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的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的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的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独特的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的日常经验中,使他们的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的经验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的"。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马克思和杜威哲学都主张以实践或者行动来改造传统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但是对于实践与行动内涵及其价值功能的理解,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这种区别表现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与主客不分的经验;创造人类历史的社会活动与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实验性的探究行动;作为目的的活动与作为工具的行动。由此导致两者在哲学总体上是实践唯物主义与自然主义经验论的分野。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 杜威 行动
  • 简介:在当代文化转向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美学也要直面"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历史趋势并做出应战。但这种积极应战并不是走向庸俗的实用论,而是在现象学视角之内,回到"生活世界"构建一种"本体论",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是内在相通的,马克思的美学遂尔成为了"生活美学"。这种具有"现代性"的美学取向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杜威的"经验完满"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1)将理论哲学的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2)将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直观,(3)将感性与理性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呈现,(4)将传统美学的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的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生活实践 生活世界 生活美学 维特根斯坦 杜威
  • 简介:杜威的道德哲学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学界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而其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于杜威在道德哲学理论中所进行的一场生活世界化的转变,即以经验世界中的实践境遇为基础,把传统道德哲学所一直奉行的理性逻辑转化为生活世界中的实践逻辑,把对“至善”的追求转化为对实践境遇中具体善生成因素的探究,从而使道德哲学由生活世界的旁观者转变为生活世界的参与者。本文主要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其实践道德理论的深刻内涵,进而从实践哲学的角度阐发其对当代道德哲学的影响及其启发性的作用。

  • 标签: 实践境遇 道德情境 道德判断实践理智