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标准化、规范化采集、保存、运送、处理标本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检查结果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标本质量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临床检验工作与许多其他技术工作一样,经历了手工操作、半自动化、自动化和信息化阶段,高技术的应用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工作中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许爹情况并非检验人员之过。实验室只注意到了分析过程的质控,而忽视了标本质量控制,标本质量没有保证,

  • 标签: 标本质量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化检验标本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站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不合格的生化标本180例,对以上标本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标本进行复测或者重新采取标本检验,对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标本溶血、采血前患者的准备不当、药物的影响、血清样本在样本杯中凝集、生化检验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均是造成生化检验质量标本误差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比21.7%、27.8%、20.6%、14.4%以及15.6%。结论影响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要提高生化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水平,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

  • 标签: 生化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理人员采集标本质量管理,为配合检验科全面质量控制,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奠定基础。

  • 标签: 标本采集 质量控制 方法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检验标本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保证质量的方法,为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集的1500份细菌标本检验资料,观察其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并探讨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选取的1500份细菌标本中,其中检验质量合格的标本共有1294份,总合格率为86.27%,其中血液标本的合格数最多为316例,合格率为93.77%;痰液标本的合格数最少为359例,合格率为79.60%;与其他细菌标本合格率比较,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最高,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是贯穿整个实验工作全程的科学行为,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是保证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前提。

  • 标签: 细菌 检验 标本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前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前的影响因素,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住院的尿液标本16522例接收时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13例,门诊患者70例,其中标本污染、标本量少是影响尿液分析前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尿液检验的极为重要环节和关键,是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需要医院要加强管理,相关医务人员也要提高认识。

  • 标签: 尿液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学临床检验中的标本细菌控制措施以及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笔者就职医院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标本。结果9762例样本中,总合格率达92.37%,其中9017例样本质量达标为优秀或者合格。送检样本中痰液的合格率最低为84.99%,外伤组织以及脓肿的标本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样本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血液标本、生殖分泌物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其中痰液标本的合格率与其他标本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临床标本的细菌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标本的保存运输、标本的分离培养以及检验科的鉴定水平。其中任意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过,因此进行有效的质控措施,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高细菌检验水平。

  • 标签: 医学临床 细菌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原因以及相应优化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地区各级医院的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检测与统计学分析。结果5000份样本中共有不合格样本191份(3.82%),其中三级医院的样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二级、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原因有凝血、溶血、抽血量以及责任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质量,各医院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提升,从而提高血液采集工作的水平,保障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质量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的9895例细菌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72例)和研究组(53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标本采集及处理,研究组对传统细菌标本采集、处理流程加以改进,实施规范化细菌标本采集、处理,比较两组的标本合格率。结果研究组的检验标本优良率、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从而确保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 标签: 细菌标本 检验质量 采集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士采集标本质量,以减少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影响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护理因素分析,来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结果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一环节的疏忽,都会使检验分析结果产生偏差。结论只有通过医、护、技各方面的相互协作,杜绝标本采集缺陷,才能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

  • 标签: 标本检验质量 护理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寻找相应的控制方法。方法研究影响标本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结果通过控制,避免了会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多种因素,有效提高了检验标本质量。结论影响检验标本的因素较多,通过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法,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检验标本 质量 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选取18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不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3.33%小于对照组1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期间实施质量控制,可提升血液标本合格率,减少不合格标本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 采集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