阴影形状,在病理上它会呈现间质的纤维化。大阴影首先它的直径比较大,并且对于大阴影的边界来说也是非常清晰的,周围可能会存在一些肺气肿的情况。胸膜斑的局限性胸膜会增厚到大于三毫米的情况,并且出现一些钙化,在侧胸壁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丁祖虎孙晓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125000)【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2影像学检查2.1X线检查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2.2CT检查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2.3MRI检查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c~d)。骨样骨瘤a.胫骨平片b.CT检查c、d.MRI平扫(轴位T1WI、T2WI)a.X线平片左侧胫骨远端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b.CT检查胫骨皮质内侧圆形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c、d.MRI显示胫骨小圆形病灶,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周围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诊断与鉴别诊断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鉴于瘤巢直径小于2cm,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4手术记录与病理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5讨论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直肠癌的患者,对照术前CT检查、复发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CT检测中有40例患者发生直肠癌,检出率为100.00%,其中T1期到T2期的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50.00%,其中T3期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70.00%,T4期检测的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67.50%,检测的总的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65.00%,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诊断的准确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CT影像 诊断 诊断 应用价值 水平 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采用 CT 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影像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最终标准,分析 CT 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 CT 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总准确率为 92.50% , CT 影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不存在统计学。 结论: 急性胰腺炎采用 CT 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 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的使用范畴越来越广,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医学影像技术不但操作非常简单、便捷,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最终结果也和病人的实际病症相差不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影像设备的准确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使用范畴和使用原理来深入研究该技术在临床上的意义。

  • 标签: 影像技术 临床诊断 合理运用
  • 简介:鞍区指蝶鞍及其周围结构,位于中颅窝,形似马鞍。主要结构包括蝶鞍、垂体、海绵窦及其穿行结构,其解剖结构复杂。发生于垂体及鞍区的常见病变有30多种[1-2],这些病变起源于垂体或邻居结构(脑实质、第三脑室、脑膜、海绵窦、动脉、颅神经等)。影像学检查对鞍区病变有重要意义,了解鞍区解剖、常见病变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 蝶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分别使用CT以及MRI诊断,对比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在CT以及MRI诊断结果对比方面,CT诊断的病灶发病时间以及病灶大小高于MRI诊断,同时诊断耗时少于MRl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T影像诊断的速度快并且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CT MRI 病灶发病时间 病灶大小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胆石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医学影像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有关资料,分别采取 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胰胆管造影等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经手术治疗后对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患者术中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可发现结石将肠腔完全堵塞,结石梗阻局部管壁发生红肿,没有破溃。具有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症改变,存在充满型结石,粘连胃窦部及大网膜,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胆囊结石。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具有比较明显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胆石性肠梗阻 医学影像 CT MRCP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扫描,并对扫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比较多见,平扫显示“正常”或者是脑积水;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平扫显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肿块;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情况,晚期可观察到病灶钙化。结论CT检查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展开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结核病 放射摄影技术 体层摄影技术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 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112例我院于 2016年 4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对选出的患者应用 CT影像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联合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 CT影像诊断后得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 37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 75例,并按照 BalthagerCT分级又将所有患者以胰腺病症程度不同分为 5个等级,分级越高,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占比越大;病理学检查结果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患者分别为 36例、 76例,其中有 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 99.11%。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前期诊断中应用 CT影像诊断能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护人员开展后期的治疗。

  • 标签: CT影像 诊断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最终标准,分析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总准确率为92.50%,CT影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最终标准,分析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总准确率为92.50%,CT影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 CT、 MRI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 MRI诊断,对照组采用 CT诊断,对比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 97.77%,其中非常满意占 64.44%( 29/45)、满意占 33.33%( 15/45)、不满意占 2.22%( 1/4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 75.56%,其中非常满意占 33.33%( 15/45)、满意占 42.22%( 19/45)、不满意占 24.44%( 11/45),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 71.11%,其中胼胝体损伤为 11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 12例、中后颅窝损伤为 9例;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 40.00%,其中胼胝体损伤为 8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 5例、中后颅窝损伤 5例,实验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诊断使用 MRI的效果更佳,检出率高,患者满意度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影像诊断
  • 简介:骨病变的种类繁多,鉴别诊断相对复杂,但首要的是区分良恶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骨病变的诊断不再局限于X线平片诊断,CT和MRI的作用愈加重要。平片与CT都是用X线成像,两者显示的均为病变密度的改变,前者是重叠图像,后者是断层图像,但两者所显示的征象基本类似,有些征象可相互通用,如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骨膜反应、死骨等。MRI在骨关节系统的普遍应用,对检出早期病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MRI非压脂序列对正常骨髓内脂肪信号被病变的替代和压脂序列对病变内水分的增加相当敏感,但其信号改变与平片及CT大不相同,如骨质的高密度影在MRI各个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而在X线平片和CT上不能显示的骨髓与软组织的水肿在MRI压脂序列上则能够清晰显示。之前,有些依靠平片和CT作出正确诊断的患者,术前MRI检查却误诊,如将良性骨肿瘤合并周围骨髓与软组织的水肿误诊成恶性骨肿瘤,原因就在于对MRI征象的认识不足[1]。本文对具有良恶性骨肿瘤鉴别意义的征象进行总结,希望能提高影像和临床医师对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 标签: 骨疾病 诊断显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